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苦乐观及其对培养健康社会心态的启示

2018-02-10 23:56年丽凤
关键词:三乐孟子心态

年丽凤

(安徽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0 引 言

苦与乐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追求幸福是每个人人生的目标。孟子作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虽然他的论著中没有明确的幸福的字眼,但是,他在《孟子》中却反复提到过 “乐”。孟子的“乐”就是孟子幸福思想的体现。而对于苦与乐的观点,我国的学术界进行过不同角度的深入研究。比如,范桂平、郭雅杰曾指出:“儒家苦乐观是道义上的精神追求,是对享乐主义的否定。孔子和孟子所说的乐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快乐”。[1]114辛艳伟认为,道家的苦乐观比较特别,侧重于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精神状态的满足。而儒家的苦乐观不是一个人的快乐,是兼济天下的大乐。[2]24在我国苦与乐是与痛苦和快乐相对应,古时谈到的乐与现代人说的福气比较接近,是健康、长寿、平安的意思。因此,中国人的幸福和快乐指代了一些具体的内容,比如身体健康、生活富裕、品德高尚等。可见,我国的幸福和快乐侧重于生活状态和物质生活条件,同时反映人们生存时具备的社会心态。因此,十二五规划特意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大政方针之一。[3]109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社会心态也悄然发生变化。整体态势是向善向上的,但是也充斥着许多不良的社会心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复兴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得到创新性的转化和创造性的发展,用历史和科学的观点来考察中国的传统文化,切实把握和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本质内容。所以新时代下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培育健康社会心态,使社会始终存在一股清流还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从孟子思想中的苦与乐入手,谈谈孟子面对人生中的苦与乐时是如何取舍的,他又是如何化苦为乐,追求人生快乐的。同时,结合当今社会心态的不良表现,挖掘孟子苦乐观中积极合理的因素,以期对当今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有所借鉴。

1 苦乐相伴

孟子认为快乐与痛苦是连在一起的。比如,孟子的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231孟子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贤明的臣子辅助,没有严格的法度执行,再没有外患的威胁,这个国家也会很快灭亡。因此,在追求快乐的同时,还要时刻关注痛苦的到来,要具有忧患的意识。忧患意识在儒家思想中一再被强调,比如“做易者,岂有忧患乎”(《易经》)、“天地之大,人犹有所憾”(《中庸》)。所以,孟子认为,人要接受教育,要具有忧患的意识。同时,孟子强调君主也要:“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25以及“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4]24孟子在这里提醒封建统治者,不要一个人享受快乐,要让老百姓也快乐。只有这样人民才会以领导人的忧愁为忧愁,以领导人的快乐为快乐,国家才可以昌盛繁荣和长治久安。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也就是要居安思危,在快乐的同时要保持一种忧患的意识。当今社会,每个中国人都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样中国才能锐意进取、奋发向上。尤其是年轻人,要清醒地看到人生路上的困难和挑战,树立为之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这就要求人们形成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树立对职业、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可见,孟子的苦乐观对当今培养“向善向上”的社会心态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教育意义。

2 化苦为乐

首先,作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的孟子,他所说的快乐并不是一个人的快乐,而是社会大众的快乐。[5]48-54孟子苦于为天下忧患,因而,孟子的乐也因天下而得。比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4]19即孟子认为一个人的快乐比不上多个人的快乐。可见,孟子的快乐在于与众乐。同时,孟子提出要兼济天下苍生。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4]24就是说,一个人要把自己的快乐和痛苦融入到社会中,不能仅仅将其成为个人的内心感受。即要把个人的快乐和痛苦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与国家民族同忧同乐。因此,孟子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4]24其次,孟子处在战国七雄时期,天下混战、硝烟不断,孟子有着古之圣贤的才智和德行,却不被国君重视,其仁道思想也得不到发扬光大。此时孟子苦于如何传播仁道思想,让天下百姓受益。在这个过程中,孟子认为要在逆境中磨砺自己的心志,将心中苦转化成现实的乐。因此,当处于人生不同的境遇时,既不能安于富贵,也不能甘于贫贱,要有一个正确的观点。所以,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4]105就是说,即使是荣华富贵的情境也不要迷乱了心智,在困苦逆境中也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孟子的苦乐观告诉我们:不能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追求快乐的心志。随后,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4]231即当人遇到痛苦灾难的时候,不要气馁,要把遇到的痛苦当成磨练自己意志的试金石,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一来,在度过痛苦的日子之后,就会获得快乐和成功。[6]33

3 君子三乐

上述化苦为乐侧重于讲述在痛苦、艰难的人生境遇中如何放平自己的心态,始终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以达到内心的安宁。虽然这种安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乐的表现,但这并不是孟子所追求的人生大乐。孟子所追求的大乐是由家庭过渡到自身再过渡到天下人的一种朴素而伟大的乐,即君子三乐。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4]240

首先,孟子一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这种快乐是属于家庭的幸福和快乐,一家人都平平安安的,父母健康长寿,兄弟姐妹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状况,又有多少兄弟之间反目成仇的家庭。身处其中的人们,有几人能够真正地获得幸福和快乐。于是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12就是说一个人如果父母健在,他对父母很孝顺,那么,当他看到和自己父母年龄相近的老人时,他就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同理,一个人如果兄弟姐妹之间团结友爱,那么他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像和自己兄弟姐妹那样相处。这是一种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人性自然发展趋势,可以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幸福和快乐。[7]55

