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学科评估:回顾、分析、展望

2018-02-10 02:21:53马尚俊
关键词:学科评估指标

马尚俊



我国的学科评估:回顾、分析、展望

马尚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71)

学科评估是国家对学科建设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科评估应该真实的反映该学科的发展水平。我国的学科评估起步较晚,当前评估过程中还存在着评估主体失衡、评估指标体系设置不合理、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病。本文从学科评估的发展、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科学的建立学科评估等几方面为我国的学科评估进行了回顾、分析与展望。

学科评估;评估指标;问题分析;未来展望

一、引言

学科评估是对于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实力在一个阶段内有针对性的进行集中审核,是我国在建设研究型大学所必须有的一个过程。学科评估是我们国家针对高等院校培养质量进行外部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评估的最终结果直接影响到了政府的公共财政资源的流向和投入。如果在学科评估环节出现了不能真实直观反映学科发展水平情况的现象,就会造成政府的财政资源投入出现偏差的现象,而且严重的情况下会对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已经严重违背了学科评估制度的设计初衷。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发生,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科评估无法发挥自己正常的作用,变成了高校管理者以及政府行政人员看中的数字成绩。现实中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科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没有办法及时得到发现与解决,最终的评估结果影响了政府对于高校的财政投资,对于公众来说则是影响了择校与人才培养的选择性[1]。

二、学科评估在高校建设中的意义

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状态中可以发现,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发展外部硬件措施转向向内发展内涵与质量的阶段,向内重视与发展内涵与质量的高等教育发挥的作用是强化与凸显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高等教育质量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人才的培养质量。在高校的建设过程中,高校应该怎样保证本科教育过程中的人才培养质量,能够使培养出的人才满足国家与社会的需求、更好的为社会大众服务,这一问题已经日渐引起政府、社会和高校的重点关注。在纵观国内外的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高校的本科专业建设是直接影响本科教育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这一结论我们应该思考怎样使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更加合理,专业建设更加完整。在这种情况下,评估就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手段被引入了高等教育中,并且从目前的资料显示院校评估与学科评估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学科评估指的是针对高校设置的本科专业,在一定的标准下进行“价值”评定的过程。我国的高校本科专业评估开始的时间比较晚,是从改革开放之后逐步的开始的。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专业评估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因为开展的比较晚,技术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因为高校的本科评估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在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我们为了能够确保高等教育的质量,就需要做到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问题、针对性的制定出对策。

三、我国学科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学科评估起步比较晚,加上我国高校众多且学科的设置与质量层次不齐,目前的评估方法基本是将可以量化的数据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后得到一个评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发现很多东西无法用具体的数据来进行核算,这就导致了我们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总结我们在学科评估中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学科评估中的主体失衡

我们可以从目前的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看出,主观评估在其中所占的比例过低。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应该既有客观的评估也有主观评估,一个评估包含了这两个部分才是一个完整的评估。如果这两部分在评估中所占的比例不够均衡,就会直接的影响到学科评估的可信度。而且我们也在过去的评估经验中发现学生参与的评估非常少,高校的学科最重要的职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这两个职能都是建立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之上的,高校只有培养出好的人才,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2]。人才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广,但是学生才是人才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在未来的科学发展与学术发展中主要靠的就是学生。但是我们目前的评估大多数都是采用问卷或者询问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往往直接的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与看法,也就缺乏了学生从主观参与者的角度而不是客观旁观者的角度参与评价。在我们现行的评估制度体系下,和学生有关的评估都仅仅是注重了量,比如论文数量、比赛获奖情况,而对于质量却没有详细的调查了解,对于学生的关注度是不够的,这样也就导致了学生的主观评估工作难进行。

