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校创新平台开发共享的实践研究
——以连云港市药物研发共性技术中心为例

2018-02-10 10:30董乙文胡玉涛褚朝森王晓丽李天雪苟琼心
职业技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高职

董乙文,胡玉涛,褚朝森,王晓丽,李天雪,苟琼心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7)

0 引言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指出[1],要“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环境”“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有效对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2],要“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由此可见,高等学校不仅是开展教学的场所,更是科研活动的重要阵地,其资源共享与成果转化工作在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应发挥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其主营收入和利税在所属行业中的比重不断升高。但大多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较低、研发基础薄弱、研发人才匮乏,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急需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与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合作伙伴开展协同创新[3],实现跨越发展。高职院校旨在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是中小企业良好的合作伙伴。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壮大,其不断提高的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已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4]。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着毕业生无法与企业无缝对接、大量成果难以转化、社会服务层次提升困难等问题[5]。面向区域中小企业开展创新平台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打破壁垒限制,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整合并优化多级资源,提高科研能力;加强质量建设,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

2 高职院校创新平台建设及开放共享现状

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缺乏创新平台建设与共享服务的参考和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高职院校应在本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联合政府、行业、企业,以共同的意愿和利益为基础,共同组建团队,充分发挥平台资源的优势,实现协同创新、互利共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着力构筑科技创新平台[5],以应用性研究项目为重点,以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公益性科技问题为研究内容,提供企业生产一线面临的技术服务、升级换代、产品工艺改进的重点重大项目,研究开发并形成具有创新性、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研究成果。该模式有利于促进平台资源的充分利用,且可以解决重大科技难题。然而,它忽略了平台资源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有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初衷。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二级机构成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沟通协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强机构管理,引企入校,共建实验实训基地,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进行技术开发、技术改造,与政府和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该模式有利于培养符合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但难以做到与企业深入合作,切实解决企业的科技难题。目前,能够兼顾人才培养和校企深入合作的创新平台建设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实践。

总体看来,高职院校立足于区域经济,与地方中小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实践经验。但从合作实践效果来看,学校一头热的合作现状并没有改变,校企合作仍处于表面状态。总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平台资源建设的出发点多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缺乏实质性校企合作的落脚点。(2)创新意识不强,丰富的设备设施资源,缺乏横向课题的开发,平台建设重数量而不重质量。(3)教师动力不足。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目前并非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关注点,且缺乏利益分配制度,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4)高职院校对大型企业、名企关注度较高,忽略了中小企业更加需要平台资源进行服务的现实。(5)政策配套不足,环境不优。政府对高等院校的扶持力度大,对高职院校经费投入、政策宣传、奖励措施等方面有所欠缺。(6)中小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情况不了解,存在着“有病却无医可投”的情况。(7)行业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度低,政府缺乏相应的监管标准,导致中小企业遇到难题另辟蹊径,从而使校企碰撞的机会减少,导致平台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3 科研院校创新平台开发共享的途径

3.1 更新观念,增强意识,做好宣传

高职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与企业、行业联系紧密,其科研、服务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创新平台的开发与资源共享是学校联系企业的纽带,是提升教师科研、服务水平的基地。当前,很多教师把科研、社会实践与服务作为晋升职称的工具,缺乏正确的认识,学校层面对于应用型科技成果的关注度尚不足,这无疑成为平台推广的绊脚石。因此,将科研、服务能力的提升放到战略高度上,增强教师的科研服务意识,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合理应用,有利于提升科研服务水平,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

3.2 加强对外联系,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创新平台的建立应立足地方经济,为社会、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全盘掌握区域大、中、小企业的分布,对其硬件、软件、产品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统计归类。邀请企业参与平台建设,多方吸取建议,平台建设做到有的放矢。

3.3 高度重视,成立机构,加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力度

行政指导层面应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沟通、协调;成立产学研合作中心(例如药物研发中心),加强课题管理、项目监督、科研培训等;学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创建资源信息技术共享平台,成立产学研协同沟通机构,使学校资源有出口,企业难题有入口。

3.4 加强科研组织工作

形成项目负责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加强沟通,依据行业、企业标准规范化项目管理,提高服务层次。及时总结研究结果,形成并打造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提升平台服务声誉,扩大研究总量。

加强对已有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做到自己踏实,学校放心,企业安心。大力支持教师开展项目立项前的基础研究工作,为争取高层次科研项目做好准备,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辅导工作。

3.5 加强团队建设,增强技术服务能力

以学校药物研发创新平台为基础,扩大并整合资源,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相对稳定的科研方向,能承揽应用技术项目,能研究出企业急需的有一定水平的技术性科研成果的科技创新团队,在项目实践中提升团队技术服务能力,为申报高级别科技创新团队奠定基础。

