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清
(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侨光小学,广东 肇庆 526112)
质疑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能力。质疑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个体善于以怀疑的眼光发现问题,并驱动其运用已有知识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状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质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成就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只有教会学生质疑,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学生质疑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疑”是打开一切学习的钥匙。如果没有“疑”,人类将永远不会前进。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提问能力是在教师的不断训练下才能达到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对课文有清晰的把握。这种把握,一方面来自于对学生的了解,即学生针对课文会提出哪些问题,哪些问题需要由教师引导才能提出来;另一方面来自于对课文的研读,即哪些问题可以简单带过,哪些问题需要重点解决。质疑要点的明晰,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师在课前做的准备工作要尽可能全面细致。这种全面细致,不仅来自于长期教学实践的积累,更来自于同事之间的交流。只有平时善于发现与积累,才能事半功倍。
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提问。在语文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这种质疑的热情。而直接影响学生的质疑信心的,正是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学生的问题各不相同,只有做到尊重学生的思维劳动,并且站在学生立场,充分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情感,理解他们的表达和思维,才能让课堂成为师生平等愉悦交流的场所。营造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尽可能得到满足,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效质疑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并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游戏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将课文内容情境化,让学生走进文本,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解决质疑。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鲸》之前,笔者让学生回家预习,并搜集有关鲸的资料。课堂上,先让学生扮演课文中提到的齿鲸、须鲸,后扮演课外了解到的虎鲸、白鲸等,其他学生对他们进行质疑、采访。学生们纷纷发问,有的就各种鲸的样子提出疑问,有的就鲸的生活习性提出疑问。扮演者热情解答,学生的学习思路完全被打开。通过游戏,大家对鲸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深刻的认识。“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见质疑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所谓探究式情境,就是指创设一个链条式的质疑链,引导学生将问题一个一个提出来。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时,鲁滨孙在岛上定居后是如何种出粮食的?他又是怎样做成食物的?野人野蛮的宴会是什么样的?利用学生读梗概产生的疑惑,激发他们阅读原著的兴趣。
很多时候,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情境更能激发他们质疑的热情。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猫》一文时,笔者先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描写猫?你会围绕猫写些什么?让大家讨论后再对照课文寻找不同之处。两相对比之下,学生自然能够就不同的地方提出问题。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只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还要教给他们质疑的基本方法。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课题文字精练,内涵丰富,或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统领全文,或揭示文章的主旨,或点出文章的重点,这就为质疑提供了突破口。例如在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一文中,引导学生思考“绝弦”是什么意思?“伯牙绝弦”又是什么意思?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看了课题,学生不禁会发问: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谁?回忆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如此,让学生通过课题质疑,进而切入课文研读,显得十分顺畅。
学习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进行质疑,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而且能够使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一文中,作者见珍珠鸟落在他肩膀睡觉时写道:“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不一会儿,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作者为什么要用“小家伙”这个词?这时就需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感情。这个称呼很亲昵,表达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文章中有很多地方学生可能读不懂,或者不太理解,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大胆质疑。比如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一课,杨氏之子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应对孔君平的“此是君家果”。他为什么不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要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再如六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一文中,那个音乐老教授为什么要谎说自己是个聋子呢?引导学生分析,这正是老教授默默地爱护鼓励“我”,让“我”重新找回自信。如此,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事物的敏感度,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对文章材料的取舍、叙述详略的安排都是非常讲究的,如果能引导学生关注到作者的篇章布局,则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质疑水平。以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为例,作者叙述武松在店里饮酒,似与“打虎”关系不大,为什么要耗费大量的笔墨来写“饮酒”呢?再如六年级下册《凡卡》,作者在叙述凡卡写信给爷爷的过程中插叙了两件往事,作者这样安排又是为什么呢?凡此种种,在课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这个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关注作者的表达。文字是语言的载体,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每一位作者的行文思路都是不一样的。通过大胆质疑,会有很多文章之外的收获。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解决疑问的能力。因此,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教师不应该轻易否定,也不要急着去回答,而是应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平台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释疑。
这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答案。例如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课,詹天佑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为什么能这样做?只要认真阅读,以上问题都迎刃而解。
对于一些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一起来讨论解决,甚至是通过激烈的争论来解决。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有的学生提出:“我”不放这条大鲈鱼回湖可以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可能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想法。毕竟,放不放鱼的事没有人知道。这时候老师若单纯地进行道德教育,恐怕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笔者组织全班同学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持不同观点的同学相互辩论,到底放还是不放鲈鱼回湖呢?发挥集体的力量,在辩论中取得一致意见。这样的做法既能调动学生勇于质疑的积极性,又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有一些问题在文章中找不到答案,这时就应提倡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来解决。例如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一文,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许多学生却心怀以下两个疑问:(1)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的大呢?(2)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离我们近些呢?为什么?面对质疑,指导学生分头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第二天的课堂中予以回应。
还有一些问题,其解答线索在课文中较隐蔽,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加以指导。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许多学生明白母亲的“鼓励”是一种爱,而不明白父亲的“严厉”也是一种爱,像这样隐蔽的要点则需要老师的引导。
质疑能力的培养不但在于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在于对学生课堂表现做出的评价中。这种评价的内容可以是质疑的量和质,评价的主体可以是老师和学生。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质疑表现作自评;另一方面,老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客观的评价。评价的原则是适度给予鼓励,它将影响学生质疑的信心和持续质疑的动力。通过树立优秀的典型,逐步提升学生质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实践探索,勇于创新。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更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教会学生自主解决疑问。那么,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提升,就指日可待了。
[1]牟明磊.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策略[M]//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选:2016.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
[2]方洁.培养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学生质疑能力的教学探索[M]//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选:2016.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