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课后服务杭州模式

2018-02-07 23:04娄仲良范诗武张媚唐艳昕
浙江经济 2018年17期
关键词:青少年服务学校

□娄仲良 范诗武 张媚 唐艳昕

课后服务包括课后托管服务和兴趣特长培养服务,不仅是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学接送难题的有效解决方式,也是原有知识性课堂的有效补充。为探索建立课后服务的杭州模式,杭州市发改委课题组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专家座谈等方式,对国内外课后服务政策及杭州市实际情况开展研究。研究发现,杭州市课后服务试点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需重点关注学校认识、经费保障、师资力量、服务内容等问题,下阶段要多层次明确服务定位、多方位保障服务经费、多形式充实师资力量、多渠道拓展服务内容,建立课后服务杭州模式。

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

“开展课后托管服务”作为杭州市2018年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8年春季学期开始,杭州市主城区有104所小学开展课后托管服务试点,多数试点学校的课后托管服务主要针对三点半放学后存在接送困难的家庭,按照政府出资、学校组织的模式,对这部分孩子托管到傍晚5点钟左右,期间不向家长收取任何费用。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学校会根据托管人数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有班级教室轮流管理,也有值日教师管理。每个学校的课后服务指导教师都以本校教师为主,且有行政值周老师专门做课堂巡视工作,统计学生到课及监督老师上课情况。

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杭州市课后服务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要以课后托管服务为主,针对学生的兴趣特长培养服务偏少。具体来看,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课后服务的认识提升问题。部分学校认为课后服务仅限于解决三点半接送孩子有实际困难的双职工家长的现实难题,对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数量实行指标式的限额规定,对未报名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采取到点关闭校门的做法。实际上,课后服务是一种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形式,学校急需提高认识,为提供学生兴趣特长培养服务创造条件。

课后服务的内容丰富问题。调研发现,学生家长更希望学校在放学后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通过开展艺体、科技创新、综合实践、经典诵读等活动,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而目前杭州市课后服务内容较为单一,以简单的自习看管为主,兴趣活动仅限于学校提供的课外阅读、球类运动、团体跳绳等传统项目,没有很好地与学校本身已有的素质拓展课程相结合。

课后服务的经费保障问题。杭州市通过财政买单的方式对课后托管服务给予一定经费保障,如滨江区试点小学的托管服务参与教师就可按课时领取补贴(以60-90分钟计),但目前补贴经费尚未全部落实。此外,若要完全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需求,聘请校外专业教师,必然大大增加课后服务成本开支,相关费用仅靠财政买单并不现实。如何有效解决经费难题,是优化课后托管服务工作的重难点所在。

课后服务的师资不足问题。学校在编教师,特别是文化课教师在完成原有教学任务的同时如果还要承担课后服务工作,就会导致其工作时间延长、教学负担增加等问题。同时,许多学校往往受限于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难以开展如机器人、3D打印等新型课程。建立课后服务专业教师队伍,不仅要依靠校内在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志愿者、校外机构专业人士等社会力量。

探索课后服务的杭州模式

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和家长的课后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探索建立课后服务杭州模式,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建立校内课后服务“1+X”模式。“1”即现在已实行的免费托管服务,由学校老师在放学后的1.5小时内看护学生开展课后活动和完成家庭作业,家长无需缴纳费用。“X”即可供学生选择的低偿性多套餐形式的个性化服务,由学校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利用学校教师或招聘校外专业人士进行兴趣特长的培养。另一方面,构建校内校外联动的课后服务体系。学生除了学校之外还可以选择去社区青少年俱乐部、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益性校外活动场所。课后服务的杭州模式可先试点后铺开,选取滨江区、余杭区等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区开展课后服务“1+X”试点,再根据试点情况不断调整优化,在试点成熟后逐步向全市推广。在此过程中,需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明确课后服务的重要性

