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科的现实意义与经济价值

2018-02-11 00:59
关键词:人文学科福斯特哈佛

所谓“人文学科”(Humanities),一般指的是通过分析、批评和观察等方法去研究人的境况的学科,它包括(古典与现代)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视觉与行为艺术(音乐与戏剧)等;有时候,也涵盖或者说与某些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如人类学、区域研究、传播学研究、文化研究、法律与语言学等[1]]397。本文所说的“人文学科”,既指人文学科,也包括人文教育。所谓人文教育,按照一般的定义,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形成过程,通过经过了缜密整合的知识、理性的判断、对个人和他人明确的责任感,从而使个人为更高的利益去做贡献;其核心价值观讲求的是人的自由发展和在行动中承担责任[1]285。众所周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趋发达,人文学科在大学中的作用乃至人文教育的价值,一再受到大学内外人士的质疑与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与此同时,世界上许多顶尖高校以及有识之士也在不断地、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文学科与人文教育的意义与价值。这两种相反的声音,凸显的不仅是两种教育态度,也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

本文将重点论述(自2015年6月)以来,人文学科在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两个重大事件——日本关停并转人文学科和阿拉伯世界重建人文学科,详述其前因后果;同时,以哈佛大学校友回访演讲和哈佛校长2016年3月在西点军校的演讲为例,深入探讨人文学科在当今世界的意义;最后,以2014年美国一项权威数据报告为依据,重点阐述人文学科的经济价值,希望以此消除长期以来人们对人文学科是否具有实用价值所持有的一种怀疑与误解态度,进而倡导人们要从长远角度去看待人文学科的现实意义与经济价值。

一、当代人文学科的两极现状:关停与重建

(一)日本为何要关停并转人文社会科学

2015年6月8日,日本文部大臣给所有国立大学发去了一封信函,要求他们要么关停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本科系部与相关研究生院,要么使之转型,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①。事情一经披露,在日本国内外引发强烈反响。那么,日本政府何以出台这样的政策?日本国内特别是高等教育界对此有何反应?日本国立大学对此做出了怎样的改变?我们又该如何评价这一政府行为?

1.引发学界地震的一封信函

6月8日,负责教育事务的日本文部大臣(The Minister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下村博文(Hakubun Shimomua)在写给所有86所国立大学以及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的信中,要求他们“采取必要的步骤与措施,取消(abolish)‘社会科学与人文系部’组织或者使之转型,要他们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领域进行服务”。①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英文版本中,这封信函共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abolish”,意为取消、撤销、废除、废止等。即首先是停办,或者,如果不停办,那么另外一个关键词,就是“convert”,意为转变、转换、转化,即要求其转型,以满足社会之需要。把这样两个词放在一起,用中文的词汇“关停并转”来表达,或许是再准确不过了。

而这里要求关停并转的专业,主要指的是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本科系部,以及以培训教师为主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包括法律与经济专业等。该信函要求,大学要服务于“那些有着迫切需求的领域”,因此要砍掉人文与社会科学①,换句话说,人文与社会科学在服务于“那些有着迫切需求的领域”方面没有什么价值,或者不能发挥实际的作用。

这样一封信函非常明确无误地表达了日本政府的立场。下村博文也明确提出,政府对国立大学的财政支持力度将取决于每所大学对此项动议的呼应程度。这自然就被人解读为,如果不响应号召做出改变,那么在新的财政年度预算中,就拿不到政府的经费了。

当然,一旦按照政府的动议执行,那么,日本大多数的高校中,将不再有经济专业、法律专业,也不再会有文学、社会学与政治学方面的本科生了。

2.巨变产生的内外因素

要求关停并转人文社科如此巨大的变革,无疑是在高等教育界引发了一场大地震。这其中,必有来自高教内外多种因素逐渐的聚合、博弈与演变,最终才能在这个时刻走到前台。从目前看,地震的原因有二。

一方面,来自政府首脑及其内阁的积极推动。政府提出的理由是,鉴于上大学的适龄人口在降低,人们对国立大学在人力资源与功能方面的需求有所降低,因此,这样一个政策的出台,势在必然。据媒体报道,巨变的根源来自日本首相安倍所提出的经济增长策略——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安倍经济学(Abenomics),其中对国立大学的角色定位十分明确,“要能准确把握工业结构与职业需求方面的巨变,以提供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人力资源。”实际上,安倍首相早在2014年5月份的一次讲话中就提出过,我们不是要强化高度理论化的学术研究,而是要强调更加实用性的职业教育,因为唯有后者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①。

据报道,日本的高等教育政策现在主要出自一个名为“首相产业竞争委员会”(the President’s Council on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的组织,该组织由9位政府内阁大臣、7位工商界巨头以及2位学界中人所组成。这两位学界代表,一位来自工程领域,一位来自经济学领域。此次文部大臣的六月书信显然应该出自该组织,而且真切反映了首相的观点: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更加直接地服务于国家劳动市场的需求②。

另一方面,来自高等教育界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一样,日本的高等教育同样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创新机遇,如何应对适龄大学生人口下降给高校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当下高校的入学条件以及大学的课程设置是否适应未来的发展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高校必须要面对并作出反应的。

仅以大学生适龄人口下降为例,据统计,从2018年起,在未来的15年时间内,日本的升学人数将从650,000人,下降到480,000人。由此一来,高校之间争夺生源的竞争将变得异常激烈。据报道,截止到2014年,日本大约有40%的私立高校都难以得到足够的生源②。而这样一种趋势,将愈演愈烈,再加上其他因素,导致政府做出了上述关停并转人文社科的决定。

