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延山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创了新局面,开启了新征程。特别是对事关民生的民政事业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提出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强化“三民之政”意识,提升“三基工作”水平,是民政系统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十九大报告以新的高度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
强化民本之政,着力构建“大民政”格局。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充分发挥民政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着力构建“大民政”格局,破解民忧、保障民利、维护民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从实际出发,为群众解决最基本的需求,让困难群众有更多的温暖感,保障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强化民生之政,着力构建“大福利”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广大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民政部门要着力构建“大福利”格局,完善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老年人的关爱服务体系;要着力构建健康养老养生服务体系,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大力推行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和农村福利院公建民营改革,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活力。
强化民主之政,着力构建“大治理”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民主形式是人民当家做主、多方协商参与。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大治理”格局,巩固基层政权,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同治良性互动。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慧化、专业化水平,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人民在共治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民政部门要全面了解 “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特点和表现,找差距、补短板,抓统筹、促平衡。
民生保障水平不平衡、不充分。困难群众精准扶持的政策不够完善,因病、因灾、因祸等严重影响群众生活的预防救济和帮扶机制不够健全、措施不够得力,亟需建立政府救助、保险介入、慈善补充、群众互助的立体式救助体系。低保救助面不广、质量不高,低保边缘占比有待提高。社会救助扶贫兜底机制有待完善,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机制有待完善,低保兜底作用有待强化。适度普惠的儿童福利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不够健全。
公共服务体系不系统、不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健全。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短板,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还得不到满足。大部分地区面临如何用好养老服务补贴、缺乏提供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二类补贴对象扩面不够、地方配套资金不足等问题。“四边三化”青山白化整治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亟需深化殡葬改革,探索生态葬法。
基层民主治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社区协商、社区治理、城市农村社区管理水平亟需提高,村规民约制定修订工作需要加大力度。社会工作覆盖面太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需要加大力度,依法登记的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要覆盖二分之一的街道和二分之一城市社区。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新路径需要不断探索。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研精读党的十九大报告,细心领会党的十九大对民生民政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深入思考民政在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工作中的发力点,进一步推进各项民政工作的改革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要将十九大保障民生的行动指南转化成为立足岗位做好工作、强化民生保障工作的具体行动。
一是实施精准社会救助。要认真贯彻十九大关于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要求。强化社会救助在民生保障和脱贫攻坚的安全网作用,深化低保提质扩面,发挥低保兜底保障作用,适度扩大低保覆盖范围。规范医疗救助工作,加强门诊救助和对儿童、残疾人等群体的重点救助试点。全面开展“救急难”工作,规范临时救助管理。二是加强减灾救灾工作。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公众减灾意识和能力。三是打造儿童福利保障新体系。稳步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推进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建设,完善孤儿和困境儿童保障制度。
十九大报告指出,“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等。优化基础公共服务工作,必须深化改革,提升水平。
一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机构养老服务水平。完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行机制。以养老服务为中心,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手段,积极开展“智慧养老”服务。二是规范社会专项事务。规范婚姻登记、殡仪馆服务等管理工作;深入推进移民精准扶持工作,加大创业致富力度,强化移民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移民安置工作机制。三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最多跑一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高“零跑腿”事项占比,开拓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新局面。四是深化退役士兵社会化服务机制。加强退役士兵社会化服务,保障退士兵合法权益,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要“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深化基层民主治理,使基层治理既安定有序,又充满活力。
一是建立健全城乡社区治理新体系。推广社区治理新模式,开创社区治理多元参与、广泛协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二是完善村(居)民自治工作。总结推广具有衢州特色的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推行具有可复制性的典型经验做法。实施村(社区)事务审核准入制度,减负增效,切实激发基层工作活力。三是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建设一批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承接政府工作职能转移和社会重点领域的各类服务。四是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有序发展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动员人民群众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