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珍
(广宁县南街第二小学,广东 肇庆 526300)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品行表现不佳以及网瘾、叛逆、厌学等行为习惯偏颇的学生,即“问题学生”。现代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还要处理不同种类的问题,更要应对“问题学生”。总结教学工作实践经验,转变“问题学生”可采取以下策略。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赏和表扬。任何学生都有长处和短处,优秀学生之所以优秀,除了自身的因素,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得到较多鼓励。“问题学生”同样也有不少闪光点:有的尊敬师长,特别懂礼貌;有的关心集体,热心公益事务;有的荣誉感强,运动会上顽强拼搏……。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可以使他们振作起来,奋发向上。
表扬比批评的效果往往更好,能较好地激发学生上进心,让每个学生受到尊重,建立信心。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问题学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一定有某方面的优势,或是体育,或是美术,或是音乐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长处,发掘其潜能,充分肯定,不吝惜表扬,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获取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同时,要学会欣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表扬和鼓励他们,多夸他们一句“你真行”“你是好样的”“我为你而骄傲”,教师说一句鼓励的话容易,而对于问题学生,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如学生小堃,不做作业,上课不专心,下课捣乱并欺负同学,老师批评后更加变本加厉,同学们都不愿意与他同桌。通过观察发现他画画特别好,就在班上表扬了他,请他完成学习园地,让他担任班级美术科代表,他的不良行为收敛了许多。我抓住机会,多次注意及时表扬,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此激发他的进取心。学生们渐渐地喜欢和他交朋友,他也有了自信。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看到每个学生的优点,尽可能赞扬。当学生表现良好、行为得当或学习进步时,要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和表扬。
“非志无以成学,非学无以成才。”一个人如果自己不主动进取,单靠外界督促如同人工推动一辆熄灭了发动机的汽车,费力而收效低[1]。可以说,每个成功的人都有强烈的上进心。学生一旦有了强烈的上进心,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总结教学经验,对“问题学生”应采取以下目标激励对策:树立个人理想,如成为画家、歌星、科学家等;订立学年、学期、单元学习目标;细化每天行为目标,要求每天做多少件好事,或者上课回答多少个问题;通过各种方法,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促使他们付出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等。
特级教师于漪说:“要把学生培育成人,须着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2]。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要从正面激励入手,通过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影响、感染学生,激发其上进心。[3]鼓励他们的行为,激励学生学习,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了目标,就明确了努力的方向;目标实现后,学生就会信心倍增,形成催其奋进的激励效应。
每一个学生心中都有喜怒哀乐,都需要向他人倾诉,尤其是“问题学生”更需要通过倾诉释放内心的苦闷。教师一定要接纳他们,走进他们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苦恼,让他们感受到关心、爱心,让他们喜欢你、亲近你,因势利导,施之以教,达到转化的目的[3]。
“亲其师”就会“信其道”。教育学生,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更要全面了解他们性格特点、家庭教育、学习习惯等,及时掌握他们思想动态。
了解学生的方法是善观、多问、巧谈。教师首先需通过每个学生的细微表现发现其本质,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问题,防患于未然。和学生谈话可以在正式场合,如办公室或课堂;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如课间、劳动场地、放学回家路上等。但在非正式场合谈话更有亲和力,更显示出老师的诚意和爱心,也更能打动学生。
如学生小俊,父母离异,上课经常不听课,不举手回答问题,作业潦草,成绩直线下降,并多次打架。一天下午,我把他叫到宿舍,端了凳子让他坐在我面前,然后轻声对他说:“小俊同学,知道老师为什么把你叫到这吗?”他说是因为打架,我问他:“那我可以在办公室找你啊?”他脸上出现不解的表情。这时我说:“老师很关心你,不想让同学们看到老师找你谈话,不想让你在同学们面前丢脸”听到这些,他的眼睛红了,眼里分明有泪珠。我抚摸着他的头,告诉他有什么事儿可以找老师,我会像母亲一样爱他、帮助他,并告诉他要坚强。第二天我发现他认真听课了。
先知其心事,再开其“心锁”。我们可利用课余时间跟他们谈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电脑、体育、游戏等,主动倾听他们内心想法、要求、希望以及内心的“小秘密”。特别是那些生活在不完整家庭中的孩子比较敏感,很在乎别人的看法,渴望得到认可和接纳。当他们感到老师爱他,对他好,真心帮助他,他们就不会让老师失望。
“问题学生”的转化需要多方面努力,营造平等、友爱、和谐的班级氛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如果班上的同学都不喜欢他们,他们会逐渐脱离集体,无心向学。
要让全班学生认识到“问题学生”是班里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不能歧视、嘲笑、欺负,要乐意与他们交朋友。如果他们有进步应为之高兴,有困难应主动给予帮助。在班里如果他与同学发生争执、打闹,我不会在班级直接批评,而是在单独的空间教育。我经常告诉他们:“要想同学爱你,你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理会他人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做事之前想想是否伤害了同学。”
营造平等、友爱、和谐的集体氛围,才可能真正为学生营造和创设健康、良好的成长空间,这样不仅利于消除“问题学生”的自卑心理,还会促使他融入集体。集体的温暖能使“问题学生”敞开心扉,回归集体,茁壮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可见,对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以真诚的师爱使他们信任。