3.动议受到日本各界的猛烈抨击

从日本国内舆论来看,对政府的动议基本上持一面倒的批评意见。自从6月信函一出,日本媒体所刊发的讨伐文章几乎没有停止过。虽然政府的思路显而易见,就是认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人才所学的知识没有实用价值,难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求。但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媒体,大都对政府的这一观点与动议持极为激烈的批评态度。

日本最大的英文报纸《日本时代》(The Japan Times)专门为此发表署名文章,对安倍政府的短视行为及其决定表达不满,并且做出了言辞激烈的评论:“民主与自由社会的根基是批评精神,而这种批评精神恰恰是由人文知识孕育而来的。毫无例外,极权国家都不可避免地拒绝人文知识,凡是拒绝人文知识的国度,往往会走向极权。”②

日本学术会议事务局(The Science Council of Japan),是一个名为科学、实为日本内阁政府特别机构,代表了日本各个研究领域中的专家学者,包括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及工程等的组织。该组织在7月23日的一份正式声明中,明确立场,对未来大学走向表达了深深的忧虑,认为这样的管理决定将会对日本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发展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声明指出: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在对人类的思维与社会运作进行批评性比较研究和深刻反思上、在对整个学术知识体系所做出的根本贡献上、在与自然科学一起共同担当解决当代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问题的角色上,都扮演着重要和独特的角色,不可偏废③。

有趣的是,在日本颇有声望、很有影响力、代表日本大企业的游说团体“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Keidanren)也很快对政府的号召做出了反应。按道理,这样一个商业组织应该对政府的“商业社会需要更多拥有实际技能型人才”这一主张表示欢迎,但该联合会主席榊原定征(Sadayuki Sakakibara)则说,某些媒体报道说,商业机构都是在寻找为工作做好准备的人力资源,而不需要人文方面的学生,事实并非如此,而且恰恰相反,日本公司真正渴望这类人文方面的人才。他说,那些能够利用基础科学与人文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学生,正是日本公司所缺乏和急需的②。

4.对日本高校产生的影响

日本政府的决定甫一出台,即遭到众多日本高校的强烈谴责和反对,有大学校长斥责其为“反智”(anti-intellectual),包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这两个老牌的国立大学在内的一些知名大学的校方都表示,不会按照这样的要求去执行④。

但据报道,到9月份,已经有26所国立大学确认,他们有意会在2016年学年或者之后,关停相关的系部,或者使之转型,以更好地满足社会之需。有17所国立大学表示将限制录取人文学科的学生等,其他的则将取消有关法律与经济方面的选修课程。但这样的决定,更多地将对未来大学生是否选择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产生影响。很多人认为,这一变革将导致日本大批学生到国外去选读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专业①。

日本政府的这一动议,不仅在国内遭到了学界及社会各界的斥责,也震惊了世界高等教育界,同样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英美主流媒体,全都报道了这一令人震惊的消息,并且刊发了文章对此予以批评。

颇具反讽意味的是,随着对这一问题的争论愈发深入,日本在更大范围内反倒掀起了一轮对于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讨论。

5.人文社会科学,何以重要

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其实不用在此赘述,人们可以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拿出各种各样的论据来加以说明。但日本著名的国立大学——滋贺大学(Shiga University)的校长佐和隆光(Takamitsu Sawa),在《日本时代》上发表的文章中所提到的一个理由,或许值得我们说上一说⑤。

日本首相安倍在上任时曾经提出过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即要在下一个十年内,使日本的10所大学进入全球100强。但现在看,这一目标已经完全无法实现了,因为到目前为止,日本仅有两所大学在全球100强之内,东京大学排在第23位,京都大学第59位。另外仅有3所大学——东京工业大学(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大阪大学(Osaka University)与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排在100到200名之间。

在佐和隆光校长看来,为什么日本大学在世界上的排名如此之低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高校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教学与研究领域水平过低。她说,像牛津、剑桥、斯坦福、哈佛这些进入世界排名前10位的大学,都以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见长。以位列世界第6位的麻省理工学院为例,这所常常被人认为只是以工程见长的高校,事实上提供了大量的有关人文与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而在这些领域当中,MIT在世界上同样享有盛誉。她说,在日本,仅有东京大学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可以进入世界100强,其社会科学位居第87位,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日本大学能够进入人文学科的100强。换句话说,从佐和隆光校长所提出的这个角度看,一所大学,要想在世界上真正拥有一席之地,没有一流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则很难实现目标。

这话,或许更值得政府官员以及政策制定者深入思考,在确立高等教育大政方针时,需要更加理性,也需要长远眼光。

(二)阿拉伯世界,需要重振人文教育

与日本相反。近年来,阿拉伯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迅猛。2016年2月2—4日,历时三天的“中东与北非大学教育峰会”,在位于沙漠绿城艾因(Al Ain)市的阿联酋大学(United Arab Emirates University)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校长与会。峰会主题涉及国际合作、大学管理等,是阿拉伯高等教育的一次盛会。在这次会议上,与会者呼吁阿拉伯世界,需要重振人文教育⑥。

1.MENA:“中东与北非”的大学教育峰会

MENA,是英文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中东与北非)地区的简称,就其地理意义而言,包含了从摩洛哥到伊朗的疆界,囊括了所有中东与马格里布国家。因而被称为是“大中东地区”(Great Middle East)。一般主要指:阿尔及利亚、埃及、伊朗、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黎巴嫩、也门、阿联酋、利比亚、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以色列、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突尼斯等。有时候也会把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塞浦路斯、格鲁吉亚、索马里、苏丹、土耳其等纳入进来。其3亿8千多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

