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以湘教版七年级“南亚”教学为例

2018-02-07 01:45潘晓儿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南亚板书导图

潘晓儿

(福鼎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福鼎 355200)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地理课程要基于生活中的地理,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基于此,寻求一种能够有效组织知识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成为新课标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思维导图契合了新课标的这一要求。

思维导图是由20世纪60年代托尼·博赞的一种笔记方法演变而来的,最初是用于提高知识记忆效率。它是对思维过程的一种呈现,是以经过加工后的发散性思维表达的图形技术,来改善人的行为表现,使学习者能够借助其来提高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借助思维导图所厘清的思维脉络来提供自己或他人回顾整个的思维过程。目前已有一些学者针对其在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相关的探讨和实践,从中发现思维导图的确可以在教学中产生积极影响。将思维导图引入区域地理教学,应用于地理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诸多环节,应是积极探索以增加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二、区域地理“教与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面临的问题

区域地理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零散,学生要进行识记较为困难。厘清区域地理知识点间的关系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但传统的学习方法,学生主要是对知识点做简单“复制”“粘贴”式的堆砌识记,无法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明晰的思路和一条识记的主线,对区域地理的掌握起不了实质性作用。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更多的是接受“填鸭式”的学习,对知识进行碎片式地死记硬背。由此,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对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体框架难以把握,找不到课堂中知识的重点、要点、难点,学习事倍功半,不见成效,课堂结束后只留下对知识点的“眼熟”印象,并不能清晰、完整地掌握内容。如此往复,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会逐渐减少,对区域地理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渐变淡,甚至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致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师教学遇到的问题

学生对知识点难以掌握,课堂上经常性地表现出开小差等现象,对于课堂本身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面临该种情况时,往往不知所措。而出于教学任务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束缚,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教,关注的是教学内容的本身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略了学生的课堂反应,结果导致教师对知识点不能做更深一步的详细解析,这样势必影响地理教学的效果。

三、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选择义务教育教材七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第七章第二节“南亚”部分为案例,对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予以探讨。

(一)“学”中应用

对于繁多、极易混淆、记忆困难的知识点,思维导图的建构可以很好地解决该问题,特别是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而言。学生可以通过对教材中已学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关系的梳理,来构建思维导图,并借此来厘清各个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从而增加对知识点的整体感知程度。

以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了解地区”预习思维导图为例(图1),该思维导图主要包含对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梳理和新知识的重点、难点的提取。本章是世界地理“认识区域”中的部分,在“认识区域”的知识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是以前面“认识大洲”部分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依托,对相关信息和知识进行了充实和提高,又对后面“走进国家”部分起到了铺垫作用。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本章节内容的整体预习,学生可以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认知有所提高,这有助于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的掌握。同时,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充分调动起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将有很大的帮助。

图1 基于思维导图的“了解地区”知识结构

(二)“教”中应用

在“南亚”教学应用中,思维导图贯穿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及板书等环节。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为学生形象地展示课堂知识点,学生从整体框架中掌握了重、难点,提高了学习和教学效率;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式学习,学生可以尽情地讨论、交换意见,思维得到发散式的扩展,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1.教学设计框架

基于思维导图而设计的教学设计框架(图2),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掌握学情、教材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性提炼,提取关键词、句,才可以进行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

基于思维导图而设计的“南亚”教学过程(图3),是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进行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则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循序渐进的思维导图,来开展小组合作形式的探究活动。这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来进行各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理念。这个过程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依据教师的教学思路导图来展开讨论。就“南亚第1课时”部分的教学内容而言,主要是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例如:活动探究1——“南亚·印象”,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探究的平台,营造了更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使学生快乐学习。“南亚第2课时”部分中,穿插了“情境模拟”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运用知识。总之,思维导图式教学过程的思路更为清晰。

图2 基于思维导图的“南亚”教学设计框架

图3 基于思维导图的“南亚”教学过程

3.板书设计

板书对于教学过程起着辅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作用。以“南亚”部分的传统板书与基于思维导图式板书的对比为例(图4),可以发现,传统板书主要是对“位置与国家”“三大地形区”“宗教与社会”“一年分三季”“人口与经济”五大部分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垂直的、扁平的、直线的罗列式呈现。而思维导图式板书则通过对知识点的重新整理,来构建知识结构,从而呈现了知识点之间的发散的、立体的、开放的关系。思维导图式板书对知识点间纵向与横向联系的双重呈现,对于学生的思维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引导作用,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图4 基于思维导图的“南亚”板书设计与传统板书对比

四、结语

思维导图作为发散性思维表达的图形技术,对于厘清思维脉络,提高知识的记忆效率具有显著作用。一方面,对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依据学生的反应来实施教学步骤,运用视频短片、小组合作、情境模拟等多样化的形式来开展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趣味课堂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将思维导图与区域地理教学相结合,将思维导图有针对性地运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的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掌握繁多且易混淆的知识点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进一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与此同时,课堂氛围以及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

[1]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8).

[2]唐敏,杨成.思维导图在培养中学生物理发散性思维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2).

[3]周凤敏.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英语教师,2012(5).

[4]惠岑怿,周宜君,王文蜀,等.浅析思维导图在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

猜你喜欢
南亚板书导图
烃思维导图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中国热科院南亚所 研发成功菠萝机械化种植机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南亚》教学设计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南亚高压对西藏夏季降水的影响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