3.6 着力打造创新平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引企入校,整合优势资源,共建校内创新平台。以长期、稳定的服务项目为主导,以应用性研究项目为重点,瞄准行业、企业关键难题,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开展深度合作,形成一批创新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研究成果。

3.7 平衡人才培养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校内创新平台并非是完全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平台,还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需要兼顾社会效益。从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角度出发,平台的对外服务与资源共享应杜绝“一刀切”“一锤子买卖”的简单利益处理方式,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重视校企人才培养的深入合作。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情况下,兼顾技术贡献和风险承担程度,坚持可持续发展,平台应有适当的经济收益。

4 我校创新平台开发的背景与共享情况

4.1 政策导向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有重要作用,职业教育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科研机构。科研机构的融入旨在提高职业教育的创新能力,该能力培养的实践者是教师,因此提高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关键。同时,加强职业教育教师科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也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最终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这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重点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可见,产学研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四大基本职能的重要途径。

4.2 区域发展需要

连云港市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具有明显特色,在省内乃至全国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素有“中国药港”之称。新医药产业不仅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占连云港经济总量的1/3),也是实现江苏医药强省战略的一支“突击队”。《连云港市新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培育和迅速壮大新医药产业,积极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推进连云港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国家火炬计划”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基地成长较快,基地企业生产的新型抗肿瘤药、新型肝病治疗药物及中药新剂型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新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技术的迫切要求不断增强,从而推动着校企深度合作。

据统计,连云港市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医药工业企业只有12家,仅占医药企业总数的20%;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23家,占据医药企业总数的38%,从而造成连云港市医药产业“强而不大”的局面[1]。经与连云港市10余家中小型医药企业交流发现,他们急切盼望与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利用学校的人才、设施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4.3 学校发展需求

近年来,省、市政府层面通过公共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专项资金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升级。我校牢抓契机,自2005年以来,积极申报争取各项经费,目前已建设了药物制剂实训工厂、药物研发共性技术中心、中药炮制实训工厂等实训基地,有效促进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实训基地仅发挥了教育教学功能,服务地方企业的功能发挥并不充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未能提供有效促进作用。这急需校企进一步磨合,寻求深入合作途径。

4.4 平台开发与共享现状

在连云港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资助下,连云港市药物研发共性技术中心于2012年成立,我校为依托单位。目前,已建成中药室、化学合成室、精密仪器室等实验室,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左右,现有设备100余万元。平台秉承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建立并完善了多项科研、服务管理制度,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近年来,平台与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德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福润轩化工有限公司、连云港绿水青山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了多项合作,合作内容涵盖实验室共建、技术攻关、医药中间体开发等。以项目形式开展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同时盘活了平台资源,实现了双方利益最大化。

4.5 服务企业情况

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平台在对外项目服务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为医药企业进行产品中试服务和新产品开发达100余次,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如为连云港某药业有限公司进行“肉桂酸合成工艺研究”等项目服务;为连云港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4-二甲氨基巴豆酸合成工艺开发”等项目服务;为江苏某药业有限公司进行“依帕司他光降解杂质冻干工艺研究”等项目服务;为江苏某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苯甲酸阿格列汀片”等项目服务;为安徽某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松苓草固体饮料配方中试”等项目服务;与连云港某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共建,实现校中有厂,厂中有校的深度合作模式,等等。

4.6 科研助力学生团队培养

科研条件的完善旨在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平台优良的科研条件迫切需要参与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去。2017年4月,经学校同意,经班主任推荐,面试双向选择,平台聘任了首批科研助理,共计5人,同年9月,续聘6人,学生均来自于我校高职药学类专业。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坚持“师带徒”培养模式,成立化学合成组、中药组、仪器分析组,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和兴趣,经与带教老师沟通后,纳入不同组别并开展专题训练。如市科协演讲比赛、金银花采摘提取、红外光谱仪专项训练、高效液相色谱专项训练等。同时,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完成了市级项目(盐碱地金银花篱化密植及其绿原酸提取技术研究)一项,省级课题(4-二甲氨基巴豆酸的合成工艺研究)一项,校企合作项目两项,在实践中全面提升了职业素养。为了检验学生职业技能情况,教务处牵头组织了高效液相色谱技能大赛,通过大赛检验技能情况,同时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企业奠定了基础。

5 结语

高职院校创新平台建设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资源闲置实在令人惋惜。中小企业规模有限、经费有限、想用而可用的资源有限。资源共享既能够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又能够促进学校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改善校企关系,使得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