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探析

2018-02-11 07:16袁永波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年7期
关键词:培训者参训工作坊

袁永波

(桂林市教师培训中心,广西桂林541001)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的政策文件,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审时度势,立足新时代做出重大战略决策,目标是要“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1]。教育部自2010年开始全面推广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国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大重要举措,经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项目模式。该项目模式得到中央财政累计100多亿元的专项经费予以大力支持,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1100多万人次。[2]如此大规模的经费投入不但有效提升了我国教师队伍尤其是广大农村教师群体的专业素质,而且形成了一个具有国家形象的品牌。一系列培训的开展,使得广大在职教师视野得到了开拓,专业知识得到了深化,教育教学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专业自信得到了加强。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随着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开展得越来越多,隐藏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中小学教师对参加各种培训感到压力较大,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这直接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效性。笔者通过大量的调研后,分析了影响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一些实施策略。

一、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最近,笔者深入各县、区教育行政和一线中小学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收集到许多来自一线培训管理者和教师对当前开展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评价:“务虚的多,务实的少;理论的多,实践的少;通识的多,专题的少,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这些评价虽然尖锐,但也真实和中肯,带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学教师“工学”矛盾突出

教育部对教师培训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要求在职教师每5年完成一轮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分解到每年要参加不少于72学时的培训。不管采取什么培训方式,都需要占用教师的工作和休息时间。目前,教师的编制是固定的,课时量也是固定的。培训安排在工作日,学校由于“一个萝卜一个坑”,甚至有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师一身兼任几门课程,学校很难派出教师,有的教师资源紧张的学校,教师参加培训就要停课,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培训安排在休息日,由于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校长愿意,教师不乐意,培训也只能是应付了事。培训安排在寒、暑期,虽然教师没有工作的压力,但又很难开展跟岗学习这一类的实践培训活动。对于培训周期比较长的如脱产置换学习,由于有的在校师范生胜任不了或者不能很好地胜任教学,顶不了岗,这类培训很难保证实施。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女教师占的比重较大,“全面二胎”政策出台后,女教师“孕假式”“产假式”缺编更造成教师资源捉襟见肘。

(二)教师缺乏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前,许多培训项目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设计,通过行政命令、给任务和提要求推动培训工作的开展。这些培训,教师无自主选择权,不一定是教师想要培训,而是被培训,所以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培训方式单一,如网络研修培训是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方式,教师足不出校,便可享受优质的教育培训,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可以有效地缓解工学矛盾,但网络研修存在教师参加网络培训积极性不高,还存在挂网、请人代学等现象。培训的针对性不够强,培训内容与课堂实践环节的衔接不够,常态和长效培训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一些教师缺乏学习的内驱力,特别是年龄超过45周岁的中老年教师,一是自身参加培训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够;二是学校关注度不高,重点也不放在他们身上,对他们也不做要求。

(三)学校校本培训流于形式

校本培训的开展,基本处于各自为政、自然发展状态。一是由于缺乏校本研修培训的平台和信息化的工具,很难开展跨校跨区域的校本研修活动。二是职能部门的管理、评价和指导不到位,部分学校因为教育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更好地实施校本培训,因此,校本培训的内容和实践环节的衔接还无法有效落实。三是校本培训与教研活动脱节,部分教师培训只是为了取得学分,没有从问题出发,夯实培训的各个环节,无法有效地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流于形式。

二、影响中小学教师参训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中小学教师参训实效的因素很多,因人、因地而异。笔者经过认真梳理,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带有普遍性。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缺乏科学的顶端设计

一方面,当前,大多数教师培训项目,尤其市级及以下项目,缺乏系统的、科学的顶端设计。大多只是根据部门任务、经费,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粗放的设计。有多少钱做多少事,没有按照教师成长规律针对当地教师的实际情况,做好分层、分类和分学科的调研和需求分析,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另一方面,“国(区)培计划”项目培训,虽然经过了全国培训专家系统的、科学的设计,培训项目设计充分解决了当前的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具有示范引领的作用,但由于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教师和乡村教师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团队置换脱产”培训等项目,由于时间有的达4个月之久,虽然项目设计很好,但学校和教师不欢迎,参训意愿低,很难开展,影响了培训的实效性。