MENA一词因为太大,涵盖的国家太多,其意义也就有含糊不清的地方。目前而言,该词主要用于学术界、军事布防等。

《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简称THE)杂志,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英国高教领域的知名刊物。2015年2月23—24日,该刊出面主办了第一次“大学高峰论坛”,会议由卡塔尔的国立大学——卡塔尔大学(Qatar University)承办。会议旨在推动中东与北非地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是《泰晤士高等教育》近年来所主办的多项年度系列峰会之一。其他负有盛名的会议还有:《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学术高峰论坛(THE World Academic Summit),《泰晤士高等教育》新建大学高峰论坛(THE Young Universities Summit)等⑦。

对于此次峰会,《泰晤士高等教育》除了要推动阿拉伯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为自己的杂志开辟一个全新的“中东与北非地区大学排行榜”。在这次会议上,专门开设了研讨排行榜的工作坊以及分组讨论会议。到今天,“《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排行榜”已经是获得世界公认的著名全球大学排名系统之一,其因涵盖了教学、科研、知识传播与国际合作而较为全面地反映一所大学的主要使命而受到赞誉。2015年的首届会议非常成功。

2.呼吁阿拉伯世界重振人文教育

据报道,2016年第二届中东与北非大学高峰论坛的焦点之一,体现在对阿拉伯世界如何重振人文教育这一议题上。值得关注的是,会议是在对当下大学毕业生就业技能表达担忧的基础上,提出了应该反思缺乏人文教育的纯技术与纯技能教育,进而提出了应该加强更宽泛的教育的要求⑥。

与会的大学校长们提出,由于过分关注技术技能,导致中东地区的大学毕业生缺乏广博的知识与深刻的理解力,因此,他们一致呼吁,要重新审视伊斯兰世界中的人文教育。卧龙岗大学迪拜分校(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in Dubai)前校长韦兰(Robert Whelan)在接受峰会有关人员采访时直言:本地区高校中的科学与工程类课程,内容变得越来越狭隘,已经到了没有任何机会去教学生思考伦理道德与人文精神的地步了。

导致这一问题的缘由,大概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沙特诺拉公主女子大学(Princess Nourah bint Abdul Rahman University)的艾尔帅芳(Asmaa Shaei Alshuaifan)院长说,现在的学生都要求课程要讲授职业技能,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在未来的求职市场上会有用。但在阿曼苏丹卡布斯大学(Sultan Qaboos University in Oman)副校长阿比曼尼(Ali bin Saud Al-Bimani)看来,即便是技术类课程,所培养的大学生,也都应该是“人”(human beings),而不是机器⑥。

那么,或许我们需要问一句:有技术、无人文,大学生缺乏什么?

3.技术至上面前,人文何以立足

阿比曼尼博士说,我认识很多工程师、医生与护士,他们业务熟练,但却不知道如何与人打交道。在他看来,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自然在于大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他指出,目前的困境在于,一方面,大学的赞助商或者拨款人不允许课程超出技术技能的范畴,这就使得人文类的教育在高校近无立足之地,而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校时也不愿意多学此类课程,认为它们无用⑥。

艾尔帅芳博士认为,高等教育不能屈服于这样的压力。她说,在西方世界,许多科学家所面临的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去,但他们依旧坚持专业教育要更加宽泛,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谈到本地区高校所面临的挑战时,艾尔帅芳博士说,价值观(values)在本地至关重要……在当今经济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价值观同样至关重要。“我们需要让学生懂得:你不需要把所学的东西全都拿去‘应用’。”⑥

对此,卡塔尔大学校长埃尔德海姆(Hassan Rashid Al-Derham)深表赞同。他说,学术类专业,应该培养一种自我完善(self-rounded)的学生,在其毕业之后,能够以一种富有成效的方式融入社会⑥。

4.打造独具一格的人文教育模式

那么,应该如何建设符合阿拉伯世界特征的人文教育呢?艾尔帅芳博士说,中东地区的高校,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的人文教育模式。实际上,也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尽管我们将来的人文教育会受到西方的影响,但也要探讨如何在我们的专业教育中去灌输我们的伦理道德与伊斯兰的认同感⑥。

与会者认为,高校各自为政、单打独斗,是无法解决自身的问题的。在这一问题上,埃尔德海姆博士提出,国立大学应该起到引领的作用。他建议,我们应该设立一些新的专业,还要为此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进而使之能够去迎接我们当下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他说,问题之一就是,我们怎样在保持伊斯兰认同感的同时,又能成为一个开放的族群。这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核心问题,而国立大学应该为此肩负起应对挑战的责任来⑥。

埃尔德海姆还特别提出,在卡塔尔大学,实际上,问题并没有出现在技术类专业中,因为这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大都是按照西方模式建设起来的,因此问题还不是很大。倒是人文、社科与伊斯兰研究等领域的专业,需要更为广泛的教育才是当务之急⑥。

5.峰会的三点启示

中东与北非大学高峰论坛,至少让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三点重要启示:

第一,面对困境与挑战,大学要承担起教育青年学子的历史责任。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在十七八岁进入大学,到二十一二岁毕业,这一阶段正是其身心和人格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应该更多地关注其对各种知识的吸收、知识如何产生智慧、心理的健康、正确的价值观等通识教育,使其能够掌握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并学着承担个人与社会责任——而这,恰恰是人文教育的宗旨所在。

