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范例:建构细节描写的写作范式

2018-06-29 02:30林世凤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年7期
关键词:托德表弟范式

林世凤

(闽清县实验小学,福建福州350000)

描写具体,是小学写作教学的核心目标,而描写具体最主要的方法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渗透于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的写作范例中。课文是最经典、最规范的写作范例,从中构建“修辞式”“串联式”“勾勒式”等细节描写的写作范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自我建构,是小学写作教学高效策略的价值追寻。

一、建构“修辞式”细节描写

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描写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精准聚焦“点”——最能凸现文章主旨的“点”,进行分解、细化、放大、定格等多感官地观察,运用“修辞式”多角度地描写,使之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这是细节描写最为常见的写作范式。从范例中悟出细节描写的方法,并精准对接学生的习作中,才有可能实现写作范式的自我建构。[1]

写人是写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人教版教材的习作中明确要求写人的习作就有六次之多。不管是写“我们身边熟悉的人”(三年上册习作二),还是“写写自己,向别人展示一下真正的你”(三年下册习作三);不管是写“我们身边热爱生命的人”(四年下册习作五),还是写“我敬佩的一个人”(四年下册习作七);不管是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五年下册习作七),还是写“写出小伙伴的特点”(六年上册习作五),都必须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某一或某些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才能凸显人物的特点,这就得需要运用细节描写。然而,小学生描写人物主要存在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的现象,不清楚抓住人物的哪些细节描写,不清楚有哪些细节描写的方法。下面以《金钱的魔力》中描写托德见钱眼开的精彩段落作为范例,相机引导学生学写《极度贪吃的表弟》,从而构建描写人物细节的写作范式。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子;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谁的笑容陷入这样的窘况。

1.用“放大镜+排比式”描绘细节

作者写托德初见到钱时的“笑”是通过皱纹细致刻画来呈现的,这与常人写“笑”迥然不同:“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淋漓尽致展示了托德的极度势利、极度刻薄以及对金钱的极度贪恋。为何能如此直观、形象地呈现托德的丑态呢?首先,用“放大镜”聚焦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神态。所有的细节描写都必须遵从表达需要,当细则细,当简则简,或挥墨如泼,或惜墨如金,因此要写好细节首先要选好细节。对最有特点、最能体现特点的细枝末节驻足观察,“慢”说在细微之处。笑,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而托德看见钱时的“笑”最能体现他见钱眼开的性格,所以作者用“放大镜”放大出“笑”时皱纹的不同形状:“折纹”“皱纹”“螺旋纹”,细致入微地观察,出神入化地描写。如写“极度贪吃的表弟”创设表弟看见生日蛋糕时的画面情境,引导学生应聚焦表弟的眼睛,并用“放大镜”放大表弟看到蛋糕时的眼珠、眼皮、眼神等进行入微观察、细致描绘,极度贪吃的表弟就活脱脱呈现在我们面前。其次,用“排比式”描绘最能凸现人物性格的细节。细节要写细,就是写不具体,这是小学生的通病。要充分发挥范例的优势,让学生感悟细节描写的秘妙。这个细节作者用了三个“还有”构成排比句,如果去掉三个“还有”,用“他的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有数不清的皱纹”诸如此类的概述,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运用排比句更能表现托德见到钱时那种极度惊讶之余的极度开心和极度贪恋。如写《极度贪吃的表弟》聚力眼睛的描写,可从眼珠、眼皮、眼神、眼角等角度描写,再写成排比句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当然,不拘泥于一定要用排比句描写细节,也可以运用其他修辞手法,意在引导学生构建细致化观察、多角度描写的写作范式。

2.用“慢镜头+分步式”刻画细节

很多细节转瞬即逝,需要拥有一双慧眼——用“慢镜头”的方法拉长、定格细节。上一段写托德接过钱到第一眼瞟到钱几乎是同一时间,如不知用“慢镜头”观察,用“分步式”描写,往往就会陷入简单、粗糙的描写窘境。这段作者把这个细节分为两步描写:一是刻画接过钱的瞬间表情。如果没有“慢镜头”的观察,就很难捕捉到入微的细节。这个细节重在刻画托德“笑容”遍布满脸和不同形态的皱纹。二是刻画第一眼瞟过钱的瞬间表情。这个细节重在刻画“笑容”牢牢凝结和毫无光彩。透过这些变化的表情可以看到托德难堪、窘迫、贪恋的内心,以及他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钞票时呆若木鸡、不知所措的窘态,刻画出了托德市侩小人的形象。如“极度贪吃的表弟”看见姑妈端上蛋糕的瞬间如何用“慢镜头”观察,用“分步式”描写,让学生再现自己有过的类似生活经历,或是追忆看到的相似镜头。经过学生再现生活、互动交流后形成共识,可分为三步描写细节:一是当姑妈把蛋糕端上来的瞬间,细节重在描写表弟巴望的眼睛;二是当姑妈把蛋糕放在桌面的瞬间,主要聚焦表弟流着唾液的嘴巴;三是吃蛋糕的时候,重在呈现表弟狼吞虎咽的熊样和满脸奶油的丑态。至于运用什么修辞手法都可,分步写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精准聚力某一细节写具体、写形象。