(二)教师培训者的能力有待提高

参加培训授课的教师和专家的水平高低决定了培训的效果和质量。目前,担任培训授课的专家,一般由高校和教育研究机构专家教授、一线教研员和名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三方面人员组成,虽然这几年从国家到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很重视培训者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专门设置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管理者和培训者的培训项目,也成长了一批项目规划、课程设置、专业水平和培训能力很强的培训者队伍。但由于我国教师队伍体量大,被培训对象也在不断成长,培训授课专家的理论水平和自身素质、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训技能,以及应具备的知识与态度、表达能力、表演才能等素质都有待提高。有的培训者对一线教师关注的问题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深入研究,设计的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授课观点平淡无奇,方法单一,缺乏互动,课堂沉闷,培训程序操作性不强,不能激发参训教师对自身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科学分析,引领他们突破自身的惯性思维,找到提升的路径和方法,严重影响了培训实效性。

(三)中小学教师参训的内动力不足

如果参训的教师主动性不够,被动参加,再好的培训也是不起作用的。当前,许多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参加培训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而是为了获得培训学分。如何激发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是提升培训实效性的关键。

三、提升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策略

要想从整体和系统上提升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性,除了认真做好培训需求分析、精心制订培训计划、强化培训计划的组织实施和加强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估等环节外,作为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施的职能部门,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设计和规划,提高教师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系统性:按照中小学教师发展规律和各级各类培训部门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和原则,统筹规划,科学系统地做好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顶端设计。按照教师从“新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教育专家”的成长历程,做到梯度式的项目设计。全面贯彻“分类、分层、分学科”的设计思路。建立区县有规划、学校有任务、教师有成果、培训机构有支持的四位一体的多方联动机制。在各级培训部门和机构形成合力上,贯彻“‘国培’示范,省市级抓骨干、市(区)保全员、校本促教研”的实施策略,达到培养“种子”,打造“模子”,探索“路子”目标。

针对性:以教师的真实需求为出发点,科学设计项目。一是建立训前、训中、训后调查问卷反馈机制,扎实做好训前调研,开展个别访谈,教师座谈、问卷调查,摸清当地教师和教育的现状,教师对于培训方式与培训课程的需求。通过训中训后调查问卷,动态了解参训教师培训效果和满意度,专家团队根据学员对培训的新需求,调整下一阶段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使培训更有针对性。二是按需定培,充分发挥参训主体在培训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地方教育培训部门、中小学校、参训教师可以参与培训的设计,从“培训者本位”转向“需求者本位”。如桂林市开展的工作坊研修项目,“工作坊”坊主可以选工作坊坊员,坊员也可以根据“工作坊”的课程安排和活动内容设计,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坊进行研修学习。“工作坊”为受训教师提供的是“活动场”和“操作间”,参加培训的教师进入“工作坊”这样的学习共同体,可以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他们根据工作需要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通过合作研修解决问题。工作坊的研修主题大部分来自于教师一线实践中的真实问题,是教师最关心的事,这种专家引领、学员共同参与、以问题为导向、自下而上的培训模式是最接地气且最有针对性的。

实效性:建立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充分调动参培教师的积极性,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培训方式。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手段,线上开展专业理论学习和共同研讨,线下强化培训工作现场,走进真实课堂,把培训内容、培训方式高度融为一体,激发每位教师内心深处渴望自我成长的动力,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调动参训教师积极性,充分体现培训实效性。如桂林市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项目,按照“二元三维五段六任务”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二元”在研修中高度融合,始终贯穿在“集中培训专家引领”“网络研修示范互助”“跟岗研修扎根校本”“同课异构实践改进”“成果展示有效提升”五个阶段中。专家团队、工作坊坊主和学员“三维”角色既有示范引领,也有同伴互助,培训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完成“六个一”活动学习成果,为参训教师和当地教育部门形成了大量的优秀课堂实录、优秀微课资源、优秀成长反思报告等生成性资源。训后培训效果和培训成果显著,训后调查显示,参训教师对线上线下结合、聚焦教师工作情景、落地教师校本实践工作现场、教师自主参与性高的项目满意达到95%。