第二,作为青年,在上大学的年代,绝大多数人都并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因此,在这一关键时期,仅只关注一门或者一种可以维持生计的技术或技能,显然是短视行为。在大学,学到如何面对困难,培育信心去迎接挑战,能够在各种艰难困苦的情形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出路,在顺境之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才能,拥有这样的本领,对于肩负未来的青年才俊来说,才是更为重要的。因此,高等院校应该为青年人提供这样的机会。同时,也应该顶住来自社会、市场乃至学生的压力,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力争把通识教育做好。

第三,即便教给学生的是技术与技能,高校也应重视其所带来的伦理道德等问题。对于教师来说,虽然谈的是科学、技术与工程,但所面对的学生是“人”,而这些人,即便是在未来仅只从事科学技术与工程工作,其目的也是为了人类。那么,教给他们如何与人打交道,学会如何迎接挑战,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就充分说明:即便是在科学技术工程领域,人文教育同样应该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当代人文学科的价值

(一)名家畅谈人文教育的价值

从2015年以来,哈佛大学一直在审视和反思自2007年提出、2009年正式实施的通识教育,其中有质疑、有批评、有建议,但在这一过程中,哈佛始终坚持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邀请了校内外不少名家包括哈佛校友到学校来现身说法,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与交流,探讨人文教育之于大学教育的重要性。

1.哈佛演讲,引发奥布莱恩旋风

2016年2月12日,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哈佛大学1985届本科毕业生柯南·奥布莱恩(Conan O’Brien),应邀回到母校做演讲⑧。

奥布兰恩是美国著名的电视主持人、喜剧演员、作家、制片人、音乐家。他出生于麻省,1981年入读哈佛,入校后曾担任哈佛大学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幽默杂志《哈佛妙文》(The Harvard Lampoon)的主编。在校期间,奥布莱恩就开始写作喜剧。毕业后,曾经在洛杉矶专事喜剧写作,曾经为著名的动画喜剧《辛普森一家》写作过两季并担任制片人。1993年接手NBC著名主持人大卫·莱特曼(David Letterman)的栏目《深夜》(Late Night),成为一名电视主持人。虽然一开始,奥布莱恩默默无闻,但到他2009年离开这档栏目时,无论是他还是这档栏目,早已是家喻户晓、备受赞誉。2010年以来,他主持一档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节目。奥布莱恩主持过美国电视界的最高奖——艾美奖(Emmy Awards)以及华盛顿的圣诞节这样重大事件的节目。还主持过全美32城喜剧之旅的直播节目。由此可见其在美国娱乐与新闻界的地位之高。

奥布莱恩此次返校,在国内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包括《美国新闻与世界周刊》《波士顿环球时报》等在内的众多媒体,都提前报道了奥布兰恩前往哈佛讲解人文教育价值。作为哈佛毕业生中的成功人士,奥布兰恩的到来,在哈佛也引起了很大轰动。演讲之后,哈佛校内的各种媒体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奥布兰恩的演讲,安排在哈佛著名的桑德斯剧场(Sanders Theater)。福斯特校长以采访奥布兰恩和与之对话的形式亲自主持。福斯特校长在开场白中介绍说,她的邀请是在一年多之前发出的,为此,非常感谢奥布兰恩的到来。而奥布兰恩也笑言:自从自己答应要回母校演讲,那种恐惧之心就再也没有消失过。由此可以看出哈佛的邀请有多么真诚,而奥布兰恩对于演讲又是多么的重视。

2.大学时代,要尽可能多地获取迷惘的经验

在两人对话开始,福斯特校长开门见山地问道:你在哈佛所学的专业为美国历史与英语,那么你在哈佛所受的这些人文教育,对于你现在所从事的喜剧职业有没有用处?奥布兰恩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毫无用处。这回答引得福斯特校长和场下听众笑声一片。这位脱口秀主持人、喜剧演员可能觉得表达得还不够尽兴,又接着阐释到:“当我选择美国历史和英语文学专业时,我就是想让自己尽可能地将来找不到工作!”这话自然引来全场轰笑⑧。

但接下来,奥布兰恩很严肃地表达了个人观点:大学教育,不应该过多考虑未来的工作问题。他说,经常会有大学生来向他咨询如何进入喜剧界或者进入脱口秀业界。这个时候,他总是会问这些大学生,在大学中都学的是什么专业,人们总是会说传媒专业,而少有人来自人文专业。因为人们往往以为,学习传媒专业更实用,对未来的职业选择会更有帮助,或者是选择了一条安全通道,能够帮助他们在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媒体⑧。

奥布莱恩对此种选择颇不以为然。他说,“我不会当(人)面说,但我的确在想:‘瞧你(在大学)都干了些什么呀?’大学时代,是要让自己尽可能多地获取迷惘经验的时候,要想方设法去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准未来的道路通向何方才对啊。”在他看来,这才是大学之所在!将来,人们在自己一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都不得不去追逐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在大学期间,就不应该去为此劳神费心,枉费了大好时光。他感叹道:在大学,你可以四处游走,任思绪飞扬,想常人所不能想。要知道,“今后,你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⑧

奥布兰恩说,虽然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并没有完全用到在哈佛所学的那些知识,但他认为这些知识同样富有价值。他把这称之为校园漫步(meandering),认为这种人们时常进行的校园漫步对人的未来十分有益。他说,自己特别喜欢哈佛的一点就是,在这里遇到了各式各样不同背景的人,是他们激发了他对各种不曾熟悉的领域产生兴趣。而且,他在《哈佛妙文》的两年任职,包括喜剧创作,对于其未来进入喜剧界与电视行业自然是不无裨益⑧。