其次,孟子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就是说抬头看天的时候没有愧疚,低头看别人的时候也没有惭愧。即个人做到问心无愧。孟子认为一个人生下来,是与动物不同的。作为一个人,是有使命的,就是要做一个好人。孟子曾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4]59即孟子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有道德之心,这是人的本性。那么如何获得道德之心?孟子认为要反躬自问,即要反思。所以孟子说“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4]208可见,一个人道德品质养成的基础是常常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良心所在。一个人道德品质提升了,才能在精神世界获得幸福感的满足并感到愉悦。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就会获得人们的赞扬和效仿。因此,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幸福快乐的。[8]244

再次,孟子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就是说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教育。儒家所说的英才是“有心上进的人”。这个在《论语》中得到映证,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即一个人如果愿意上进,可以跟他讲一些高深的道理;一个人如果没有上进的想法,就不要跟他讲高深的道理。同样,孟子提到的英才,也是指有上进心的人。而孟子提到的教育,不仅包括老师的教育,还包括长辈、上司以及有经验的人的教导,这都属于孟子教育的范畴。可见,教育有上进心的人,会获得幸福和快乐。这其实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9]153

总之“孟子三乐”给人的感觉很朴素,让人觉得这样的快乐很容易得到。其实不然,历经人世沧桑,我们才会发现,像这样看似简单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长久的快乐。

4 孟子苦乐观对培养健康社会心态的启示

上文我们对孟子苦乐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中可以发现孟子苦乐观思想中包含着独立自主和进取的乐观精神,这对当代健康社会心态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想要更好地挖掘孟子苦乐观中积极合理的因素,以兹对社会心态的培育有所借鉴。重要的一点就要明确社会心态的概念和现状。

所谓社会心态就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反映人们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一种思想倾向或趋势。[10]49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还是比较健康的,比如自尊自信、务实进取、宽容开放等心态。[11]79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结构、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等都有很大的变动和调整。在此大环境下,很多人在面对生活、工作、前途等问题时,表现出紧张、焦虑以及浮躁等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状态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就会产生依赖、消极等悲观思想。

下面就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孟子苦乐观思想对培养健康社会心态的启示,即“反求诸己”,就是要人们改变依赖思想,倡导独立自主精神;“强恕而行”,就是要人们放弃消极的悲观思想,提倡进取的乐观精神。

首先,改变依赖思想,倡导自主精神。所谓依赖思想,就是缺乏自主精神,没有主见,缺乏独立的个性,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只会怨天尤人,不知道从自身找原因。面对这样的不良社会心态,孟子提出“反求诸己”。孟子认为多数的普通人虽然是向善的,但有的时候他们却不能真正地发挥其善性,这就需要人们去寻找自己内心深处的善性。这里的寻找其实就是孟子所说的“反求诸己”。而反身而诚以及尽心、尽性,这些都是“反求诸己”的具体表现。孟子提出的“反求诸己”思想要求一个人要经常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反省,及时发现自己言行中的善恶是非,严格要求自己,并及时改正自己存在的错误行为和意识,做到有错就改,并欢迎别人的批评和指正。这不仅是中华传统美德,还是一个人自主精神和自主意识形成的关键。现代社会就需要这种自省、慎独以及改过的精神。孟子思想肯定主体的自觉性,尊重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并提出以反求诸己来进行个人修养的提升。孟子提出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使得人们坚信,只要自己修行达到一定的境界,都可以成为圣贤之人。[12]252因此,反思才能逐渐形成自主精神。即如果个人感觉自己的善性不高,就要主动地找寻自身的原因,对自身的言行进行反思,进而提升自己的善性,获得自身的快乐。

其次,放弃悲观思想,提倡进取的乐观精神。所谓悲观思想,就是当生活遇到困难时,不会换位思考,更没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自暴自弃。面对这样的不良社会心态,孟子首先提出应“强恕而行”。所谓恕就是一种将心比已、推己及人的思想。孟子强调,只有努力推己及人、换位思考,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推行仁义。强恕而行是一种实践的快乐,它涉及到社会上的其他人。同时孟子的苦乐观是以乐观主义为基础的,他的人生观是充满生命力的。孟子的乐观思想是把现实的人生融入万物运行之中,使自己的有限生命升华到为崇高理想的追求之中。因此,孟子的思想具有创造性的生命意识,是健康社会心态的集中体现,显示出积极、强烈的进取精神。孟子又提出,一个人树立的崇高理想和志愿,往往是要经历极端痛苦后才能得以实现的。因此,一个人在奔向崇高志向的过程中,不能自暴自弃,要把千难万险当成磨练自己意志、促使自己尽快成才的试金石。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实现人生的抱负,就要有坚强的意志,去勇敢地面对人生的考验。

总之,孟子认为苦与乐是连在一起的,每个人都要有忧患意识。孟子认为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快乐之上的,也就是推己及人、问心无愧的快乐。因此,孟子的快乐和幸福是民众的快乐和幸福。同时,孟子提出的君子三乐,看似简单容易,其实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另外,孟子在其思想中也阐述了获得幸福快乐的途径和方法,健康的社会心态就要具有自主精神和乐观意识,孟子的乐观主义人生态度,不仅对当今人们自主精神和进取的乐观精神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还对人们克服僵化、惰性以及消沉的不良社会心态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孟子的幸福思想对当代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三乐孟子心态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许三观过生日
《“头大”的一天》系列一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磨刀不误砍柴工
做谦逊的人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中学三乐文学社
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