(二)学科评估的评估指标体系不完善

在进行学科评估的过程中,怎样设置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估体系就是当前面对的一个问题。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世界上属于高等教育大国,由于我国的高校比较多且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这些因素就导致了高校在设置课程目标以及培养方法上的不同。我们在针对不同的高校以及专业进行学科评估时如果继续使用同一个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的做法是不够科学合理的。对于这种多类型高校用同一种评价方法的现象已经收到了社会的质疑,这个问题也就提醒了我们在实际的学科评估的操作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高校、不同的专业类型设置出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与指标,使得评估的过程与结果更加的趋于科学化。在评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评估的最终结果不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这一情况,我们都知道学科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对高校本科专业进行质量的保障和监督,通过评估这一方式促进高校的发展以满足培养出的人才适应社会需求,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我们在评估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了“硬件”指标,比如政府及高校对于学校的设施投资、师资队伍的结构如何,我们往往就会忽略“软件”指标,比如学生的实际培养质量、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如何以及企业对于毕业生的满意率等。事实上在实际的选择中,社会大众以及学生家长对于学科评估的关注点也是为了自己招聘以及孩子的未来就业,所以当我们过度的投入“硬件”指标而忽略掉“软件”指标时是不利于评估的最终结果的[3]。影响评估指标体系建立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在评估师资水平的过程中太过于重视师资队伍的结构以及教师自身的头衔称号,反而忽略了教师的自身水平。过于重视教师自身的头衔与称号并不能使教师专心教学研究,反而加剧了各高校之间对于名师资源的争抢。

(三)学科评估过分重结果轻过程

在我们对过去的评估过程与评估结果做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在以往的评估过程中,我们只重视了评估之后的结果是什么而忽略了评估的过程。即可以总结为我们目前的大多数评估都可以被称为“绩效的评价”。通过这个评估的过程及评估的数据资料中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的评价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可量化的条件,比如:发表论文数量、教授人数以及能够申请到的经费数量等并对这些元素的数据进行统计罗列以此来评估判断这个学科的发展情况,最后以这个评估的结果来左右社会、政府等的资源投资状况。对这种评估的方法进行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用这种方法进行的评估仅仅只能用来衡量一个学科在某个时间段所具有的水平情况,这一结果无法预测以及说明这个学科未来将会达到何种情况与水平。并且我们也发现这种评价的方法与得到的结果仅仅只能从“平面”的视角看出这个学科已经达到了水平,但是从“立体”的角度来看还是无法预测,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学科评估的过程中所选取评价的相关指标都是可以量化的产出指标,而对于高校对于学科的投入这一项指标却几乎没有设置与计量,这就导致了我们无法客观的看出学科在不同的投入情况下的真实情况,这种情况也会对规模小但是资源配置高的研究机构或者高校造成不公平的待遇[4]。所以,这也就间接的导致了学科的评估变成了一种流于“现状与表面”的现状分析,缺少了对于学科的深入评估与分析,也就会失去对于学科优势的积累、学科水平成长机制等关键性的研究,导致的结果也就是无法对学科的建设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四、对我国学科评估未来的发展展望

(一)科学设置学科评估具体指标和权重

在进行学科评估前,对于如何选取学科评估的指标关系到了学科评估的评估体系是否健全科学,可不可以真实客观的反映出学科在建设过程中的真实水平。但是从我国这么多年的学科评估的实际情况来说,我国在建立学科评估体系时有很大一部分的主观因素在里面。但是在学科评估的应用中,到底我们应当建立哪些指标以体现学科的真实实力。在实际的学科评估过程中怎样减弱科研论文、科研项目等的数字影响力,将学科评估真正的应用到实际的学科建设中,而且可以使得社会各界认可学科评估的过程与结果。目前,我国现行研究学科评估的主要方法分为指标权重赋权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5]。在现实的学科评估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指标权重这个方法相对于数据包络法来说更加简洁易操作。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发现了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是权重的确定很容易受到主观的因素影响,随之带来的就是结论的科学性也随之受到了影响。所以我们在指标的设计与权重的设计上应科学严谨,可以借鉴开展学科评估较早并且技术成熟的美国,美国在学科评估的过程中用发放大量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来在选择评估指标和权重,对每个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可以通过分析所得到的最后结果为参考来设置评估的指标与权重。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学科评估体系的指标和权重,在一定的程度上考虑到了指标选取的代表性,而且也可以最好的保证了指标的权重可以科学的反映学科的发展情况,采用这种办法对于学科评估的发展是很有帮助和意义的。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管理机制