3.大学期间,要勇于探索、善于学习、敢于冒险

奥布兰恩与福斯特校长的对话,仅只进行了25分钟,在接下来的60分钟时间,他全部用来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他的一些观点明确而有建设性。

首先,不要将成功与自信心相提并论。哪怕是对于成功人士而言,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其实,每个人都会有缺乏安全感的时候,而且这是常态。他说,即使像处于他现在的位置的人也无法搞定一切。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挣扎之中。但是,人要学着把这种不安全感变成生活中的动力。

其次,无用之书或有大用。在大学时,奥布兰恩最爱读非虚构类作品,包括那些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林肯和丘吉尔等的大部头作品。他说,我现在很难指出我在喜剧表演中是怎样运用到它们的,但我的确在用。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其实没人知道它们究竟用在何处。

再次,要拒绝走最平稳的道路所带来的诱惑。他说,要多解放自己一点;要允许自己犯错误,允许自己出问题。他以自己为例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曾经有两次遭受重大打击,但我今天还不是坐在这里,心怀感激。过去的都会过去,除了从那些经历中学到很多东西外,这些都不算什么。他说,在哈佛,尽管她非常伟大,但也还是不会有人告诉你,因为这一点很难察觉,那就是——学生经常会想:我要成大事,我必需成功才行。其实,你不必非要搞得这么紧张兮兮的,真到搞砸了的时候别崩溃就行——因为一切都会过去的。犯错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过程。

最后,成功固然很好,但人品更为重要。奥布莱恩说,努力工作要比才华重要的多。人的才华是无法量化的,但那些工作勤勤恳恳、与他人能够和谐相处的人,总是更容易找到工作,哪怕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也不例外。就此而言,在成功面前,人品不能让位。

4.让大学教育,打开你的世界之门

在这场历时1个半小时的演讲中,奥布兰恩以其幽默的话语及其夸张的动作语言,真诚、坦率、开放地谈到了人文教育其实对于未来的职业与人生,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但若深入考察奥布兰恩的经历及其话语背后的故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两点启示。

首先,努力学习是一切成功的前提。在对话中,福斯特校长把奥布兰恩当初申请哈佛的个人陈述拿出来念了一段,奥布兰恩笑言:当初是怎么能进哈佛,我就怎么写。这话引得全场爆笑、掌声一片。但事实上,奥布莱恩无论是在其中学阶段,还是到了哈佛大学,他都是个非常勤奋刻苦学习的学生。在2012年接受CNN的一次采访时,他在谈到自己的中学时代时明确说过:我一直都是一位刻苦学习的学生,我想上好的学校,为此我真的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同时,谈到自己的大学时代,他也说,“能够接触到喜剧真的是一次魅力的邂逅,因为我非常非常的刻苦,对待一切都是如此,而我也确确实实做了非常努力的尝试。一切仿佛是水到渠成,我忽然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我爱喜剧,我真的很爱喜剧。”⑨一般来说,人们看到的是他后来成为喜剧明星、专业脱口秀主持人的辉煌的一面,但会忽视他之前为此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要知道,在大学毕业时,奥布兰恩以优秀毕业生(magna cum laude)的身份走出哈佛。优秀的人,必有优秀的品质为前提。

其次,大学时代应找到自己的爱好或者兴趣所在。奥布莱恩在入读哈佛时,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与目标,但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可以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一般来说,如果上大学之前就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对于自己所选择的大学也有明确的认识,知道大学可以为自己的未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这固然好。但也不是所有人(包括后来的成功人士)都会有如此幸运而笔直的人生轨迹,那么,诸如奥布莱恩这样的成功人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充分利用大学所提供的各种机会,找到自己未来人生的出发点。正如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奥布莱恩并没有像有些人一样,在进入了哈佛之后就心满意足、停滞不前。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到将来毕业时,除了能向世界挥动着自己仿佛有金字招牌的哈佛学位证书之外,也一无所有。奥布兰恩后来的成功,其实始于他的大学时代。非凡之人,必有非凡之举作保障。

是的,人文学科不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直接的帮助,大学教育也不能保证人人找到令人满意的工作,上了名牌大学也不可能意味着未来一定功成名就。但是,人文教育一定可以为青年才俊寻找人生的兴趣所在和未来奋斗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帮助,一定可以为其未来的发展甚至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成就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这——恰恰就是人文教育的魅力,也是人文教育永恒价值之所在!有了人文教育,大学,才能为人打开世界之门!