3.用“特写镜头+比喻式”描摹细节

入微的观察是写好细节的前提,而入微的观察需要用“特写镜头”定格,才能观察清楚、仔细。如作者写托德极度贪婪金钱,定格遍布满脸的皱纹和牢牢凝结的表情这两个“特写镜头”。“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子”。“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作者用了两个比喻,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托德这个势利的拜金主义者令人作呕的丑态。如写“表弟狼吞虎咽的熊样和满脸奶油的丑态”像什么,让学生合理想象。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意在让学生建构入微式观察、形象化表达的写作范式。

二、建构“串联式”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并非都是集中一处描写,如对某一景与物分散到文章的开头、中间、末尾等处多次描绘,反复呈现,这就是“串联式”刻画,也是细节描写的一种写作范式。这种“串联式”刻画细节在环境描写时最为常见。如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要求:“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写之前先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环境描写,在课文习作中还是首次要求。本组精读课文有《穷人》《唯一的听众》,如何把这些课文作为写作范例,引导学生环境描写的自我建构呢?请看表1。

如何引导学生环境描写呢?通常的做法是:先让学生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后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至于环境描写写在何处、用何种方法写等没有借助范例加以引导,就很难转化为学生的语言智慧与写作经验。这样的引导只是停留在概念性知识的层面,没有呈现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语境场域,不能引发学生发现性的“学”、实践性的“学”。下面以《穷人》和《唯一的听众》中“环境描写”为关键的言语场域,让学生感悟出环境描写的方法、时机、位置、作用等精细化策略、操作性程序,从而实现写作范式由内化到外显的建构,由仿写到创新的跨越。[2]

表1 环境描写的写作范例

1.复指式串联描写细节

作者为了凸现表达效果,往往对某一或某些细节反复强化,或用相同的语言反复呈现,或用不同的语言多次描写,这种写作方式称之为复指式串联细节。如《穷人》中多次写到天气恶劣。丈夫出海打鱼,需要好的天气,恶劣的天气一般不出海,而他冒着生命危险,奈因生活所迫,渲染穷人的生活艰辛,烘托穷人们的心地善良。环节描写可以写天气,也可以写景物,还可以写环境中的人。如《唯一的听众》中“我”拉琴的环境进行多角度的描写。一是景物的描写。课文对林子进行三处描写来突出林子的宁静。二是人物的描写。对林子中唯一听众的表情进行多次刻画,来渲染宁静的氛围。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复指式串联细节描写呢?一是明晰描写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情的发展,人物的音容笑貌以及场景中的物与景也发生变化。至于聚焦什么景物,写在何处,因文而定,因时而异。一般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末尾多处着笔,如《穷人》《唯一的听众》《钓鱼的启示》等;有的则写在首尾,如《彩色的翅膀》;有的只在开头或结尾,如《祖父的园子》。二是明确描写的方法。如《穷人》多次写到天气恶劣,但描写的角度不同:开头是直接描写“寒风”“海浪”;中间写海风“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采取间接描写。末尾写丈夫回来没有打到鱼还把网给撕破的抱怨,则是采取语言描写。《唯一的听众》三次写“林子”主要侧面描写衬托“静”:开头写“地上铺满了落叶”,可见人迹稀少,衬托“静”;中间“沙沙的脚步声,”与末尾写琴声“充满了整个林子”均是以动衬静。作者三次描写唯一的听众——老人的神态,用相同的语言“平静地望着我”,意在体现不管是初次相见,还是日后的相识与相知,老人都一样的态度——始终如一地支持、鼓励。

2.对比式串联描写细节

在细节描写中,前后所描写的同一事物运用相对或相反的情境,通过反差起到突出强调作用的一种写作方式,称之为对比式串联描写。如《穷人》一文环境描写中有三次运用对比:一是屋内的温暖舒适与屋外的寒风呼啸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温暖舒适是靠桑娜营造出来的,通过对比突出了她勤劳能干的品质。同样,本来这样勤劳能干的人应该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而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穷人的生活艰辛。二是桑娜的家与西蒙的家形成鲜明的对比。桑娜的屋里“温暖而舒适”“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而西蒙的屋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最起码不会冻着。三是桑娜一家艰难困苦的生活与下文收养孤儿的举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屋外寒风呼啸”,海浪“汹涌澎湃”,这样的天气完全不适合丈夫出海打鱼,即使是天气骤变,也该提前回家,不至于深夜未归,这完全是生活所迫。这样只能勉强维持的家境,桑娜竟然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这样对比式的环境描写凸现穷人们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从而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发展式串联描写细节

事情在变化,情节在发展,同一事物前后发生了变化,这样既照应了前文又有所发展变化的细节描写,可谓是发展式串联描写。这种发展变化有两种形式:一是纵向式发展。如《穷人》中的“海风”的描写,开头写“海风呼啸”,中间写海风“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文末写海风“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作者采取多角度地细节描写,呈现了海风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之态势。二是反向式发展。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头写“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描写下雪凸显天气寒冷;结尾写“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描写太阳凸显温暖。为何不写新年的早晨没有太阳,又阴又冷呢?小女孩在旧年夜冻死了,连最无私的上苍也接纳不了她,新年的朝阳也未能给她带来一丝温暖。这样的描写形成巨大的反差,更振聋发聩,更震撼人心!

