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华 韩冰
摘 要:《日语报刊选读》课程在传统的日语专业教学中,是培养综合日语语言实践能力、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不可少的课程。它具有领域广泛性、体裁多样性、内容时效性以及内涵文化性四大特点,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上具有其他日语类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针对日语报刊选读课程的特点,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模式 跨文化交际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目标
一、引言
日本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报刊是必不可少的信息来源之一。报刊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重要信息来源。日本的报刊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且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快捷、详细、全面地反映了日本社会的新动向和新事物。此外,报刊文章在文体、修辞、用语等方面不同于一般的日语教科书、小说、散文之类的文章,更加注重新闻本身的内容的真实性、趣味性和潮流性,有时还会出现当代流行语或网络流行词。所以说报刊类文章不但是反映了日本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用相对平易简单的语言描述真实的新闻内容。从报刊中我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日本所发生的新闻事件,还能通过新闻事件分析和感受社会的变化。因此,報刊类的文章不但能即时反映日本社会最新的变化,还能从中学习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和感知日本文化的变迁,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但是,纵观国内高等院校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日语报刊选读》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学内容和方式也大多延续了语言实践课程的传统方法。本文拟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中心,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与尝试。
二、日语报刊选读课程的教学现状
教育部《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以下:《大纲》)中指出,泛读课与报刊选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各种文体、各种内容的文章,为适应已经到来的信息社会的需要,教材中科普性文章应占有一定比例,还应使学生掌握最新国际时事及相关词汇,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有关工作,同时还应使同学了解报刊语言特点等。这类课程的作业可采取缩写文章、收集信息、整理资料等许多形式”(大纲编写组,2000)。
《大纲》中指出,日语报刊选读课程还是以语言能力培养为主的一门课程。长期以来,各类高等院校的日语报刊选读课程一般是日语专业第5-7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语言实践综合训练类的选修课程。作为语言实践类课程,在教学中,延续了传统的授课方法,对选出的文章中的新单词、习惯用语等进行分析,按照语法体系进行语法解析,之后进行句型的练习和课文翻译。现在教学方法可以说是精读课授课方式的延续,并不能突出这门课的特点,更谈不上创新。
修刚(2011)提出了日语专业人才培养要从单纯的语言能力培养,转变为(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2)日语+α能力的培养。提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将成为21世纪日语教育的重要目标。江(2017)提出日语报刊选读课程具有(1)领域广泛性;(2)体裁多样性;(3)内容时效性;(4)内涵文化性的四大特点,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上具有其他日语类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日语报刊不仅语言时尚流行,而且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教育、法律、科技、娱乐等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加深理解日本社会文化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法的英文全称Task-based teachingand learning,简称TBTL,强调“既做又学(learning by doing)”的一种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老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就像演奏一场音乐会一样,个个演奏者是音乐会的主体,而指挥则是音乐会的灵魂。任务型教学包含了互动交流、协调合作、体验实践等方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语言交际学理论为基础开发的新型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通过学生团队的学习、合作、协调、发表等方法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学生们边做边学,也就是在学的过程中,把学到的东西做一个转换,从而成为自己体得,然后再把自己的体得通过发表的形式转换成团队的认知。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课堂成为学生讨论、总结、发表的实践基地。课堂的氛围更加的自主、自然和团队社会化。目前任务型教学方法主要运用在英语语言课程教学中,针对日语教学的研究相当少,在具体日语语言技能培养中的运用更是寥寥无几。
任务型教学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布置阶段,任务完成阶段,任务评价与回馈阶段。任务布置任务阶段是教师布置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任务内容,定下任务分配工作和规定。任务完成阶段是学生完成任务阶段,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计划、统筹、协调,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去完成任务。任务评价与回馈阶段是指教师对于学生完成的任务客观地进行评价与回馈,使学生能在下一个任务中不断学习与完善。
四、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针对《日语报刊选读》课程的特点,结合任务型教学方法的目标,本研究进行了以下的改革和实践: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分配任务
分配任务之前,教师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分组,保证每次发表有一个发表组和一个对抗组。发表组的任务是对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材料,设计方案,完成PPT、演示发表等。对抗组的任务是对针对学习内容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资料,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小组的看法,准备在班级讨论中提出。教师根据每一个学习单元分配任务,督促学生去完成。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方法、手段,发现问题的方法和逻辑思维的方式。另外,教师对PPT的制作提出一定的要求,指导学生做完整的、有逻辑的、有艺术性的、能打动人的PPT,还要引导学生做发表前的PPT的演练。通过分配任务和小组活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endprint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课堂发表
课堂发表(Presentation),在于欧美已经是司空见惯的教学模式。欧美从小学开始就非常重视个人的思考能力的培养。这和欧美的教学理念有关,比较开放的课堂,并不是培养填鸭式教育的学习能力,而是培养从小独立思考、独立构思、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分析别人的观点的基础上敢于挑战和逻辑性地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在欧美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都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这与我们国内的填鸭式教育对于能力的培养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国内的教育使学生们即使成为大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往往不想被“枪打出头鸟”,不想在同学之中显得突出和与众不同,很少有人会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发表这一教学模式就是要鼓励学生展现自我,不仅仅培养学生演讲与口才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发表之前要做大量的準备工作,必须要经过自己分析问题、批判式考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课堂发表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教学模式之一。
课堂发表之前教师要规定一定的规则。比如:发表规定时间不能超时也不能时间过短(可以让其他学生计时)、不能看稿子发表(一定要提前进行发表前演练)等等。发表是个训练的过程,首先,训练学生们注意自己的仪表和服饰,适合场合的服饰往往能给人带来威慑、亲近、干练等印象。其次,训练学生注意自己发表时语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调的节奏等。再有,训练学生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等非语言表达方式,比如:眼神、手势、站立的位置、脸部的表情变化等。最后,训练学生注意简洁明了地总结自己的观点和结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小组讨论与班级讨论
小组讨论也是近几年比较受重视的教学模式之一。小组讨论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加强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习热情。小组讨论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之前要让小组组长分配好各小组成员的任务。组长的任务是掌控和监督小组讨论的主题和节奏,不仅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发表的机会,还要掌握时间和讨论的节奏。小组的成员要学会如何去讨论,比如:别人在发言时不能打断(由组长掌控)、说话的方式与时机、非语言表达方式等。教师在小组讨论中起到指导和激励作用,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发表意见与建议,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地提出建议,同时不断的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小组讨论结束后,可以由小组代表在班级讨论时给出最终的讨论结果。
班级讨论是各个小组对主题的讨论,可以由小组代表提出,还可以以对抗的形式向发表小组提出问题和意见,由发表小组解答。教师通过班级的讨论与对抗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任务型教学模式——评价与回馈
每个小组发表结束后,还要对每个小组的发表给予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可以分为三种:1.学生自主评价;2.教师评价;3.学生互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档案记录、资料收集整理、学习总结和发表PPT技能练习情况做出自我评价;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发表的评分标准对每一组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评价;学生之间也可以公平、公正地对其他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及时的回馈。回馈可以是(1)自我回馈;(2)教师回馈;(3)学生回馈。学生自己要对这次的课堂发表进行总结与展望;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提出改进建议;学生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或对从别人发表中学到的东西进行总结。
五、结语
本研究对《日语报刊选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尝试。这门课程的定位,不仅仅放在语言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面,要根据课程特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日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编.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编.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 修刚.转型期的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4):1-6.
[4] 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