信任学生要渗透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等各方面帮助他们,使他们逐步消除学习的恐惧和与老师同学之间的隔阂,激发他们自我竞争的动机。应经常友善地对他的言行举止做一些正面评论,比如“你画画很有天赋”“你今天没有迟到很不错哦”“你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你很有义气”等,会使学生在学校里心情舒畅,在内心感到老师对他的关注,觉得老师接受并支持他,会使他有良好表现。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问题学生”时说:“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是人类广阔的无垠的多样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花朵。”因此,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对“问题学生”要多点赞扬,少点批评;多点关爱,少点冷漠;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教师这样做会收获更多自豪和幸福[4]。
夸美纽斯说:“伟大并不在于力量,而在于技巧。”问题学生是带刺的花朵,更需要教师精心“护理”和“治疗”,对问题学生的转化与教育的策略还要加上“满心的期待与教育”,使学生感受到老师伟大的爱。
教育,需要教师以道理说服。经常指责、数落、抱怨、讥讽甚至打骂会严重伤害学生自尊心,也会影响其自信心,而深奥的道理往往不能被学生迅速有效地接受。通过与家长沟通,或者用情真意切的生活故事,更能营造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相容相通的情境与气氛,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所以,最好从学生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来讲道理[5]。
去年,我教的班级有一个学生李宾,经常和同学打架,我没少让他写检查、保证,甚至将他家长请来,但都毫无效果。一次,他又和同学打架,我找他谈话,讲了去年社区里几位社会青年打架的恶性事件的后果:有打伤别人致使他人伤残或住院的,有意外打死人坐牢的。这些事例学生都熟知,而且有一个还是他邻居。通过谈话,使他深刻认识到打架的危害,从此他没打过架。因此,教育“问题学生”,必须要让他从本质上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才能有效地促其改变。
许多“问题学生”非常聪明,但许多潜在的才能得不到发挥和表现[6]。所以,转化“问题学生”要积极为他们多创设参与机会,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表现自我,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欢乐,体验胜利的欣慰,消除其自卑感,增强其自信心。
我们可以大胆用“问题学生”做班干部,或者采用班干部、小组长轮换制的方法。如曾有一名学生谢新,自制力特别差,喜欢招是惹非,我采用许多方法都改变不了他,后来我发现他体育方面特别好,就对他说:“谢新,你体育真好,如果当体育委员,一定能当好!”后来他主动找我争当体育委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变化非常大。
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因为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只要教师善于利用和引导,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针对问题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心态特点,多方位、多渠道地创设条件,形成良好的成长氛围,给“问题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使他们自身潜在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改变他们。
积极期望的态度是赢家的态度。罗森塔尔效应证明,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教师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可使问题学生的行为达到预期要求[7]。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对问题学生应有极高且积极的期望。如坚持每天早上对他们说:“我相信你今天一定会学好的。”考试前,对他说:“我相信你能认真思考,考出最好成绩。”这种做法会改变他对自己的态度,使他在每天的生活中都充满自信与期望。
罗森塔尔效应启示我们: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学生获得教师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不辜负老师的期待。
总之,转化“问题学生”不仅要以身作则,亲力亲为,言传身教,更需要策略。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转变他们的思想。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差异性,激发他们进步主动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诚的爱、热情的鼓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项艰难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现象。教师要坚持以满腔热情,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使他们保持不断进步势头。
[1]郎言君.如何激励学生的上进心[Z/OL].2011-12-14[2018-03-16].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098fdb0102dvbs.htm l.
[2]王俭怡.体验是培植进取心的沃土[J].吉林教育.2010(综合7-8):24-25.
[3]王小槐.老师:对“待优生”请别吝啬[Z/OL].2014-03-18[2018-03-16].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5a0c820101ju4y.htm l.
[4]米立海.浅谈应该如何建立师生之间的关系[Z/OL].2012-11-17[2018-03-16].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d931d20101cqod.htm l
[5]郑建峰.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导引[Z/OL].2008-11-4[2018-02-16].http://www.docin.com/p-1907644525.htm l.
[6]陈美玲.做“问题学生”的良师益友.[Z/OL].2012-5-30[2018-02-16].http://www.jxteacher.com/nkjyszf/column36165/8e434405-4f97-4f03-842b-2a69419b2dd2.htm l.
[7]朱瑟琳·乔塞尔森.皮格马利翁效应[M]高榕,温旻,译.北京:北京华章图文信息有限公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