事实上高校在现实办学过程中对于重点学科的设置及管理方面会有很多的不足存在,从当前我国高校的发展状况中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学校都把对于重点学科的管理放在了评估上。但是在现实中,对于一个高校来说,形成并发展好一个重点学科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而且我们国家在最初设立重点学科的目的是想要通过这个学科,形成一个更广阔的学科领域,从而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学科人才[6]。然而我们在实际的约了评估过程中都会忽略创办重点学科的初衷,用各种数据、论文数量、获奖数量来应对评估,对于学科的实际发展情况与科研的成果是否有价值却很少有人关心。这说明了我们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科的“过程管理”,只是一味的重视学科评估的最终结果。学科的建设过程本质是学科科研力量自然增长与积累的过程,只有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不断的与学科管理部门保持良好的配合,才能激励学科的建设更加合理规范。为了使“过程管理”这种情况得到好转,在日常的学科管理过程中,可以使管理人员与学科建设者共同参与,也应该在学科队伍建设中引进既可以管理也可以进行科学研究的成员,通过各方面的协调使得学科队伍之间的成员及时沟通,对于遇到的问题及时了解解决,共同促进学科朝着更好的方向与前景去发展。为了对学科进行更好的管理,我们可以在这个学科的组建初期就引入第三方的监督管理,建立一个监督的条例制度。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办法对学科的建设进行外部质量的监督,可以使得学科在建设方面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我们在第三方监理期间也可以实行社会监督机制,开放举报窗口,以便于社会大众的参与,规范科学的实施这一政策方法。并且可以设立奖惩制度,激励所有人都参与到学科建设与学科建设监管中来[7]。

(三)加强学科评估的社会参与度

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我们应当加强学科评估的社会参与度与社会影响力的建设,使得学科评估的地位得到承认,通过这种方法让参与的高校或者单位能够清晰的对自身的发展有定位,并且可以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高校有四大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文化传承创新,服务社会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高校四大职能中最不应该缺失的一大职能[8]。所以在进行学科评估时,不能把重心放在高校培养人才以及科研这两个方面,也应该利用学科评估促使高校重视社会服务这个方面的作用。通过加强学科评估的社会参与度使得高校重视社会对于学科水平的评价,比如每年的研究生报录比、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等,这些指标都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科在社会上所承担的价值以及学科本身在这个社会上所具有的价值,我们也需要将这些作为设置指标的一部分而考虑进去。最后我们在建立评估体系的同时也应该引进第三方的独立评估团队参与进来,逐渐的改善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评估体系,让第三方评估团队成为学科评估中的主力军。我们可以通过不定期与定期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科评估,并在评估结束后及时的将评估的结果进行公开。这种透明而又中立客观的评估方式会为各参评单位的学科建设提供宝贵的建议,也会为社会公众了解高校、选择高校与人才选拔提供重要的依据支撑。

五、结束语

学科评估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一种有效的监督学科发展的手段,从最初的发展起步阶段我们看到了学科评估对于学科的促进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学科评估中,我们应该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合理、科学的评估方法,通过这些评估能够真正的帮助高校进行改进,对学科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前景、社会上的真实需求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帮助高校学科在建设与改进方面更加的科学完善,顺应时代的需求、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不将学科评估作为一种获得资源与声誉的手段。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些,我们的高校才会更好的发展,学科评估才会发挥出它最大的能量,为培养真正的人才与建设高水平大学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1] 周光礼,武建鑫.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中国高教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23-27.

[2] 黄蓉生.关于高等教育质量基本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4):5-9.

[3] 朱明,杨晓江.世界一流学科评价之大学排名指标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2):7-15.

[4] 李爱彬.以协同创新为导向提升高校学科创新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2):44-48.

[5] 梁传杰.学科绩效评价方法的构建与应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26(4):36-44.

[6] 李明磊,王铭.美国博士学科评估特征分析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2012,28(3):87-92.

[7] 易开刚.人文社会科学一级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1):142-145.

[8] 陈伟,李金龙,方俊.基于属性识别法的学科质量评价[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2):56-59.

本文推荐专家:

袁利平,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张小亚,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China's Subject Assessment: Review, Analysis, Outlook

MA SHANGJUN

Disciplinary assessmen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he supervision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the country. Disciplinary assessment should truly reflect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The evaluation of disciplines in our country are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In the current assessment process, there are still disadvantages such as the imbalance of the assessment subject, the unreasonabl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setting, and the process of focusing on results. This article reviews, analyzes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evaluation of disciplines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assessment, the problems in the assessment process, and how to scientifically establish the discipline assessment.

subject assessment; evaluation index; problem analysis; future outlook

G642

A

1008-472X(2018)01-0087-04

2017-12-14

马尚俊(1976-),男,甘肃临夏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后勤集团。

猜你喜欢
学科评估指标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商周刊(2018年26期)2018-12-29 12:56:00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评估依据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5
最终评估
世界科学(2013年11期)2013-03-11 18: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