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军,吴健桦,王 颖,王 昊,吴琛耘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 200025)
疾病学基础是针对护理学、医学检验、营养学等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医学整合式课程,其培养对象是四年制非临床专业理学生。与临床医学专业相比,非临床医学专业具有学制较短、基础医学课时较少等特点。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总学时为1051学时,而四年制护理学、医学检验与营养学专业的医学基础课分别为472学时、623学时和558学时,仅为临床医学专业的1/2左右。建立高效、合理的整合式课程,满足专业需求,帮助非临床专业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中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临床相关工作[1]。
疾病学基础课程涵盖了传统的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和药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整合式课程。与现有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多采用以器官系统为切入点的纵向整合式课程不同,疾病学基础课程为横向整合课程,其整合了疾病发生、发展、诊断与防治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重整了疾病学的相关知识构架。作为基础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疾病学基础课程与其他基础医学学科和临床相关专业学科联系极广。学习疾病学基础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从致病机制到引起机体病理改变的过程,以及疾病的防治原则。本课程将为护理、检验和营养等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下一阶段专业课的学习与实践打下基础。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我国的医学教育正从传统的“以学科为主”的教学模式向系统整合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转变。疾病学基础作为一门新型的整合式课程,目前也在国内多个医学院校的本科教学中得以实践[2]。如广东医学院针对医学信息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公共事业管理等医学相关专业设置了疾病学基础课程,课程40学时,内容整合了传统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内容。上海中医药大学为护理、营养、针推、康复等专业开设的疾病学基础课程分为“疾病学基础(一)”与“疾病学基础(二)”两个部分。前者63学时、4.5学分,涵盖了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的内容;后者77学时,5.5学分,包括了遗传学与病理学内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自2008年起在护理学专业中首先开展了疾病学基础教学,课程11学分,189学时,其中理论164学时,实验25学时。内容涉及了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和医学遗传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课程虽尚未涵盖疾病治疗(药理学)内容,但把有关疾病发生发展的多学科知识都整合了起来,与国内其他本科院校的疾病学基础课程相比较,其内容较为全面与完整。国外医学院中虽少有疾病学基础这一课程名称,但打破学科界线、以整合课程的形式介绍疾病学的基础知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在欧美等院校中实施[3]。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四年制营养学专业的2000年的课程设置中,疾病基础知识的教学主要涵盖于其第一学年的两门整合式课程Core Principles(医学核心原理)与Integrative Systems and Disease(整合的系统与疾病)之中。
1.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进行课程定位,重组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
疾病学基础课程是针对护理、检验或营养专业等医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疾病学的基础知识,为培养卓越的护师、检验师与营养师等医学相关人才打下基础。为使学生高效、系统地建立疾病学相关的知识体系,我院的疾病学基础课程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界线,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顺序,从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的机制、疾病的表型以及疾病的防治四个方面介绍疾病学的基本知识,力求做到课程内容不重复、有条有理、有前后的逻辑关系,以利于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为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掌握相关专业所需的疾病学基础知识,我们根据护理、检验与营养各自专业的特点,调整教学目标、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定力求科学合理,既满足社会对护理、检验和营养专业人才的需求、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大纲的修订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力求适量、有针对性,避免知识重复和交叉。如在疾病诱因的教学中,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强调医院内感染,营养专业学生以食源性感染为重点,而检验专业则更为关注病原体的实验室诊断环节。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式教学为主。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达到课程目标,疾病学基础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根据相关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性地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与现代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如基础理论学习时以课堂讲授式为主,而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则引入案例式教学与问题式教学方式,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课程、微视频、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等依托网络的教学模式,正被广泛引入本科医学教育之中。在疾病学基础课程建设中,制作微课程、微视频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微课程、微视频、MOOC等教学模式中使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技术,动画、视频等,能帮助学生的理解原本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网络教学不受时间与地点的约束,并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资源,促进其拓展、深入学习。
3.改进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以往的课程结构中,考试是评价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手段。这一评价方式虽较客观,容易操作,但往往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过于注重考试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与能力的培养。疾病学基础课程采用了形成性的评价方式,注意多元、多维,在评价体系中增加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这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平时的学习积累,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的评价体系中也将注重评价的全面性,既要评价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实际动力能力;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方法的养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引导学生向能力培养方向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旨在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疾病学基础课程作为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护理学、医学检验、营养学等医学相关专业,关注各专业的特点,重视学生知识、技能与素质的培养。课程通过三年的实施,已取得一定的积累,课程将继续不断地改善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为培养卓越的护师、检验师、营养师等医学相关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