孙青松,于妮娜,王 奔,李沐森,李国江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预防兽医学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吉林 吉林 1321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这是对经济转型历史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战略部署,也是国家层面第一次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写入正式文件[1-2]。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方向,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亦然。应用型人才培养对于高校而言是一个发展方向,并且所有大学均需关注应用型人才培养。尽管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的道路各不相同,或者对转型的提法存有疑虑,但大多数地方本科高校的管理者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没有分歧。从服务的角度,或者从经验出发,高校管理者认为地方院校始终应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随着对转型概念认识的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是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可以更好地服务地方、服务行业和产业[1]。应用型高校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或学院,与学术型高校相比,“应用性”是其主要特点,其课程建设须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2-3]。
动物寄生虫病学是一门由一般生物学和兽医学构成的综合性学科,是阐明寄生于动物的各种寄生虫及其对动物所发生影响和所引起疾病的科学,是动物医学和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4-5]。课程内容主要以寄生虫的形态为基础,以寄生虫的生活史为重点介绍内容,以寄生虫的防治为课程的主要落脚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该课程为毕业生日后从事畜牧兽医、临床及检验检疫等相关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6]。
笔者以动物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动物寄生虫病学为例,探索在转型背景下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希望为该课程的建设、兽医学科的发展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动物寄生虫实验室的建设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深入学习,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实验室内应该放置大量、全面的寄生虫虫体标本以及制作的组织病理切片,要让学生真实接触到真的寄生虫,而不仅仅是书中及幻灯片中的图片。对于体型小的原虫类,主要以制作或购买石蜡切片、HE染色,之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其形态结构。同时,在实验室的墙壁上悬挂教学挂图,挂图的内容以寄生虫虫体形态、虫卵形态结构、寄生虫生活史图解以及引起的典型临床为主,让学生在做实验之余可以加强记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动物寄生虫标本是动物寄生虫病学系列课程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材料,丰富的动物寄生虫标本为动物寄生虫病学系列课程实验的开设提供了保障[7]。
在建设好实验室的基础上,应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可以随时去观察和学习该课程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同学遇到病例可以自己进行诊断,加强动手能力。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又能让学生有所收获,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衡量一个国家的兽医水平,一定意义上来说要看这个国家执业兽医的水平,因此,只有通过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加强兽医基础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历史赋予兽医工作者的使命,对于提升我国兽医队伍整体素质和提高我国执业兽医的执业水平,推进现代兽医制度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建立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是全面贯彻落实有关兽医政策法律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兽医制度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要求,是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兽医制度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提高我国兽医队伍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必由之路。自2009年,农业部首次在河南、广西、吉林、重庆、宁夏等5个省(区、市)组织开展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点工作,并于2010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8-9]。
动物寄生虫病学作为执业兽医考试必考的专业课,分数在25~35分,因此,该课程显得举足轻重。这就要求在讲授该课程的同时,应适当按照执业兽医考试大纲要求融入执业兽医考试真题及相关的重要知识范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样既能强化理论知识又能提高执业兽医考试过关率,为动物医学专业及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化执业兽医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在课堂讲授课程的同时,适当地结合目前学科的前沿领域和方向,让学生了解到学科发展到什么水平。例如,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弓形虫病,对于该病的研究已经发展到基因编辑水平,可以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基因敲除,授课时可以用生动有趣的视频和图片对该内容进行讲解,从而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也为今后打算考研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在实验课和教学实习中,均加入技能考核环节,挑选常用的、实用的、重要的实验技能及实习技能来进行考核并打分。例如,粪便中虫卵的检查、皮肤螨虫的检查等,让学生在感到压力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在快要毕业的最后1个月要加强综合实训,任课老师会把之前学过的课程要求的技能重新学习和考核一遍,也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应用背景下的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的授课应该有所创新,首先在课堂上进行传统的多媒体授课,根据大纲要求讲解课程的专业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以往的教学经验确定课件的类型,选择自己熟悉的计算机开发工具,或通过自学、培训、请教等方式掌握计算机软件,制作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件。选择合适的媒体展示相应的知识点,使文字、图片、动画有机地结合,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以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将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优化课堂教学,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10]。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目前存在思维模式固化,对“慕课”这一新生事物认识和准备不足,虽然引进课程多,但高水平、高质量、有特色的课程较少等缺点。基于这些思考,该校动物寄生虫病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分3个层次逐级展开,即通过校内SPOC课程—联盟课程—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的建设路径来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11]。目前,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第一个层次,创建在线视频课程让学生课下的时候可以进行针对性复习,起到不断强化知识的作用。
同时,让学生关注一些权威的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例如“我爱寄生虫”“兽医吧”等微信公众号,使学生从中可以学到更多关于各种寄生虫的鉴别及病例分析的知识。
学习寄生虫及引起疾病的最终目的是诊断和治疗寄生虫病。要想真正地掌握一种寄生虫病的诊疗,就必须引入病例,通过了解病例的前因后果,从该病的病史调查、临床诊断、病例剖检、病原形态检查等到该病的确诊及治疗,可以全面掌握该寄生虫病,掌握诊断该病的要点在什么地方,从而使学生在寄生虫病的临床诊断方面积累经验。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即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它是指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强调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间加强互动,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12-13]。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虽然是应用型大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但是它具有一定的弊端,如涉及面比较广,前期投入较大,工作量多,从时间和空间上要做到教学上的统一,在短时间内较难实现,因此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条件逐步实施[12-14]。
动物寄生虫病学是一门理论较系统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首先一定要认真掌握寄生虫学及引起寄生虫病基本的理论知识,在该基础上通过实验室观察及动物的寄生虫剖解实习等来进一步理解和实际运用,可以边学理论、边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目的,进而为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教师的科研项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使学生亲自参与到一个完整项目中,这样可以把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使学生能对某种寄生虫病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做科研和立志考取研究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顶岗实习教学方法是指课堂的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岗位实习交替进行,把学校教育教学环节与工作岗位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学后再实践。该教学模式是学校与对口企业(如宠物医院、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督所等单位)紧密联系,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为该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13-14]。
实际上,“理论实践一体化”“项目式”和“顶岗实习”3种教学方法互为体现、互为补充,3种教学方法均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采用3种方法融合一体,科学开展教学,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13-14]。
总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明确自身办学定位,谋求理性发展的必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立足于自身“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满足行业企业需求,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目标[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