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文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新城实验小学)
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而言,其民族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戏曲作为民族文化,它是高度的综合化和艺术化的精品,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精髓。迄今为止,在广阔中国大地上有300余种戏曲剧种。蒲剧作为一个地方剧种,简称“蒲剧梆子”,多年来名人名家层出不穷,表现出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形成了三晋大地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两会上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讲话精神、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52号文件《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精神。我作为一个晋之校长,又是一名艺术师范生,毕业于当地艺校,在校期间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与熏陶,深知传统文化蕴藏的内涵和教育意义,于是,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弘扬戏曲艺术,传承地方文化势在必行。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校长,我是如何让蒲剧走进我们的校园,让孩子们了解蒲剧,爱上蒲剧,传承蒲剧艺术并取得成效。
1.开设戏曲长廊,创设文化氛围,感受戏曲艺术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戏曲是中华民族最富有特色的文化形式,它融合了几千年的文化艺术精华,熔歌、舞、剧于一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要想在校园内创设出浓郁的戏曲文化氛围,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校园环境的布置。我们的师生每天都能够踏着戏剧元素走进我们的校园。对教学楼的楼道、梁上、柱子、校园的围墙等都进行了设计。一楼主要以蒲剧文化设计为主包括四部分:人物行当“生、旦、净、末、丑”、戏剧的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老一代蒲剧名家的介绍及他们的代表作;我校在开展戏剧进校园这一活动的成果展示。梁上文化主要以十个本戏的人物和故事简介。柱子文化主要以戏剧格言为主。校园的围墙主要设计了戏剧人物形象及戏剧元素。
通过校园文化的设计主要是让孩子们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以及名家名段、从中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健全完善学生的人格,从小热爱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2.蒲剧曲牌荟萃
走进校园,浓浓的蒲剧艺术气息萦绕校园。为了营造浓厚的艺术气息,校园广播播放蒲剧曲牌,课间操全校师生齐做校园戏曲广播操。戏曲欣赏课安排学生欣赏经典的蒲剧曲牌、名家名段,让悠扬婉转的唱腔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
3.开辟“戏曲角”
每层教学楼的两侧都布置了“戏曲角”,教师每月都提出一个有关戏曲的主题,如欣赏名家名段的感受,学习戏曲中人物的精神品质等让学生搜集资料,亲自动手布置,参与活动,分享交流。在这里也可以展示学生有关戏曲的手抄报、绘画等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1.结合学生实际年龄,结合蒲剧艺术的特点,精选学习内容
全校师生全员参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人爱好,组建了戏曲社团、身段基本功社团、戏曲唱腔社团、美术社团、书法社团、学生乐队社团、戏剧身段基本功社团、教师乐队社团等。设计整理出戏曲练功房、美术训练室、唱腔训练室、器乐训练室四个艺术训练场地,场地的建设根据各功能室的特点,配备了不同的艺术柜,营造出风格各异的艺术氛围,校园处处透露出浓浓的艺术气息。
2.提倡学科整合,融合蒲剧元素合二为一
提出蒲剧与各学科进行整合,将本地戏剧和《弟子规》相结合,正在排练一些关于孝道和励志的节目《三娘教子》《清风亭》等,并把戏剧排练课进行总结,逐步编写成新城实验小学的校本课程,形成我校的特色。学校美术课让学生了解戏剧脸谱的知识,学会画不同人物形象的脸谱,在此基础上学会在鸡蛋壳上绘制脸谱,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布景等。
3.融入多媒体教学,使蒲剧艺术更加直观,便于感悟
戏曲艺术是视觉、听觉的完美结合,悠扬婉转的唱腔,色彩斑斓的服饰,绚丽多姿的脸谱,无不体现着戏曲艺术的魅力。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正的舞台下。在戏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能增强感染力和美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想象。戏曲内容通过多媒体再现情境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共鸣,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感受戏曲的魅力,从心灵深处接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画面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戏曲也是声音的艺术,由此看来,戏曲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尤为重要。
4.名家引领,专家点拨,使蒲剧艺术的传承落实做到极致