(二)哈佛校长西点军校演讲:人文教育不可替代

2016年3月24日,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应邀访问美国陆军学院——西点军校。在该校罗宾逊礼堂所发表的演讲中,她坚持自己一贯的主张——人文教育在大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军队院校培养军事领导人的特点,福斯特强调指出,人文教育在高效率的领导力中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价值⑩。

1.福斯特:一位关心军人的大学校长

“美国陆军学院”(the US Military Academy)因位于纽约州的“西点”,而被人称为“西点军校”。该校主要以培养本科生为主,毕业生的未来就是到军队中担任军官。作为公立大学,西点军校为美国培养了大量的将军和国家领导人。

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Drew Faust)与西点军校有着天然的联系,家人中有不少人是军人出身。她也可以称得上是军人的后代。她在西点军校的演讲中谈到了自己的家史,以及自己的前辈与西点军校的联系。福斯特的曾祖父于1883年从西点军校毕业,当时排名在全班倒数第二。尽管如此,这位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在美西战争(Spanish-American War)中成长为一名官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升任将军,后来当选为美国参议院的参议员,在任上去世。

在福斯特走马上任哈佛大学校长之后,几度启动并拓展了与军人有关的项目。例如,2011年,哈佛正式认可了海军预备役军官训练项目。2012年,哈佛也重新恢复了训练本科生将来到军队中去任职的专业项目。这些做法,都在美国高校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在哈佛的校园当中,也可以不时看到身着各种军服的学生的身影。

据报道,3月24日,在西点军校期间,福斯特校长与那里的教师见了面,还与4440名官兵学员共进午餐。在她的餐桌上一起午餐的有八名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午餐时,这些学生也跟福斯特校长分享了他们学业上的认识以及自己未来的人生计划。当天下午,福斯特校长参加了由哈佛1991届毕业生、现为西点军校英语教授的萨米特(Elizabeth Samet)所主持的一场学术研讨会并且做了学术演讲⑩。

福斯特校长的演讲题目为:“做语言的言说者、行为的实干家:论文学与领导力的培养(To Be“A Speaker of Words and a Doer of Deeds: Literature and Leadership”)。⑪

2.人文学科与领导力的培养

福斯特校长的演讲,由西点军校英语与哲学系系主任哈珀(David Harper)教授主持。她在演讲中,重点讲授了语言之于领导力的重要性,领导人所必备的对于词语的阐释力与感受力,人文学科的必要性,以及广博的人文教育是如何培养人们具有这些不可或缺的品质的。

福斯特说,所以要谈领导力,是因为当今世界,有关领导人的书籍很多,但真正的领导人却不多见。这就不得不令人去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是什么造就了一位领导人?领导人是坚定果敢的还是灵活多变的?他们应该有远见还是应该更务实?他们应该多考虑自己还是多考虑他人?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领导人?⑪

面对800名官兵师生,福斯特说,今天,我在这所世界上最好的领导培养基地找到了某种答案:西点军校不仅是全国第一所工程学院,……这也是一所从容不迫、专心致志地致力于人文教育的高校。

福斯特提到,最近英国议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国际上,大约55%的领导人持有人文学科或者社会科学的学位,而75%的商界领袖都不约而同地承认,最重要的职场技能都与人文学科有关,即:分析问题的能力、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然而,向人们传授这三种能力的人文学科,却在今天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和前所未有的冲击。有立法者认为人类学、艺术史和英语专业的学位不实用。一位参议员居然喊出了“多要电焊工、少要哲学家”的口号,而现实中,从财政上削弱对各个高等院校人文学科系部的支持力度,更是对人文学科造成了伤害。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该如何解释西点军校人文学科兴盛不衰的现象?福斯特说,当其他高校都在降低人文教育要求的时候,军事院校却在加强。而在过去的50年间,西点军校已经将其课程转变了通识性质的人文教育,其毕业生具有广博的科学与人文知识,拥有将这种知识应用于变化无常的世界中的能力。在这里,人文学科正是构建“自我意识、性格特点,以及真知灼见”的源泉,也是保证领导人能够去与他人交际的内在动力。

3.人文学科的三重价值

接下来,福斯特重点阐述了个人观点。她认为,对领导者来说,人文学科可以提供三重价值:真知灼见(perspective)、即席演讲(improvisation)与劝导说服(persuasion)⑪。

针对西点军校系统培养军事领袖的特点,福斯特说,所谓真知灼见,就是具备一种了解自我和多棱镜看待世界的能力。她举例说,人类学能够为人们提供逊尼派与什叶派穆斯林分裂的原因,文学可以帮助人们去理解战争的诱惑,而历史可以为我们认识自我和认识周围的世界提供洞见。

福斯特认为,即席演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要比人们通常为了某项特殊工作所接受的技能训练重要的多。比如,在战斗中,士兵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灵活多变的重要性,要根据战况的变化做出积极的对策和反应,哪怕是在一片混乱之中,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就是我们要追逐广博的人文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福斯特说,当你无规律可寻的时候,就去求教哲学、历史、人类学、诗歌和文学吧。从你之前的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和领袖那里去寻找智慧与启迪,然后再有所创新。

福斯特认为,语言及其说服劝导,是一位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果说当今世界上最能令人铭记的领袖,大都具有人所共知的特点,即:使人改变主意,去做自己原来可能并不愿意去做的事情。福斯特强调说,伟大的领导人都理解语言的重要性,了解“文字的阐释力与感受力”。为此,福斯特引用了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林肯与丘吉尔的例子,说明词语并非单单是用以沟通的工具,而是领导力的工具,在有些时候,它还是战争的武器。福斯特引用了道格拉斯结束了奴隶制的演讲。“对美国的奴隶来说,7月4号意味着什么?叫我说:这一天对他来说,要比一年当中的任何一天都更加明显,那是一个极不公正也是非常残忍的一天,他是一个受害者。”⑪

福斯特说,写作技巧同样重要,既是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们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而且把东西记下来本身也可以帮助人们从万般头绪中寻找到理性的线索来。

语言的力量无可争辩,也难以抗拒。福斯特校长说,在很大程度上,彻底改变了我们当今世界的所有变革,全都来自于那些“语言就是一种行动方式”的领袖们。

4.坚信人文学科的价值

在这次演讲中,福斯特实际上重申了她长期以来所坚持的观点,在对领导力的培养中,应注重一种不言而喻的品质,这种品质超越了单纯的职业训练,包含着能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能力,当然,对于培养军队领导者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品质和能力还要能够激励他人跟随自己勇往直前。

