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一小时的故事》中的空间意象透视

2018-02-11 23:18:05汤仁云周跃新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符码意象主体

汤仁云 周跃新

(皖西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一、小说文本中的空间意象

空间是由许多意念合成的抽象名词。在以物为主的观点下,空间本只是一种物理现象,所能涉及的性质仅止于形态上的存有性质。然而,当以人为主的观点来观看空间时,单纯客观的物理现象,随着与人相关的行为、活动、意识与潜意识行为、人际关系的社会互动等等,产生纠结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物理的、社会的、知觉的、甚至概念的空间。因此,空间不再单纯、也不客观。空间与人形成相互决定的关系:空间因人而有意义,空间也使人的一切具有意义。人的空间不仅有基本空间特质、具有可知性;人的空间也不能单独脱离于其它知识经验之外。因此,空间具有不可孤立性,是思考模式的必要架构、指涉架构,也是行动、思考、生产、控制的媒介与工具。

意象指在一瞬间呈现的知觉(理智)与情感(感情)的融合之物,但这却是一种不相关的事物或观念的结合。情感是指主观感觉、情绪、经验、感受;理智指独立于主观之外的事物规律。意象就是这二者瞬间遇合的综合物。意象也是存在于形式、颜色、声音中的情绪关系,随着作者内在心灵精神与外在生活的体验,将客观的物象拣选、萃取、重新组合,生产出蕴含特定意义的语言形象。然而,意象在文学中是一种经由记忆或联想的想象途径,将思念之物再现出来。而再生的人事物只重现于追忆或联想中,并未出现在眼前,具有一种不在场的特质。

形成空间意象主体的空间方位和空间对象也别具特殊意涵。以空间方位而言,不论相同或不同方位的指涉,在人类抽象思考中均具不同意义。空间研究显示人体的形态姿势与周边空间的关系决定空间方位的象征意涵。前方视野清晰,所展现的是光明、正面、未来与尊严;相对的反面则是黑暗,阴影、过去、与卑微。而前方后方的定位乃依据主体的身体移动或转向而决定;也就是说:整个客观的空间不再客观独立,反而受主体身体的价值体系而形成阶层、差异、或优劣。然而,空间一如文本、符号,其诠释具有游移、不确定性;不同诠释主体的解读,视其所处发言位置及当事人心理情况而定。甚至同一诠释主体的解读,也可能因其本身位置的转换,而改变诠释内涵。而空间的对象也因人的空间经验与认知不同而有所差别。

二、《一小时的故事》中女主角眼中的空间意象

在凯特·肖邦(Kate Chopin 1851-1904)的《一小时的故事》中,读者的视角随着女主角梅乐太太的心灵空间缓缓移动而变化,穿过声光香气,一切变得具体而实在。比如,梅乐太太的视线专注在天空中雨过天晴后、意欲挣脱层层叠叠白云的一小块一小块湛蓝的蓝天,彷佛一股憋了许久的克制情绪,想在那框出的空间中冲破拘束禁制。另一方面,各种感知觉的推移也使得整个私密的空间很具现场感。随着梅乐太太意识中的听见窗外层层开展的声音变化中,交替着视觉与听觉、入目与入耳的声息(远处小贩的叫卖声、人的歌声、屋檐下麻雀的叽喳声);这一切在文字符码再现的组合中,自成一套相当完整的、属于心灵解放的意识系统。隐藏在主体心中压抑的情感,透过这层层逐渐剥去的声光影像,呈现出一种神入的书写与阅读连成一线。其中,感受似幻似真,直到跳格而脱口说出的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而这一连串空间场景跳换过程中事实上是经过细密安置铺陈的。

故事开始不久,当空间场景随着梅乐太太听到噩耗后回到房中,继而停格在敞开的窗前时,随着映入眼帘的是屋前空旷的广场,树梢颤动着新春的生命。在这短短陈述中,原本是孤单空间有限的房间,令梅乐太太感受疲惫的压迫感与精疲力竭感似乎还延伸至灵魂深处之际,霎那间,空间的视野却随着梅乐太太的视线在前方延伸出去,挣脱了房间的狭长局限空间,开展出的转变成开阔的、充满生命力的空间。此时,沿着开敞视野一路迤迤而现的是弥漫空气中芬芳雨水的气息、为生活奔波充满生命力的小贩叫卖、享受生命愉悦感觉的歌唱者隐隐歌声、感受春天生命活力的大自然界小动物的麻雀吱吱喳喳声、天外白云间时而露出来的片片蓝天。