我校聘请了全国梅花奖、杏花奖的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运城蒲剧团副团长贾菊兰定期来我校辅导艺术工作,重点辅导师生的水袖表演,蒲剧团演员赵玉华辅导学生身段基本功,蒲剧团团长的乔锡明、张恩荣和王谱勤辅导教师乐队和学生乐队。张恩荣团长常驻我校,方便解决师生练习过程中的问题,为我校校本课程的常规性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校还经常与剧协戏迷协会互动联欢,便于更好地实践、交流。另外,新绛蒲剧团也成为我校的校外实践基地,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到剧团参观,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
5.提供平台,提供机会,参与实践,多于锻炼
对于师生来说,戏曲引进校园,不只是靠课堂上的学习,应从多方面为他们发展戏曲提供有利条件,每月组织一次基本功擂台赛,每学期一次戏曲展演,每年举办一次校园戏曲节,层层深入地将戏曲教学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也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在弘扬民族戏曲艺术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戏曲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的好胜心得到补偿。如今年5月,学校作为运城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现场会五个观摩点之一,学生的表演受到了与会400余名领导的一致好评;组织学生参加了县电视台“我型我秀”栏目,6月份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快乐戏园》栏目的录制拍摄,著名相声演员、央视节目主持人赵保乐亲自主持。这些活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风采,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1.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华传统文化使我们民族的“根”和“魂”,积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这是中华民资文化自信的底气,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通过让学生欣赏和学习蒲剧经典曲目,了解戏曲的背景和历史人物,让中华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
2.培养表演能力,鉴别欣赏能力
戏曲是集传统艺术美之大成,蕴藏着人物性格的美、戏曲情节的美,舞蹈动作的美、音乐旋律的美、化妆服饰的美、唱腔气韵的美,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心理。我们的孩子都是农村的孩子,在鉴别、欣赏、表演等方面与城市孩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孩子们通过学习,戏剧进校园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艺术素养。
3.德育教育,真善美
通过让孩子们欣赏、学习、观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历史剧、本戏的折子戏,使学生在欣赏戏曲中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让他们懂得孝敬父母、团结互助、弘扬正义、鞭挞邪恶,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我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4.戏曲文化与教学质量对学校整体素质的提高
戏曲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渐入佳境,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我们学校活动的开展,教学质量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直线上升。如我校六年级一班学生邢晨枫原是外校转来的“问题生”,参加二胡培训以来,激发了学习兴趣,不仅二胡拉得不错,学习成绩也进入中上游行列。2016年,全县期末考试我校名列第三,数学英语荣登榜首,先后被授予戏曲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实践教育特色学校、特色艺术学校,“语文、英语,教学先进学科”,成功举办了4届全县实践教育现场会。课本剧《晏子使楚》《白毛女》先后获全县一等奖、特等奖。歌舞剧《白毛女》获全省声乐组二等奖,荣获“山西省先进班集体”“首届全国青少年法制网络知识大赛组织奖”等16项各类奖励,被山西大学选为“社会实践基地”。2017年5月5日,学校作为运城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新绛现场会观摩点之一,表演的戏曲艺术节目赢得了与会400余名领导的高度赞誉。现场会结束后,兄弟县市纷纷效仿,该校的做法也在晋风蒲剧网等多个国家级网站都做了专题报道。6月12日~6月16日,中央电视台戏剧频道《快乐戏园》栏目深入学校,对学校编排的《捻线》《媒婆》《安安送米》等10个小节目及学校的整体工作进行录制并于2017年9月10日、17日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快乐戏园》栏目进行了题为《蒲剧薪火》的专题演出。学校“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被教育部推荐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弘扬民族文化,匹夫有责。振兴戏曲艺术,任重道远。作为校长,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学习戏曲的良好氛围,将学生带入一个如痴如醉的戏曲天地里,让戏曲伴随着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让戏曲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发扬光大,树立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燕翔.“戏曲曲艺进校园”研究综述[J].艺术评鉴,2017,(07).
[2]吕梦霞.戏歌艺术特色以及对小学戏曲教学的引导作用——以《唱脸谱》为例[J].戏剧之家,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