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
——听“合并同类项”有感

2018-02-08 14:59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通性同类项运算

(浙江省象山中学)

数学课堂要回归数学的本质,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了解数学,了解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尤其了解数学的研究方法,而不是单纯的接受技能训练.“合并同类项”一课作为初用字母表示数的整式运算的起始课,通过概念辨析、运算训练就可以取得非常有效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仅以这样的目的进行教学设计,就错失了一次非常好的数学运算原理的教育时机.执教教师恰是发现了这一点,深入研究了数与式运算的原理,对数学知识追本溯源,结合数学的抽象与建模,带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数学之旅.

亮点1:渗透数式通性的核心思想

数式通性是研究数(有理数、实数)、式(整式、分式、二次根式)和解方程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由于字母可以表示数,因此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式的运算中仍然成立,这也是对式进行研究的基础.执教教师在课堂中关注用数的运算所具有的性质,去探索式的同类运算,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抽象,得出可以合并的项与数的运算原理相同,都存在运算的基础——公共单位,再由公共单位这个基础归纳、得出同类项的概念,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让学生体会到实数的归类合并和数的运算是相通的,数的运算与合并同类项是相通的,从而得到数与式的运算是统一的.

亮点2:凸显数学抽象这一核心素养

数学在本质上研究的是抽象的内容,数学发展所依赖的最重要的基本思想也就是抽象.数学抽象是指舍弃事物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得到共同的、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执教教师先从实物的合并中抽象出数的运算,再利用类比,抽象出合并同类项的概念,让学生不断通过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进行概括,让数学抽象这一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亮点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立意是生本立意.让学生由“51×99-49×99”的变式得到四个可以合并的项的式子,学生列举出可以合并的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尝试用不同字母替换数字的过程中,体会哪些项可以合并,哪些项不可以合并,可以合并的基础是什么,初步形成同类项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同类项,并通过学生总结,得到同类项的概念.学生通过辨析同类项和公共单位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加强对同类项的理解.并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练习,让学生展示解题过程,进而得到对含同类项的多项式化简的一般步骤和注意点.这样的设计切合知识的发展过程和内在的逻辑线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这节课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其中一处即为公共单位.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明白的,教师给学生的概念过多,逻辑易混乱,学生易混淆.例如,关于运算时这个公共单位是难道就不是了么?又如,在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上,学生在展示的时候已经出现了“51a-49a=(51-49)a”,教师要及时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运算?实际上学生已经在合并同类项了,教师如果能乘胜追击,让学生把a反代回去,事实上就是验证数式通性的绝好机会.

回归数学的本质,不是说说而已,作为教师不但要有理念,还要有行动.执教教师的这节课就是践行回归数学本质理念的有益尝试.虽然并不是十分完美,但是着实让我们品尝到了数学的味道,让我们看到执教教师敢于创新、勇于尝试的拼搏精神,值得赞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通性同类项运算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初试锋芒
学习同类项 口诀来帮忙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检测题
有趣的运算
不为浮云遮望眼,更要身在最高层——例说向量中的“一题多解”与“通性通解”
向量问题中的通性通法
通性通法驾驭选考题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认识和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