三、建构“勾勒式”细节描写

“淡妆浓抹总相宜”。如果说“修辞式”“串联式”细节描写是“浓妆”,那么“勾勒式”细节描写就是“淡抹”。一次回头、一种姿态、一个脉脉的眼神、一声轻轻的叹息,有的往往人们不曾注意的,有的甚至觉得与主题相悖的,这些细节看似闲笔,甚是赘笔,恰是作者的匠心独运。这些细枝末节作者无须花很多的笔墨,只是简单地勾勒,却把最本质的特点形象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又是细节描写的一种写作范式。如《中彩那天》(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有多处描写父亲矛盾的心理,看似多余的细节,恰能表达作品的内涵思想,散发的人性真谛。从范例中感悟细节描写以真实为本,捕捉微小的细节,简单勾勒,从而丰富细节描写的写作范式。

1.看似矛盾的细节,正是人性本真

细节应聚力展示主旨思想、灵魂的关键处,但小学生往往认为细节必须浓墨重彩,精雕细琢,殊不知有的细节描写只需简单勾勒,虽寥寥数语,却神韵尽显。如《中彩那天》写父亲买彩票中一辆奔驰轿车,对常人来说应是喜出望外,对“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的父亲来说简直会欣喜若狂。当父亲开着获奖的汽车缓缓驶过拥挤的人群时“他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这个细节描写虽然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只是简简单单的勾勒,但对小学生来说这跟表达的诚信主题有矛盾,完全没必要写。既然父亲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应该为朋友中奖轿车而高兴,为自己的手气特旺而异常得意!父亲为何“神情严肃”,而不是“喜出望外”?俗话说,人生三大陷阱:大意、轻信、贪婪。这是人性本真。更何况是一个家庭拮据的汽车修理工,一个梦寐以求拥有自己小轿车的工人,面对一辆名牌小轿车,没有犹豫,没有矛盾,才是不真实的。父亲中彩一辆轿车,陷入是“留”还是“还”的矛盾漩涡,这样写看似与主题相悖,恰是常人的真实举动,恰能散发人性的光辉。细节描写的方法固然很多,但必须以真实为根本,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这样的细节描写正是体现人性本真,并非胡编乱造;恰是理性之举,并非一时冲动。

2.看似多余的细节,恰是诚信之举

人都有私欲的本性,不同的是不同的人在私欲面前不同的抉择:有的举起双手,甘当俘虏;有的战胜私欲,守住底线。有过暂时的非分之想,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做出理性的抉择——摒弃自私,坚守诚信,恰是诚信之举、可贵之举。文中写道:“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彩票在父亲手上,“K”的字迹淡淡的,肯定是父亲用橡皮擦过的。这个细节给学生产生这样的错觉:如果他很诚实,很守信用,为何还要“擦”掉彩票上的“K”字呢?这样不是给人留下“父亲不是一个十分诚实的人”的嫌疑吗?这不是跟文章讲诚实、守信用的主题相矛盾吗?教师如果从这些方面引导,才能感悟作者描写这个细节的匠心所在:一是他的家境,“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如果按这样的家境买一辆轿车是完全不可能的;二是他的心境,“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可见对车喜欢的程度;三是当时的环境,“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可见哪一张是父亲的,哪一张是库伯的,只有父亲一人知道;四是不同的处境,“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一辆轿车对库伯来说无关紧要的,对父亲来说简直是一生追求!这时再引导学生感悟“擦”这个细节,再次感悟这个看似多余的细节,就能真切地感受到父亲内心的艰难抉择,深切感悟父亲最后守住诚信的弥足珍贵。这样细节描写既避免了贴标签式的说教,又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一个普通工人的道德操守。当然,细节的真实有别于生活的事实。它不是留声机,对现实生活一成不变的照搬照抄;而是照相机,艺术的能动的带有作者情感的个性表达,是生活的神似而非形似的真实表达。▲

[1]林世凤.写作教学中的范例对接须精准[J].教学与管理,2017(5):27-29.

[2]林世凤.“范例式”写作教学的价值坚守[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5):51-54.

猜你喜欢
托德表弟范式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Todd’s New Friend托德的新朋友
我的“唐僧”表弟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表弟斌斌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下 楼 梯
淘气的表弟
风筝终于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