这幅由窗内望外的一瞥所构筑而成的空间图像,本只是占据视线大范围的街道、房屋、排树,然而,罗列于文字符码间的特殊事物:色彩、音景、气息,布置出清新,明晰、确定的视觉、听觉、嗅觉、及感觉的焦点。在这脉络中,开展出梅乐太太的幡然醒悟,进而意识到所有空间信息带给她的都是和阴暗死亡完全相反颠倒的生命感觉,而使得她沉湎于观看的回忆一瞬,顿时转化成睿智的沉思质疑;思绪引导着她走向面对原本恐惧而无法面对的现实。渐渐地,她辨识出现实的本质,对于噩耗的反应也由哭泣、茫然、呆滞转变得目光敏锐而明亮;她理解到越过这种痛苦的片刻,未来有好长一大段日子都将完全属于她。她终于省悟到可以为自己而活,而且是理所当然、不具欠缺感。

在这篇短短的故事中,好多笔墨用在描述主人翁眼中的空间意象。在这些通过文字符码再现的空间意象中,不断呈现出象征权力的转移:起先是有样东西正朝她而来,她怀着恐惧等待着。是什么东西呢?指的就是自由!这个自由意味着不再有一股强烈的力量可以强迫她去遵行盲目的信念、也不再有人有权力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她的身上。这份自由使她得以逃脱梅乐先生的象征权力之下,身心都自由了!然而,长期受到父权制约的心灵,在初识这自由滋味之际,竟然胸口起伏不定,开始辨认出那逼近过来就要攫住她的东西。梅乐太太反而戒慎恐惧地既期待又抗拒这样东西:她努力想凭意志来击退它;她为什么要怕呢?一种不敢相信会成真的获致:主宰意志、主宰一切的象征权力!

最后,领悟了拥有自我,才是生命中最强烈的动力;拥有主宰自我的象征权力后,她才真正地活着:她透过敞开的窗户,啜饮生命的甘泉。这时,梅乐太太才能让想象沿着未来的日子一路朝前狂奔而去,春日、夏日、还有未来,一切都将属于自己的各种日子。至此,她也才真正思索生命与生活的真实意义,“但愿此生能长长久久。”而昨天她一想到生命可能漫长,还会不自禁地颤栗。这个之后,也才会眼中闪烁着狂热的胜利,不自觉地举止有如胜利女神,揽住妹妹的腰,一起下楼去。这个动作并非不自觉地直接反射,而应是来自身体主体的意识投射;是对环境充分了解与互动所致。相对于之前的纵身哭倒在妹妹怀里,两相比较之下,象征性主宰力的转换清晰明确展现出来。此时的梅乐太太不仅完全脱离先前任人宰制的位置,同时翻转成为这同一空间的象征权力的拥有者、主宰者。

三、结语

文学这种意识活动,往往将人的生活环境以文字表现出来。创作中不论是虚拟或是拟仿的空间,常常是作者对于真实空间的投射,也就是说,作者常经由他自己想要表达的真实空间中,某些经验或理念里去设定文学符码(coding),或经由对真实空间的转化换喻,来传达真正意欲表述的空间意象。而这种对于现实的刮除重写,正是展现出文字符码的张力。在肖邦的书写中,女主角梅乐太太的顿悟沿着空间意象的构筑,一次又一次的投射特定符码意涵,成就了这篇象征意味丰富的反讽小说。空间意象含括有普世皆同的、有历史社会的、有文化取向的,不一而足。空间意象的解译,因各个社会、历史、文化等时空背景、人物心境、以及发言位置而有所变动。小说中的空间意象常常是通过人物产生,因为小说的主轴是人物,故事的发展依沿而来,人物是小说文本的主体,因为有人物的主体意识涉入,形成空间意象的空间方位和对象就别具意义,这使得出现在文本中的空间意象,传达着溢于言表的意涵。通过解读这些空间意象,可以深入读出故事中未曾言明的弦外之音,增加阅读的乐趣之余,更能培养细腻敏感的文字感悟。

猜你喜欢
符码意象主体
抚远意象等
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中的电影符码解读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向真而死——论《菲德拉的爱》的消费符码与悲剧情感
符码的游戏艺术
现代装饰(2019年9期)2019-10-12 08:47:48
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群体记忆与精神符码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