课后服务具有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定位。课后服务中的托管服务工作立足于解决部分家庭孩子放学接送困难等问题,学校在规定义务教育时间段之外开展的便民服务措施,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在遵循学生家长自觉自愿的原则下,对残疾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亟需课后托管服务的学生群体应给予优先保障。同时,建立更加开放的学校环境和更灵活的课后管理模式,对非托管服务学生偶尔有留校需求的,采取更加包容的方式允许其自由留校,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

课后服务具有素质教育的功能定位。课后服务中的兴趣特长拓展服务是学校和家庭之外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开展这个层面的课后服务工作,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堂学习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团体生活经历,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社会性、创新性、协作性和合作性。

(二)项目带动,扩大课后服务场所供给量

加强校内课后服务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课后服务主阵地作用,因地制宜地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场地和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拓展运动训练场所、科技制作活动室、劳动技能实践场地、工艺制作教室、音乐艺术教室等,为课后服务提供充足的校内活动场所。

加快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扩大公益性校外活动场所供给,加快推进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二期改扩建工程建设,让青少年国际交流中心、体育综合楼等场馆尽快开工建设。完善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空间布局,启动萧山区、上城区青少年宫迁扩建工程。在大江东、良渚、未来科技城等新的人口集聚区增设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全面实现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15分钟交通服务圈全覆盖。

推进社区青少年俱乐部建设。通过社区青少年俱乐部的模式,加大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及设施供给。针对新建小区出台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标准,老旧小区可参考现有的老年活动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的供给标准和保障方式建设青少年活动场所。

(三)厘清关系,保障课后服务经费的合理性

建立校内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根据“1+X”模式的成本分担机制,“1”由政府设置小学生课后托管专项经费全额托底,经费使用方式可参照北京模式或广州模式(按北京模式,以生均每年700元划拨政府专项课后服务经费,根据杭州2017年56万小学在校生测算,全市每年需安排3.9亿元专项资金;按广州模式,以每生每天4元用于补贴服务教师,则全市每年最多需安排约3.4亿元,如学生实际受托生天数为全量的50%,则补贴总额相应减半为1.7亿元)。“X”由家庭合理分摊培训成本,主要承担课后服务教师聘用费用。由家长委员会和学校合理协商,并在教育部门合理定价范围下收取。同时,建立专门的校内专项账目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并定期公示经费的流动使用情况。

保障校外课后服务的低偿公益性。扩大青少年宫等校外课后服务组织提供的公益性课程惠及面,改善各区县(市)青少年宫的缺编情况,增加低偿的课后服务课程供给量。同时,推广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桐庐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合作模式,让更多的区县级青少年宫改进管理模式,利用市场机制提高课后服务课程与学生实际需求的匹配度,提高服务供给的质与量。

(四)注重创新,建立课后服务“签约教师”制度

实行校内课后服务签约教师制度。在遵从教师个人意愿的基础上,由学校甄选具有相应课后服务教学能力、精力的教师,通过学校与本校教师签约的方式,稳定课后服务教师队伍。

探索建立校外课后服务签约教师制度。搭建全市课后服务教师数字平台,坚持市教育局统筹主导,学校为签约主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课后服务兼职签约教师,各区县(市)教育部门负责社会签约教师的资质认定和有关业务培训,薪酬标准参照市青少年宫兼职教师薪酬制度。在招聘对象上,积极吸收博物馆、科技馆、中国美院、杭师大等专业人士。在学校课后服务教师不足的情况下,由各区教育局使用平台统一调配课后服务师资。

(五)丰富形式,探索建立“1+X”课后服务菜单

丰富校内课后服务的内容选择。尝试将课后服务与学校已有特色课程和自主选择课程相衔接,将学校部分特色课程安排在课后服务时间段进行,补足课后服务内容单一的短板。同时,引入刺绣、陶艺、木艺等杭州民间传统特色手工艺以及3D打印、机器人制造、计算机编程等创新实践体验课程,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加大校外课后服务的选择空间。盘活学区社会资源,充分利用文化馆、体育馆、博物馆等各种公共场馆资源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就近到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创新科技、企业发展,创新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猜你喜欢
青少年服务学校
青少年发明家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学校推介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