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菊芳
关于多媒体技术在其它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整合,这并不是一个非常时新的话题,却是一项常说常新的实践课题。自历经一段时期的尝试应用以来,多媒体技术以其先进独特的活性优势,为各类课程活动提供了无可比拟的良好支撑。那么,在实现知识型教育向素质型教育快速转变中不断提高它的贡献份额呢?笔者立足初中语文教学的角度,拟就多媒体教学基本模式的有效性构建与应用方面,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试对此作出抛砖引玉之论,以求商榷与共勉。
“没有兴趣就没有情感,也就没有了智力。”情趣属于内在驱动力,有了它的渗透和加入,就能攫取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功能,合理展示并播放与之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让这些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感性材料来刺激视听感官,有效调动学生的情趣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以《小石潭记》教学为例。笔者课前网载了许多体现小石潭美景的古画、摄影等资料,并用动画软件制作了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以图文互动的形式,一方面把小石潭美景展现出来,一方面通过视听综合、音像和谐,让学生从动静自如中去切身感受它的“雅、幽、清”景致,从身临其境中切实体会作者那乐忧相间的美妙心情。同学们兴奋着,赞叹着,体会着,交流着,由此更好地走入了文本内容,更好地走向了作者的内在情感,赢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如果缺乏多媒体技术的支撑,这种深度和效果是不可能达成的。
增强学生体验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它不仅切实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而且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而情境式体验教学活动,集情趣性、目标性、启迪性和挑战性等为一体,是深化体验情感和引领学生发展的有效载体和良好平台。多媒体是制造创设这种体验式教学情境的“行家里手”。比如《观沧海》,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词,然而诵读全诗,却能够令人深深感受到它所寄托的作者情怀,大有“吞吐宇宙”之气象。它宜于“诵读体验”,而不适合“精讲细析”。正因为如此,笔者在课件中引入一段碣石山风景、大海波涛汹涌的音效还有曹操即兴赋诗的形象。首先让学生在奔腾的大海、雄浑的声音和博大的胸怀中进入体验式陶醉之中;然后,着重讲解重点词句,让学生面对音像和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画面边诵读、再体验,以此濡染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在美妙和谐中攫取“润物细无声”的体验效果。
语文知识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涵盖了数理化、史地生、音体美、物化信等各科知识,有些时候讲述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对于师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那么,如何有效突破这些教学重难点呢?多媒体技术教学当属首选之法。比如《大自然的语言》,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多次出现的生字词以及与物候学相关的科学方法,难点则在于让学生掌握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有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把影响物候的相关因素 (经度、纬度和高下等)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并且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原理和掌握方法。此外,还出示了有关运用说明顺序方法的资料,并讲解哪里需要用说明方法。如此而为,学生就非常明朗地掌握了说明文的基本写作方法。理论和实践表明,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语文教学,往往有利于把抽象性文字描述实行形象化和具体化,把原本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简单化,在事半功倍之中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念。
语文教材就是几个例子,仅仅凭借基础教材上的一些内容是根本无法满足教与学的发展要求,在现代化素质教育形势下尤为如此。换言之,与其它课程相比,语文课程活动更加要求并讲求自身的广种薄收和厚积薄发。单从课程资源等开发与利用这一角度来讲,多媒体不仅储备海量,而且更新快速、操作便捷,确是一种最具实力、最有活力、最存潜力的途径和手段。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故乡》等鲁迅作品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搜寻下载,把他当年在日本留学为什么“弃医从文”、不同类型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等,向学生作出大致情况的基本介绍,以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走近鲁迅,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他的作品,感受他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再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前后,推荐并要求学生借助多媒体这一平台,尽可能阅读这位“短篇小说之王”的更多作品,既感受他的故事情节和文风特色,又感受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性特点,不断增强自身的学识阅历和思想积淀。
以上这些,是笔者对于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有效整合的简要实践与思考。综上所述,把多媒体技术积极渗透并应用于语文教学活动,既可不断刷新广大师生的思想理念,又能带来令人期待的“科技红利”和教育附加值,更加有利于为语文教学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