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柏蓉
摘 要: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是高校立身存在的根本,在新形势下,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值得去探讨和深思,本文就密切联系优良传统为高校的合法性、高校现代化治理提供有力的支撑,以及从高校领导、教师素养、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新形势下高校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作用的发挥提供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高校;密切联系群众;教师素养
一、密切联系群众优良傳统作用的发挥
(一)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为实现高校现代化治理提供了社会基础和精神源泉
社会治理在不断改变,这就要求学校在管理方面也做相应的调整。以不变应万变的时代已不复存在。社会治理现代化有着“过程”、“调和”、“多元”和“互动”四大基本特征,每一个特征都更加注重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翁地位。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不断变化,人民的意识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等因素决定了社会治理的动态性、发展性和延续性。调和各方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参与的多元性和互动性,从国家层面出发维护国家安全,从社会层面出发实现安定有序,从个人层面出发安居乐业。“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1]“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是由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在总结革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是战胜法西斯、打败国民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完成现代国家的构建。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经济快速发展,民主政治不断完善、民权、民生问题不断受到重视同时,经济发展进入深水区,政治改革碰到硬骨头,人民的“公民”意识不断觉醒,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求在政治上寻求相应的地位等等一系列的变化要求国家治理理政方式的创新。坚持贯彻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仅是实现国家治理的工具和方法,也是实现公民权,维护公民利益,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历史充分的证明,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拥有着无限的潜能,学校要发展,要跟上时代的潮流也应重视群众的力量,挖掘群众的潜能。
(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为高校合法性与合理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中国的历史证明,人民群众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每个朝代的兴衰更替证明了群众力量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同理,高校的存在和蓬勃发展应符合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高校想寻求更高跟强的发展,它不仅仅需要的是学校博士的数量,还要从科研水平、科研成果、教师的整体素质等方面的总体素质。学校发展水平是否顺应学校发展的规律,从外在形式来看,学生和教师的学风、生活风气,从内在实质着手,学生以及教师的整体素质,从物质方面角度,高校所获得地国家以及省级的相关部门相关资源的大力支持程度。现在是市场经济的时代,高校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同样受到市场的冲击和挑战。市场经济时代瞬息万变,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民心,顺民心者则事成,逆民心者则事败。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4]立德树人,树人的前提要求是立德,从德着手,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石,是立人的基石,同时也明确的指出高校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基础。
二、在推动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中作用发挥遇到的问题
(一)高校领导班子的意识与能力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整体功能的发挥
高校的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建设在推动整个高校创建一流大学,实现社会价值起着决定作用。高等学校作为血液的传送基地,作为社会的重要的基层单位,是决定血液质量好坏的关键,。走访学校各个部门,可以看见领导们忙碌的身影,每天看不完的文件、参加不完的会议、上到学校的校长、书记下到每个院系里面的院长书记,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情。这么辛苦的付出,反而可以听到许许多多的不同的声音。抱怨这种措施不符合实际,执行不到位;某个干事没有及时的完成任务;闲的闲死,忙的忙死等等;付出与回报不等,自我评价与实际评价的反差为何如此的大,究其原因,学校领导班子在忙于各种各样会议的同时,几乎没有时间能够沉的心去真真倾听基层的声音。在下达相关措施方面调查明显不足或者督查方面没有及时跟上节奏,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使有些措施最终流于形式。更有一些情况,有些个别领导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群众出发,但缺乏换位思考和切身体验,造成离人民群众越远而不自知。俗话说“师不高,弟子拙”。高校领导班子的作用发挥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领导班子应加强相关理论学习,提升整体意识和能力,理清干群关系,加强相关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
