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比较辨析法提升学生感悟能力

2018-02-07 16:46曾祥玉
考试周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阅读

摘 要:阅读感悟能力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需培养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为探求更为有效的办法提升学生阅读感悟能力,本文试图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比较辨析,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旧到新地去理解文本的内容,体味语言的精妙,感受表达的绝妙,促进意境的形成,从而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比较辨析;阅读;感悟能力

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一种意会的过程。阅读感悟是阅读中一种比较高级的能力,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较为强调的一种能力。“感悟”既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也已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关注的热点。

一、 在删换比较中体会词语,提升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用词确切的语言范例,需要我们引导孩子体会这些用词的贴切和精妙,领悟用词需要精心选择、反复锤炼的道理。如何让孩子体会到这些词语的精妙之处?可以使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来替换文本中的相关词语,进行必要的比较辨析,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词语的整理和积累,重要的是通过比较体会到文本语言的权威性和借鉴性,在这种精当的词语的熏陶下,促进了学生对词语表现力的感悟。

比如《颐和园》一课中体会“滑”一词的教学:

师:请你把昆明湖向大家介绍一下。师:听了他的介绍,你能用一个字来说说你眼里的昆明湖是什么样的?(静、美)师:你从哪句话中体会出来的?(指导读“慢慢地”“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生:老师,这句话中游船、画舫为什么用“滑过”,而不用“划过”?

师:问得好!比较一下,如果将这句话中的“滑”字换成“划”字行吗,为什么?“划”可组什么词?(划船)运动会中有一项比赛,就是划船,要想取胜,就得怎么办?(用力,要用力,水面上就要留下痕迹)“滑”可组什么词?(滑冰)滑冰在哪滑?(冰面上、光滑的水泥面上)师:现在游船在水面上滑过,说明什么?(昆明湖很静)作者这个字用得多好呀!“滑”字和“划”字,同样的读音,却营造了不一样的感觉。通过换一换,让学生比一比,就能感受到“滑”一字的精妙之处在于更体现了昆明湖的平静。

二、 在前后比较中体会写法,提升学生对文本表达的感悟

教材充分具备了比较的因素。单就一篇课文而言,其中就有许多相互联系的内容和可比的素材。教学时如果能把这些内容挖掘出来进行比较辨析,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还能领会其写法上的绝妙特点。

比如《少年闰土》一文把一个聪明、健康、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展示给读者。课文一个显著的写作特点,就是将两个孩子——“我”与闰土对比起来写。闰土知道的事多,会干的活多,知识丰富,而“我”却“素不知道天下有如许五色的东西”;闰土生活在海边农村,而“我”却生活在“只看见高墙上四角的天空”的高墙大院中……课文对闰土的描写较为详尽,但对“我”的描写却只有只言片语。因此笔者引导学生挖掘了文中潜藏的语言素材,展示一个完整的“我”,并与闰土进行对比,来突出人物各自的特点。教学时围绕着:“闰土是怎样的孩子?”“与闰土相比,‘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呢?”“为什么同是少年,‘我和闰土相差会如此巨大?”这三个问题展开,通过这一研读比较,不但完整展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挖掘了人物特点形成的根源,更重要的是体会了作者的表达方式,也培养了学生概括、归纳、比较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无论是巧妙的构思,还是精巧的谋篇布局,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需要我们教师能挖掘出教材中的可比因素,并组织引导学生采用比较辨析的学习方式,在比较辨析的研读过程中感悟到文本表达的精髓,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提升阅读的感悟能力!

三、 在异同比较中体会主题,提升学生对文本意境的感悟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指出:只有比较,才能为“求异”打开通道,在“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中切磋推敲,以达到发展语言、激活思维的目的。研究内容的异同之处,进行比较辨析,可以深刻揭示其所蕴含的不同含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其意味深长的意境。阅读文本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相同的语言结构,这对教学而言,当然是一种有效资源的存在。所以,把握这些相同的语言结构,设计巧妙的理解平台,就能促成学生把握文本的主题,从立体的文本中促进意境的形成。

《唯一的听众》一文中“平静”一次共出现了三次,尽管其字面上并无不同,但所表达的意思有着很大的区别。为了能使学生准确地理解这三个“平静”,笔者运用比较辨析,让学生在相同的语言中领悟出了不同的内涵。笔者抓住“老人為什么一直保持着‘平静的神态?”这一问题来教学。“平静”第一次出现是当作者第一次在小树林里拉琴,遇到老人时,“我”处于十分羞愧的场景,老人为了避免我的尴尬,故作平静之态,这种平静是默默的鼓励。第二次出现是当“我”有了几份信心,之后每天去练琴,她看到了,也是一脸的平静。这种平静之下,是老人对“我”的鼓励,给“我”勇气和力量,同时也是老人一直维护着自己善意的谎言,可谓是用心良苦。最后一次当“我”演奏出了真正的音乐时,老人慈祥而又平静的眼神,这是一种赞赏,这是一种欣慰,这更是一种鼓励。同样的“平静”,不一样的内涵,联系起来比较辨析,将原本不相关的段落联系起来,使整个教学深刻有力,自然顺畅。学生在这样的比较辨析中,就能充分感受到“鼓励”带给人巨大的作用,并能联系生活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平静”这个意象。同时也促使他们能仔细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微妙情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阅读文本,没有感悟,就没有收获。要有阅读收获,必须理解文本,必须感悟文本。学生阅读理解与感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培养。在比较辨析中,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可以在无形中得到提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

曾祥玉,重庆市,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
例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浅析小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高中化学的基本教学方法:阅读、实验与探究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探究性阅读教学探索
浅谈农村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现状和优化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