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洁
说起语文教学,世人多喜谈阅读,少谈写作。阅读是基本功,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但是笔者认为,写作教学也不容忽视。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月一次的作文课是不够的,应把写作教学作为一个常态来抓,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以教材为抓手,设置随堂练习,将写作训练渗透于日常教学中,教师示范,学生仿写,师生竞赛,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例如,在上《荷塘月色》时,赏析“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个句子,我告诉我的学生,有诗意的文字,会勾起读者的诗心,在读这段文字时,我做了几句小诗,请大家用文中的意象也试着仿写。我就用课件展示了我做的几句诗作为示例,并且和学生当堂竞赛,学生热情很高,积极发言,也留下了很多虽然稚嫩但很有灵性的诗句。
教师写作示例:
荷塘是舞场,荷叶是舞裙,微风是舞曲,啊,荷花在跳舞!
月光是画家,树影是颜料,荷叶是画布,啊,大自然在作画!
荷花是提琴,荷香是音符,微风是琴手,啊,大自然在演奏!
学生作品:
微风是香车,白花是美人,荷叶是君子,瞧,恋人在幽会!
荷叶是舞者,白花如舞伴,微风是伴奏,看,荷塘在起舞!
小路是宣纸,月光是墨迹,灯光是落款,啊,夜晚在挥墨!
月光是乐师,树影是音符,荷叶是线谱,啊,大自然在谱曲!
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设置一些随堂小练习。这样常常练、时时练,学生有表达的愿望,有明确的目标,师生一起锤炼语言,时时为一些亮点而惊喜,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平常的作文教学多为模仿教学,多教给学生结构技法,而事实上,一篇文章最能打动人心的,往往还是其深刻的思想。同一事件同一题材不同的人写,其效果往往不同。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挖掘熟悉题材的思想内涵,点燃思想的火花,渴望其成燎原之势,埋下思想的种子,等待它们生根发芽。
例如,在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篇诗歌时我发现,学生手头几乎所有的资料在解读这篇作品时,都把重点放在艾青对母爱的歌颂上,我与同学在品味诗歌选材及语言时发现,仅将本文理解为歌颂母爱的解读是浅层次的。第六小节与第四小节的对比,突出大堰河虽身份低微,生活艰难,却心存慈爱,我的父母虽生活富足,却灵魂麻木冷酷,两个阶层的对比,赞美大堰河高贵的灵魂。又如写大堰河劳动的第七节,写她劳动的艰辛,反复强调“她含着笑”,突出中国劳动人民的坚韧和淳朴。通过这样的解读,我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的重压时,小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性的美好。
在后来一次题为《心灵底片》命题作文中,学生写一对卖油条的夫妇,一开始他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我在迷迷糊糊中也懂了些什么,生活的苦难是由自己决定的,你觉得苦它便苦,你觉得甜,它便甜,那个陌生的店主,那张乐观的笑脸,我愿将那美丽的画面拍摄下来,永久的在心里珍藏。
应该说这个学生有很高的写作水平,懂得在叙事之后点化材料,揭示主题,但也仅停留在说别人说过的话,没有新意,不够深刻。我讲评作文时,强调后文议论点题的重要作用后,他交上来的重新修改的作文,结尾前加上了这样一段文字:
考试失利后的悔恨,被批评时的憎恨……想到我在面对这些时,内心是怎样的悲哀与伤感,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走出,可那位店主,即使身上有缺陷,即使经历过再多的困苦与磨难,他依然能够笑对一切,自信生活,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本心,做一个正直的商人,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这样的议论让我欣喜,那颗在课堂上埋下的种子终于在这里发芽!
我在上课时谈“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有个学生在修改她的《心灵底片》这篇文章时,推翻了原文极其普通的选材与构思,写自己的母亲在被挤上地铁时,硬是徒手掰开即将关闭的车门,奔向被挤在车外未能上车的自己,在文章的结尾,这个学生也引用了那句话——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文章写得极其真挚动人。
欧阳修说:“不求好句,只求好意”。注意思想的启迪,培养独到的眼光,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或许才是作文教学的根本。
学生被困校园课堂,周旋于大量的习题试卷,而笔者认为一个狭隘的人是写不出高格局的文章的。为此笔者注意关注时事热点,收集一些颇有价值,值得讨论的材料;或是视频播放,或打印文字材料,与学生在上课时观赏阅读,一起挖掘其思想价值,社会价值;让学生在周记中尽情表达;然后印发一些名家非常有价值的评论供学生参考。如合肥女子扒高铁事件,快递小哥获《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冠军的报道等。
当然课堂能做的非常有限,希望能借这种形式,让学生有关注现实的意识,拓展自己的视野,开阔心胸。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做出高格局的文章,就必须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和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为时代而唱。
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有纵横凌云之笔,写出锦绣万里之文,但都苦于批阅之累,教学无果,笔者认为化整为零,时时用功或许可行。当然以上只是一些尝试,因为看到学生的一点进步,所以内心欣喜,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如能得到众位同仁前辈的赐教,将是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