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动能 驱动新发展

2018-02-07 23:04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骏
浙江经济 2018年17期
关键词:动能浙江培育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林骏

充分认识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意义

从全球竞争看,加快培育新动能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题中之义,是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举措。培育新动能从本质上讲就是要给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新的动力、新的能量,这个动力可以是新科技的突破、新产业的兴起,也可以是新市场主体的崛起和发展。当前,全球范围正处在百年未遇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期,信息技术、新能源、生命科学、新材料等前沿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加速应用,对产业领域带来重要影响和重大变革,正在颠覆现有很多产业的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并加速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国家竞争格局。从历次工业革命看,一个国家要是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战略机遇,就会实现发展动能的极大增强,推动国家经济大发展甚至崛起,比如英国、德国、美国。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过去我国积贫积弱,错过了前几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所以我国绝不能丧失这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怎样才叫抓住机遇?“跟随”那不叫抓住机遇,要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关键是要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导一些赛场建设,从而使我们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可以说,谁在新动能培育工作上领先,谁就能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从国家层面看,加快培育新动能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判断既是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准确把握,也是对新常态时代特征的精准概括,更强调了转换增长动力对于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实践价值与深远意义。可见,加快培育新动能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新常态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并及时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自2016年以来,“新动能”已连续3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多次强调培育新动能,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国办发〔2017〕4号),明确指出“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专家测算,新动能对我国经济的支撑力已达30%,正在成为牵引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很显然,培育壮大新动能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法宝,更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

从浙江发展看,加快培育新动能是浙江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必然选择,是影响浙江长远发展的重点改革内容。浙江的发展之所以能处于全国前列,原因就在于过去几个发展阶段都抓住了发展新动能的机遇,比如民营经济、外贸经济、电子商务、信息经济等。新动能已成为各地争相部署的战略要点。兄弟省市纷纷加大培育新经济新动能的力度,上海、江苏、江西、甘肃、福建、湖北等诸多兄弟省市均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或方案。今年以来,省政府作出了“十大行动计划”的部署,新动能行动计划是其中之一。在区域经济竞争的新跑道上,由新经济引领新常态、由新动能驱动新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要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充分发挥浙江信息经济发展的领先优势,积极推动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加快形成。

浙江加快培育新动能已经迈出坚实步伐

近年来,浙江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八大万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谋划培育人工智能等代表未来方向的新产业,狠抓之江实验室、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大平台、大项目建设,加快培育新动能迈出坚实步伐。

“三新”经济快速成长。2017年,浙江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三新”经济增加值达到1.25万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7.1%。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853亿元,增长16.7%,占生产总值的9.4%;高技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2.2%、42.3%、39.1%和26.5%。

创新要素加快汇聚。高层次人才快速集聚,2017年,浙江引进外国专家5.1万余人次,其中高层次专家达到1.2万余人次,年入选国家外专“千人计划”人数连续第5年位居全国首位。杭州人才流入率和海归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之首。全省在册市场主体达到593万户,其中企业数196万家,成为最具发展活力的省份之一。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浙江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五位,企业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二位,知识产权和专利综合实力均居全国第四位,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总体上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全省有效发明专利突破10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7件,居全国各省(区)第二位。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技术发明一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1%。

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明显。之江实验室成立运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高标准推进,正在成为引领全省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成功创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获批国家高新区4家,累计达8家,杭州、宁波高新区综合排名居全国前列,台州、舟山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省高新区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0%以上。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浙江培育新动能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是新动能尚未占据主导地位。突出表现为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不到三成,规模偏弱,对经济增长带动力不够强。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浙江在应用创新、模式创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科技创新领域特别是基础性大科学装置、尖端研发上存在短板,与江苏、上海等兄弟省市存在明显差距。三是政府服务效能还需提升。主要包括:新经济政策不配套,物联网、超级宽带、能源互联网等基础设施需要加强,人才结构性问题以及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突出,数据信息共享面临瓶颈约束等。对于上述问题,要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突出抓好加快培育新动能的重点工作

