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桂芝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这是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的第八节。这一节诗中有几句令人费解,因为这些诗句的句意可以做多种理解,由此给阅读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障碍,课堂上也常常不求甚解地回避了。但是作为精读的经典课文,还是有必要探究的。究竟哪种理解是对的,诗人生前没有就此做过解释,现在也就无从知晓了。我们认为,不管哪种理解只要说得通就可以,不必强求一致。笔者现就诗中的某些句子可能存在的几种意义做一解读,以供阅读和教学时参考。
多义句1: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的是谁?是“我”还是大堰河?
首先,可以是“我”。这节诗的第二句和第四句“为了他”后面的主语分别是大堰河和“他”,没有异议。其中第四句“为了他”实际应该是“为了让他”的意思,或者把后面的逗号去掉。至于这句,可以认为,“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主语是“他”。“为了他”也是“为了让他”的意思,后面的逗号同样可以去掉。因为此时的“我”已被父母领回自己家里,不能随便到大堰河家去了,但他想念大堰河,“觉得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艾青语)。大堰河也同样想念他,他就是自己的亲儿子,所以也会偶尔悄悄地让他回来。
其次,也可以是“大堰河”。从前文“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可知,大堰河在她流尽了乳汁后,仍就在诗人家里做佣人——洗衣、做饭、干农活,并且是不能随便回家的。虽然后文没有交代大堰河回到自己家里做什么,但是一定做着和“深爱着她的乳儿”有关的事情。若做如是理解还可以给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
多义句2: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谁家灶边的墙上?是大堰河家还是“我”家?
首先要弄清楚大堰河为什么要把画贴在灶边的墙上?上文说了,大堰河在“我”家干的活儿是“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等等。也就是说,不管在“我”家还是在她家,作为底层劳动妇女的大堰河,灶台都是她接触最多的地方。把画贴在灶边的墙上正是为了可以经常看到。因此这个看似朴素本色的细节却深刻写出了大堰河对“我”发自内心的母亲般的真挚情愫。
这样看来,至于贴在谁家的墙上,就无关紧要了,都可以。因为都呈现了大堰河一个保姆为“我”的成长进步感到高兴和自豪的真实心态。但差别还是有的,比如理解为贴在大堰河家的灶边,就还可以表现出大堰河在“我”离开她家后对“我”的深切思念,这样就使人物内心的情感更细致入微了。正如诗中描写的:“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多义句3: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
由于上述1、2两个句子的多义性,句3这三句作为一个整体也就存在着多义。这种多义源于这三句诗之间的逻辑关系的不确定性。第一种理解,如果把“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的主语理解成“他”,那么前两句是并列关系,然后共同和第三句构成目的关系,即①②/③。意思是大堰河为了让乳儿到她家里来而且叫她“妈”,她就把乳儿的画贴在自家的灶边,以此做缘由来对乳儿加以劝诱。
第二种理解,如果把“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的主语理解成“大堰河”,那么后两句是目的关系,然后共同和第一句构成并列关系,分别从两个方面描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即①/②③。意思是大堰河十分爱她的乳儿,她经常悄悄回到自己家里给乳儿拿些他喜欢的东西,她还把乳儿的画贴在自家的灶台墙上,希望乳儿看到后高兴地叫她一声妈。
艾青老人已经离世了,这些多义的诗句背后的真实情况是什么,也许永远是一个谜。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诗的内容、主旨和艺术魅力的准确理解和感受,诗本来就有多义性,意象的跳跃性也正是艾青诗歌的突出特点。退一步说,从这首诗特殊的写作环境看,也不能苛求诗人,诗人这样写道:“一天早晨,我从看守所的窗口看到外面下雪,想起了我的保姆,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完之后也没有什么改动。因为看守所的生活也不允许我反复修改。”
【注】《大堰河——我的保姆》,人教社新课标版教科书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
(作者单位:扎赉特旗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