福斯特提出,师生们需要明确无误的是:对人性的了解——包括怎样才能激励他人跟随自己勇往直前——居于领导力的核心地位。而这种对人性的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要通过广博的人文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来完成,这其中就包括人文学科(humanities),人文学科可以成为帮助培养强有力的领导人的利器。学生只有通过学习人文学科,才能够理解往昔决策者的智慧、足以使人做出正确决策的灵活多变,以及能够激励他人奋进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福斯特校长说,当今世界需要更多的像西点军校所培养的这些领导人。她勉励大家,要“代表你我,负起责任;代表国家,肩挑重担。同时,也要代表人文学科,走在前列——因为人文学科代表着人类经验和人性洞见的传统。”⑪

三、人文学科的经济价值

关于人文学科与人文教育的价值,关于学习人文学科和从事人文教育的意义,人们已经说得很多了。然而,无论说得再多,也不管言说者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在一个高度物质化的社会里,在一个“什么行业最赚钱”早已成为热门搜索话题的时代里,谈人文教育就难逃人们质疑的声音。

(一)三大现实问题:就业前景、市场需求与赚钱与否

在人们无数对于人文学科与人文教育的辩护中,绝大多数都不谈经济价值或者经济效益。在谈到人文学科的价值时,人们常说(我自己也说过)的一句话是:人文学科看似“无用”,但这些“无用”的知识其实在未来可以有“大用”。这里的“无用”,其实就是指不能(立刻)产生经济价值,说白了,就是不能让你立刻就赚钱,导致人们对这一有可能无法养家糊口的专业心怀恐惧。无用,似乎已经成为人文学科人尽皆知的软肋。这一点,中外皆然。

近几年来,美国各大高校的人文学科及其教育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广泛批评与非难。在有些州,一些高校的人文学科甚至面临着生存的压力。一方面,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都在想办法压缩公立大学对于人文学科的经费支持力度,原因很明确,因为他们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机会。奥巴马政府所提出的要对高校进行评估的一个基础也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来自政界与社会各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包括比尔·盖茨在内),有时会对人文学科表达不满,同样认为人文教育无法像其他理工类专业那样及时为社会创造价值。最后,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来自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家庭内部特别是家长的对于人文学科的认知,最后传递到学生这里,就对他们选取人文专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结果是导致高校选择人文学科专业的比例逐年下降。

因此,面对无论是质疑、批评还是责难,人文教育工作者在探讨人文学科的价值时,不仅不能再回避,而是应该直面三大现实问题,即就业前景、市场需求以及赚钱与否。人们需要回答:在一个崇尚物质的时代,人文学科究竟有着怎样的就业前景?市场是否真的需要人文学科毕业生?他们在未来是否能够赚到足够的钱以养家糊口?

当今时代,是依靠数据说话的时代。那么,有没有研究数据来说明这一切?无论是证实人文学科“无用”的事实,还是可以推翻人文学科“无用”的谬论。令人高兴的是,确实存在着这样的研究,而其最新的发现证明:人文学科确有经济价值或者说可以为毕业生带来经济效益。

(二)澄清是非的研究报告

2014年初,由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系统研究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s)与美国高校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联合发布了一项合作研究成果。该份研究报告名为《文科与理科学生的就业表现如何》(How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s Majors Fare in Employment),在2010—2011美国人口普查结果以及各种经济数据的基础上,调查了大约3百万美国居民,年龄在21到65岁之间⑫。

需要说明的是,该报告中所说的“文科”(liberal arts)主要指人文,但包括了人文学科、艺术以及社会科学在内,如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社会学等,因此,报告中有时候用人文,有时候用人文与社会科学来指称。其拿来与人文学科对比的专业包括三个:护理、商学等职业化(professional)领域的学科,化学、生物学等理科领域的学科以及工程领域的学科。

限于篇幅,我在这里仅举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该报告的核心内容及其最新发现。在名为《人文学科毕业生及其就业:澄清是非》(Liberal Arts Graduates and Employment: Setting the Record Straight)的部分⑬,作者完全回答了上述三大问题,其结论可以纠正人们惯有的错误认识或者说对人文学科所持有的种种误解。

第一,就业市场对人文学科毕业生有大量需求。据调查显示,没有雇主不想让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甚至五分之四的雇主都同意说,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具有人文社科那样广博的知识体系。

第二,人文学科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在调查中,93%的雇主都认为,对于那些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比其所拥有的学士学位更重要的是,毕业生应该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流畅的表达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这样的能力,恰恰就是人文学科着力培养学生的重点。

第三,人文学科毕业生刚入职时的收入比其他领域的人稍低一些,但在人生收入最多的阶段,人文学科毕业生的收入要高于职业化领域的毕业生。该报告不仅调查了大学毕业生刚刚大学毕业时的收入,还考察毕业生一生的收入情况,特别是在人生收入最高时期的情况。得出的结论如下:在刚刚大学毕业、走出校门时(21—25岁的年龄),人文社科毕业生的年收入大约为26,271美元,相对于同时期的职业化领域的毕业生的31,183美元来说,低了4,912美元。但是,到了人生收入最高时期(56—60岁的年龄),人文社科毕业生的收入则为66,185美元,而同一时期的职业化领域的毕业生的收入则为64,149美元,可以看到,不仅持平,还多出了2,036美元(当然,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职业化领域的毕业生,他们的收入都还比不上理科与工程类毕业生的收入)。