新形势下,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战略目标,总体要求是: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阔步前进,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以重大创新为牵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以“双创”生态为关键、以大湾区为主战场、以平台项目为抓手,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突出以科技创新为牵引创造新动能。科技创新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源泉。得益于科技创新,深圳蜕变成为创新之都。一是推动一批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如推进之江实验室建设、大科学装置建设以及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海外研发中心等重量级、多层次的科创载体建设。二是推进一批名院大校建设。名院大校的缺失是浙江科技创新领域的一大“短板”(如“211工程”高校浙江只有浙江大学1所,而北京有26所、江苏有11所、上海有10所、广东有4所、山东有3所),同时也是浙江新动能培育需要重点补强的短板。三是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方面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基础研究,另一方面要推进前沿技术攻关、推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突出以新经济发展为重点加速新动能。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已进入深度调整期,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产业协作正在重塑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催生出新经济形态。对于新动能培育,新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从浙江实际看,要聚焦三个重点:一是聚焦数字经济。世界各国普遍认为,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是世界经济的未来。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超过美国、法国和德国。近年来浙江抢抓信息经济机遇,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去年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全力打造新经济大省,力争成为中国数字经济“领跑者”。二是聚焦未来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新工业标志的高端产业,如智能制造、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生物产业等;以及量子通信、航空航天、柔性电子等前沿技术催生的新兴产业。三是聚焦服务业。当前,服务业已是浙江经济第一大产业,对税收增速贡献率超过50%。在产业融合向纵深推进、新业态和新模式加速成长的背景下,发展服务经济、培育新动能正当其时。重点是大力发展工业设计、节能环保、检测检验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共享经济、创意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催生大数据服务业、金融科技发展壮大,促进中高端消费。

突出以平台打造为依托支撑新动能。平台是新动能落地的重要支撑和空间保障。整体看,浙江重点要加快推进“一湾、两区、三廊、多城、多镇、多园、多基地”建设,分别是:一是聚焦大湾区。要以大湾区为主战场,打造浙江新动能的龙头区域。二是加快建设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别是: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着力打造省内创新创业的高地,引领新动能培育壮大。三是推进三大科创走廊建设,分别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嘉兴G60科创走廊,构建全球创新资源配置体系,吸引更多国际高端人才聚集,着力打造创新集群、科创产业集群,将科创走廊率先建成面向国际竞争的创新产业高地,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走廊。四是推进一批中心城市科技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创示范基地、高新技术特色小镇等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侧重的科创载体建设,形成多层次的科创平台体系,支持新动能的培育壮大。

突出以新生产要素汇聚为抓手激发新动能。通过平台打造、服务优化、政策供给,吸引集聚以知识为特征的人才、数据和科技成果等新生产要素,深化要素集聚。一是加快企业培育壮大。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动力,全省每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已突破千户,位居全国榜首,相当于10个浙江人里就有1个在创业。众多的市场主体是浙江最为宝贵的资源。《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重点要培育千亿级新经济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扶持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发展,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二是加快人力资本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变。完善人力资本服务,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提高经济社会各层面劳动者队伍质量。三是加快数据开放共享。更好地发挥数据资源的战略作用,建设政务大数据基础平台和社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企业挖掘利用政府和社会开放的数据资源,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供给,创新服务业态,催生壮大数据服务产业。四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注重颠覆性创新和原始创新的引领作用,支持构建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科研体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建立有利于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利益分配机制,让更多前沿科技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五是加快金融服务创新。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

切实把新动能培育发展工作落到实处

《行动计划》对未来五年浙江准备在哪些领域培育新动能,培养什么样的新动能,以及如何培养新动能作了阐述和部署,提出了六个方面重点工程、33项具体任务,具体到今年又有30余项重点工作。方向定了、路线图有了,接下来的重点就是抓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当前,要突出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组织协调和统筹推进。充分发挥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健全推进新动能培育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部署落实重大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浙江省发展改革委要切实担负起牵头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经信、科技、教育、人力社保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形成同频共振、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协同推进实施新动能行动计划。各地要切实重视新动能培育,把培育新动能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导向和核心目标,把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作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和一致行动。

落实责任分工和任务分解。要抓紧出台今年的工作要点。各地要对照省里的工作要点,结合地方实际,牵头抓紧编制形成当地新动能培育的年度工作要点,编制重点工作清单,务实推进新动能培育各项工作,加快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配套。以行动计划为引领,省委省政府、省级有关单位还要积极出台相关专项领域的指导意见或政策文件,推动行动计划落地实施。各地也要加紧行动,加快出台各地新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加强省市县联动,进一步细化科技创新、人才引育、政府采购、税收优惠、试点示范等各类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和落实力度,形成上下贯通、支撑有力的新动能政策体系。抓紧建立对落实培育新动能政策措施情况和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创新情况的监督检查机制。

积极开展新动能统计监测。加强统计监测,做到心中有“数”,既是工作保障,更是目标指引。要加快构建新动能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完善新兴经济领域市场主体统计调查和监测分析制度,强化数据搜集、处理、发布和共享工作。加强对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产业融合等新兴经济活动的统计研究和核算工作,科学测算和分析评估其在经济增长、资源节约、劳动就业、富民增收等方面的贡献。建立新兴经济发展指数,发布新兴经济发展报告,为客观反映新兴经济发展趋势、科学预测预警提供支撑。加强第三方评估,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猜你喜欢
动能浙江培育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