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爱
黄土高原是我国苹果优势产区,也是我国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总体上水资源贫乏,年降水量少,季节性降水明显,秋季降水占年降水总量的60%~70%,春季、夏季降水少,春旱、伏旱发生频繁,绝大部分苹果产区天然降水不能满足苹果树正常生长结果所需(540 mm降水),且有效降水期与树体生长高峰期难以吻合,导致苹果生长结果受到抑制。因而,水是黄土高原苹果生产的最大限制因素。
由于黄土高原苹果产区水资源贫乏,绝大部分果园没有灌溉条件,天然降水的利用成为产量形成的关键,因而苹果园水分管理的重点是保墒。在长期的生产中,人们为了抵御干旱,试验和实践了大量的方法,其中最成功的是土壤覆盖,目前基本形成了沙石、杂草、地膜、保墒毯等覆盖方式,虽然覆盖材料不同,目的都是一样的,即为了尽可能存蓄天然降水,缺水时供树体吸收利用。其中,应用方便、省工、成本低、范围广的是地膜覆盖。一般每亩用地膜6~7 kg,幼树以树干为中心,每边覆盖一幅80 cm的膜,成龄大树以树干为中心,每边覆盖一幅宽1.4 m的膜,可很好地起到保墒作用,对苹果产量形成、品质提高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静宁果农在苹果地膜覆盖生产中不断革新,覆盖效果进一步提升,现将其总结如下:
1)由平覆变垄覆。传统生产中,地膜覆盖以平覆为主,即在地平面覆盖一层地膜。这样的覆盖方法,在田间作业时,会在膜上踏出深浅不一的脚印,坑状脚印降雨时会形成积雨坑,这部分水分无法渗透到土壤中,太阳出来即会蒸发损失,是无效水。为解决这一问题,静宁果农近年推广了垄状覆盖法,起垄时将园内行间土壤向树堆集,形成以树干为中心中间高、两边低的垄,然后覆膜,这样膜靠近树干处高,两边低,有一定的坡度,膜面形成集雨面,降雨时雨水会顺坡渗入土壤,大大减少无效消耗,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
2)改春季覆盖为秋季覆盖。黄土高原产区冬春季多风,降水主要集中在秋季,而传统覆盖栽培多以春季覆盖为主,由于冬春季刮风,土壤水分蒸发损失多,覆盖后保墒效果不太理想。近年来,静宁果农将苹果覆膜时间前移,在秋末冬初进行,此期土壤水分含量高,覆盖后保墒效果好,可更多地“捂”住土壤水分,供应树体冬春季所需。
3)由窄覆变宽覆。在长期的实践中,果农发现覆盖面积与保墒效果呈正相关。传统栽培中,仅以栽植行覆盖为主,一般以树干为中心,每边覆盖一幅宽0.8~1.4 m的膜,行间仍有宽1.2~2.2 m的裸地,这部分裸地仍会大量蒸发水分,造成覆盖效果不理想。近年来,为了减少裸地水分蒸发,静宁果农在栽植行覆盖基础上,对行间裸地采用杂草或作物秸秆、地膜进行覆盖,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效果理想,其中尤以杂草或秸秆覆盖效果好。
4)改白膜覆盖为黑膜覆盖。在苹果生产中开始多用白膜覆盖,后随着黑色地膜问世,目前以黑膜覆盖为主。用黑色地膜(地布)覆盖,具有节水保墒、增温防草、控治地下害虫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