(二)提升中小学教师培训者队伍的能力

教师培训是一个具有鲜明特点又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完全等同于理论和书本知识,而是具备独特的实践性知识特点。教师大部分专业知识的获取,需要反复进行学习、实践、观察、模仿、体验、反思和提升等方式获得,所以要求中小学教师培训者队伍既要有教育理论的知识,也要有实践性的知识。一个教师培训项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者(授课教师或专家)的水平与能力。由于学员大多是来自一线的学科教师,教师所需要的内容是能够解决教育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和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培训者不仅要掌握培训的知识,更应熟悉各项培训过程和方法。由于本级培训对象作为骨干团队培训往往又是下一级培训的培训者,所以培训者不仅要完成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同时还要将相应的培训方法和操作步骤有意识地传授给被培训者,即所谓的对“培训者的培训”,使他们能在下一级培训中熟练应用这些方法和步骤,使培训不走样。因此,为保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效性,要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者队伍的培训,确保培训团队的质量和效能。建设一支本地化的培训者队伍,打造一支能组织、善指导的项目管理与研修指导本地化“种子”团队非常必要。我们既要帮助他们从优秀走向卓越,也要发挥他们在当地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水平提高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求“种子”带领他所属的工作坊坊员一起研修学习,定任务、有标准、有考核、有激励。在专家的引领下,他们掌握网络研修的主动权,无论是主题的选定、活动的设计,还是资源的选择、成果的分享,遵循由专家和当地“种子”共同规划,或者由“种子”和参训教师共同规划。由引领走向自主,由预设走向生成,真正帮助“种子”成为当地教师培训的中坚力量。

(三)大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特点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机会。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的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加大力度开展广大中小学教师最受欢迎和实用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育资源的收集和加工、多媒体微课制作与应用、信息技术跟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等技术和应用的多种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水平,培养广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技术和应用的多种培训也可以为他们开展网络和校本研修结合学习,以及利用丰富的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提供技术支持。桂林市在教师培训中,开展的“坊主行动、实践改进——线上同课异构”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的活动,遴选两位工作坊坊主开展线上线下远程实时桂林+北京+广东的同课异构校本实践活动。通过手机直播平台,广东和桂林的教师在本地同上一门常态课,桂林、北京和广东的一线教研员参加现场和远程诊断和点评,两位主讲教师课后进行说课反思,参训学员可现场参与,也可以异地通过手机观看整个活动和展示,并可利用手机实时评课、议课。信息化环境下的网络研修平台、手机直播课堂、微信学习、微信评课等移动教育新应用,使校本实践活动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增加和扩展。

(四)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培训

“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师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3],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按照“四有”好教师的标准创新师德教育。通过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增加“师德师风”内容培训,提高教师“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4]的思想境界,帮助教师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事业心,克服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的阻力,提升教师主动参加培训的内动力,提高参训实效性。

(五)强化校本培训,打通落实培训实效“最后一公里路”

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的落脚点是提升广大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最后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所有的培训实效是通过教师回到学校进入课堂得到最后检验,所以校本教研和培训是教师参加培训的“最后一公里”。由于校本教研和培训往往是由本校的教研组长按照学科组开展,主要是从课堂实践的角度安排和设计,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教学方法,通常培训内容理论性不够强,缺乏在理论层面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和提升。为了提高校本培训质量,要加强对校本培训的方案、实施过程、结果的评价和监管,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跨校跨区域的校本研修活动,开展诊断式研修,使之不流于形式,切实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整体实效性。

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进入新时代,教师培训要全力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就要不断地改进培训方法和策略,使广大中小学教师爱学和乐学。为教师搭建成长发展的舞台,让他们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人生自我价值。▲

[1][3][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18-03-10].http://www.moe.edu.cn/jyb_xwfb/moe_1946/fj_2018/201801/t20180131_326148.html.

[2]李源田,杨晓峰.中小学教师培训基本问题探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2):1-5.

猜你喜欢
培训者参训工作坊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云端 落地 花开——山东省乡村教师培训者培训学习后记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教师培训者:从专业性到实践性
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者专业能力相关问题简论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教师培训要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