(二)高校教师作用机制发挥不健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新月异,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随之发生改变。在面对社会日益膨胀的物质冲击,有些教师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违背了自己的初衷,不能及时发挥自身作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没有严格履行自身职责。高校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党员教师,是保持学校先进性的内在要求。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修养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导向作用。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这对教师去粗取精,去伪求真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现在的时代,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提升相关能力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对于如何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对教师的访谈的得知,最重要的途径还是学习,学习是生命发展的源泉。教师学习几乎成为一种本能,但是在学习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方面存在固定化和简约化,对于高校那些教授、副教授级别的人思想碰撞的火花才是学习的真正成果。有些学院的教学实验室形同虚设等等,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不能充分体现高等教师的作用。还存在有些教师实践活动的单一性,但同时也有些院系的辅导员做的非常的好,及时和学生沟通,去宿舍或在课间休息时间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解决问题、使行为规范化、制度化,做到指导专业化、行为具体化、督查经常化,对引导大学生成人成才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校风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学校在这些方面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但长效机制还不健全,没有形成一种系统化的操作模式,覆盖面还是不够广,高校的教师作用还没有及时的发挥。endprint
(三)大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足。高校的大学生人数普遍达到上万,意识能力水平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相关的数据收集整理中发现,在如何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上,离不开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及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但同时忽视了对普通大学生主觀能动性的挖掘和探究。作为一名大学生,大学生的思想普遍出现问题性不容否认的。在教室里普遍出现低头玩手机、翘课、代课现象,而且屡经不止。高校教育本质上是立德树人,为社会建设培养接班人,作为社会的革命者和推动者而出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实践,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交流访谈得知,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考上大学一定要好好学习专业课,取得优良的成绩。但是仔细观察他们的实践活动,很少的同学能真正的履行自己的计划和任务,大部分同学存在只要不是挂科就好的思想。思想和行动出现了极大的偏差。究其原因,从社会层面而言,以升学率为标准,考上大校,考上好大学成为价学校好坏的最基本的标准。从家庭方面来说,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思想最重要的环节,从进入学起,家长就在不断灌输要好好学习的思想,棍棒式的教育形式普遍存在。从个人方面,一旦进入高校对自身的释放程度伴随着达到了最高。这也预示着,高校学生的结果有两种,一种变成的高级知识分子。另一种会出现比不上不上学的那一类人的现象。在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作用的同时,也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对一部分同学的思想进行疏导,而且刻不容缓。总的来说,高校的整体素质和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相辅相成的,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越高即高校的整体素质越高。大学生高校的整体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整体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有效推动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的对策建议
(一)培养高校领导班子的自觉意识和提升相关能力
密切保持与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是高校能否正确的制定和执行政策的必由之路。依靠师生,为师生服务是高校领导拉近感情,发挥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要时时刻刻保持对师生的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师生是高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勿抱怨,勿自怨自艾,权力为人民服务,为师生服务。我们的社会正处于体制转型、矛盾转换,利益调整时期,师生的利益没有小事。要不断的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勿把民主变形式,勿把机制变牢笼,要随着实事的变化而变化。凡事涉及的师生利益的事情,一定要进行全方面的实践研究,加强各方的交流,听取各方意见,获得各方的支持。
(二)建立健全教师作用发挥机制
从心理角度出发,需求是起始点,其次产生相应的动机,对应的相应行为,最后形成自身的习惯,如果是好的习惯就会形成榜样的力量。这也为发挥教师作用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教师发挥机制的建立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完善。首先唤醒和保持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产生竞争的氛围,竞争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教师合理配置自身的时间,提升自身能力。其次,教师不断改进学习方式和手段,积极自省和更新理论以及实践知识完善自我。再次,在学习先进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示范作用。其次,学校对一些具有先锋模范的教师予以一定的表扬形成榜样示范效应。
(三)创新激励机制,带动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据了解,成为党员是在校大学生每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党员是优秀、努力奋进的代名词。它是一种荣耀,是学校对学生付出努力的肯定。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是带动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同时也应采取相关制度刺激普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积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目标。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大学生的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十八大三中全会报告[EB/OL].央广网:http://news.cnr.cn/native.
[2]臧乃康.党的群众路线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