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8-02-07 19:28焦立新金红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构建策略

焦立新+金红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猛,与此同时,对于建筑智能化行业专业方面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就要加强对该方面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养。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满足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在信息化时代下,中高职衔接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需要依照中高职衔接教学的模式,还要满足中高职院校不同层次水平的职业能力培养需求,将两个层次之间的课程结构相连接,并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1B-0041-02

当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高等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高职衔接处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我国教育部门也就中高职教育发展的协调性指出了当前中高职衔接中的问题。由于中高职院校在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教学评价与教学方式等多方面都存在着脱节的现象,与针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对中高职衔接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对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的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主要有一贯制模式、分段式模式和直通车模式等,其中分段式模式则是各大中高职院校所普遍采用的一种课程教育模式,虽然这种模式使中高职院校的办学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但学生在接受教育时需要在不同学校内完成不同阶段的教育,部分教学内容存在重复的现象,从而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中职学生难以提升自己,在高职教育阶段中难以使自身的职业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从总体来看,中高职衔接教育中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如人才培养方案脱节,由于中职院校教育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实用型的初级和中级的技术性人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课堂教学中主要以实践课与专业课为主,缺乏基础课程,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文化基础相对较为薄弱,难以支撑学生后续的继续深造,难以对自身关键能力进行培养,同时对于高职阶段中一些深层次的理论专业知识难以掌握。其次,中高职衔接在课程设置中存在重复的现象,部分专业课程重复设置,造成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同样也对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我国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于中职学生的差异性和生源等方面没有进行综合考虑,也忽略了与中职教育教学内容进行衔接,为了加强中高职教育衔接,就需要加强中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这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宏观课程体系设计

从宏观方面来看,课程体系构建需要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紧密衔接,同时,还要进行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的衔接,努力培养出满足企业岗位所需的高级技能型专业人才。进而对岗位需求的了解通常是通过对用人单位进行直接的专项调研,课题调查组对本专业中、高职教师、学生以及用人单位进行调研,经调研发现,企业用人岗位需求最高的分别是安装工程施工员、智能楼宇设备管理员、安装工程造价员、楼宇自控工程技术员、安防工程技术员等。通过对本专业中的核心能力进行归纳,得出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概预算和资料管理能力、施工进度控制与施工技术管控能力、质量控制和问题处理能力、安全策划和管理能力、信息化技术操作能力等。通过对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岗位进行调研发现,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就应对这些核心能力加以培养,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中,核心课程的设置应根据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与资料员等岗位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开设,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同时,在进行课程内容设置时应和工作内容相连接,教学方式和职业能力培养相连接,注重实训教学。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教师与相关专家应和岗位的实际需求相连接,对岗位中所对应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根据工作任务来分析出其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再由资深教师对学习领域进行共同规划,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并为学生创建合适的学习情境,通过组织实施来实现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需要以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其基本理念,将工作任务与教学设计两者相结合,并开发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技术、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技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楼宇智能化工程造价与施工管理等多门核心专业课程。在中高职衔接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构建中,需要考虑到对学生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建筑结构、建筑力学及施工图识读的学习,对高层建筑施工、施工组织和施工进度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程质量测评等课程进行优化,提高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核心竞争力。

(二)微观课程体系设计

从微观上来看,课程体系的设计则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

首先,在教学模式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也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的局面,使其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我探究式学习,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使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核心专业课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在课下完成学习任务,并在课堂上对学习成果加以交流和展示,教师为学生提供交流与讨论的平台与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共同探讨,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所讨论的问题均属于真实项目,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有助于对工程实际问题加以解决。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真实的任务情境作为教学载体,并针对有一定专业基础能力的中职学生设置相应的工作情景,让学生通过具体任务来对专业技能加以掌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延伸与归纳,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工程实例贯穿于教学始终。

最后,教学评价工作应由教师与每个小组学习成员共同完成,不仅需要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对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与总结,通过他人评价、自我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方式来对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成果及学习计划、进度等进行综合性评价与考查。

三、结束语

在中高等职业院校中,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社会就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则是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十分紧缺的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中不仅需要对中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加以培养,还要将中高职层次的课程体系进行衔接和贯通,使其成为中高职教学衔接的突破口。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域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以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课题编号:NZJGH2017062)。

参考文献:

[1]韩颖,张超.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开封教育学院學报,2016,(11).

[2]姚卫丰,贾晓宝,张磊.基于“任务引领型一体化鉴定”模式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实践与探索——以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2).

[3]罗小锁.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5).

[4]贾正松.论高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J].职业教育研究,2013,(2).

[5]齐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6).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构建策略
五年制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