上述发现告诉我们:在一个人一生的职业生涯中,人文社科专业的毕业生与职业化领域的毕业生相比,就业前景同样乐观;市场对人文社科毕业生有着广泛的需求,他们完全可以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在人生的高峰阶段,他们的收入可以持平,甚至人文社科专业的毕业生要比后者挣得更多。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后,在美国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其实,类似的报告在各国都有,但大都是短期的考察,或者对新近毕业生的考察,而正是这种短期考察的结果往往对人们已有的人文学科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是所学知识“无用”的观念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而这篇报告则重在考察一个人长期的职业生涯,且对其薪水收入进行了重点探究,从而更具说服力。

该报告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证明了人文学科所具有的“经济价值”,推翻了人们想当然的认为人文学科毕业生未来不好找工作、收入也很低的观念。正如该报告的作者之一、美国高校协会中负责政策与公共关系的副会长哈姆弗雷(Debra Humphreys)所说,人们总说选择了人文学科,就注定了今生都难找到工作了。“(报告所显示的是)事实恰恰相反。”⑭

(三)人文学科毕业生:胜在读研、强在服务、赢在未来

当然,该报告的内容及其价值还远不止于此。它还追踪了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其成功的范例,进而为人文学科毕业生如何在未来获得成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首先,对于人文学科的毕业生来说,仅只单单拥有一个学士学位是不够的,难以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调查发现,在任何领域当中,凡是拥有更高学位的人员,收入就会大幅度的提高。在所统计的960万拥有人文社科本科学位的人当中,差不多有400万人(大约40%)拥有更高的学位,而他们每年的收入会额外提高20,000美元。如果单单只有一个学士学位,收入会低于其他所有领域的毕业生,最高时的年薪也不过58,000美元。据考察,人文学科毕业生在21—30岁期间,失业率为5.2%,但在他们41—50多岁时,这一比例就降到了3.5%,而这一比例,与其他专业相比,仅只高出了0.04个百分点,差异并不明显。

其次,该报告发现,人文学科的毕业生更多地选择了社会服务工作,填补了近乎一半的社会服务领域,包括教师、职场顾问、社会与社区服务工作者、宗教界人士以及类似的工作者。报告指出,虽然尚不清楚他们到底是受此领域的工作吸引,还是其专业特性适合这样更为广泛的工作领域,抑或是其他工作机会真的都没有了,但社会却从此中受益。哈姆弗雷说,社会确实需要更多的工程师,但也同样需要更多的社会工作者。

报告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选择本科专业对于未来职业能否获得成功并不重要。”[14]这也就是说,虽然与就业有关的结果有各种差异,但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还是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了成功,而这跟其本科阶段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并无太大的关系。

关于人文学科有用与否、人文学科毕业生未来能否找到工作、能否取得成功,这些在未来还会是人们继续争论下去的话题,但无数的事实摆在眼前,也在不断地提醒我们:人,不能仅只看眼下,更要着眼于未来。正如《日本时代》的社论所说的那样①,人文与社科研究也许无法产生立竿见影的经济效果,但回避它们,无疑会冒着仅只培养一些只会关心自己狭隘研究领域之人的危险。研究文学、历史、哲学与社会科学,在培养具有批评性眼光去看待社会与政治发展的人才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为此,所有人都应该意识到,人文与社科研究的下滑,将会损害创新,抑制其增长,哪怕是在技术领域方面,也不例外。这也从反面告诉我们:人文学科的确有其现实意义,也完全可以为人带来经济价值。但是,人不能短视,而应该有远见,只要有梦想、有目标并不断努力奋斗,未来一定就能够获得成功!

注释

① http://www.socialsciencespace.com/2015/08/japanseducation-ministry-says-to-axe-social-science-andhumanities/

② http://monitor.icef.com/2015/09/japanesegovernment-asks-universities-to-close-socialsciences-and-humanities-faculties/

③ http://fusion.net/story/198302/japanese-universitiesto-ditch-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④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news/socialsciences-and-humanities-faculties-close-japanafter-ministerial-intervention

⑤ http://time.com/4035819/japan-university-liberalarts-humanities-social-sciences-cuts/

⑥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news/menasummit-call-liberal-arts-revival-arab-world

⑦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news/times-higher-educationannounces-inaugural-mena-universities-summit

⑧ http://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16/02/conan-explore-learn-take-risks/

⑨ http://www.cnn.com/2012/06/25/showbiz/conanobrien-piers-morgan/index.html

⑩ http://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16/03/tospeak-and-move-others-to-act/

⑪ http://www.harvard.edu/PRESIDENT/SPEECH/2016/TOBE-SPEAKER-WORDS-AND-DOER-DEEDS-LITERATURE-ANDLEADERSHIP

⑫ http://www.augusta.edu/provost/documents/38-how_liberal_arts_and_science_majors_fare_in_employment.pdf

⑬ https://www.aacu.org/sites/default/files/files/LEAP/nchems.pdf

⑭ https://collegepuzzle.stanford.edu/?p=3841

猜你喜欢
人文学科福斯特哈佛
被哈佛开除的奥运冠军
吉祥物
吉祥物
以开放的心灵走进《哈佛中国哲学课》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再论哲学人学的学术性质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哈佛演讲:从5亿到7000亿
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思想研究及其启示
女儿考上哈佛 妈妈做的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