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杰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2例(CRP≥150 mg)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6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2例(CRP≥150 mg)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腺分泌、抑制胰酶活性、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支持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27、7.57、14.90,P<0.05);观察组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综合征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590,P=0.032)。结论:急性胰腺炎早期糖皮质激素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预后,且缩短患者腹胀腹痛和全身炎症反应时间,促使患者尽快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降低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综合征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糖皮质激素;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1-0161-03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胃肠功能麻痹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胰腺局部炎症引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诱发心肺肾等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綜合征,危及患者的生命[1]。及时对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阻止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综合征发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2]。为此,本次研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CRP≥150 mg)实施早期激素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CRP≥150 mg)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6年
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CRP≥150 mg)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满足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断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3-4]。对照组患者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23~75岁,平均(49.53±3.72)岁;APACHE-Ⅱ(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6.72±3.85)分;包含胆源性患者29例,酒精性患者7例,高脂血症患者20例,其他6例。观察组患者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24~75岁,平均(49.26±3.68)岁;APACHE-Ⅱ评分(6.72±3.85)分;包含胆源性患者28例,酒精性患者8例,高脂血症患者19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及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腺分泌、抑制胰酶活性、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支持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甲基强的松龙(生产企业: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批准文号H20130301)静脉滴注,40~80 mg/d,连续治疗3~7 d。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综合征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缓解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27、7.57、14.90,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综合征发生4例,发生率为6.45%,对照组患者发生12例,发生率为19.35%,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590,P=0.032)。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促使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甚至发生出血和坏死的炎性反应,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胃肠功能麻痹等症状[5]。该病比较常见,病情具有自限性为轻症急性胰腺炎,而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出血坏死、休克、病死率高。目前临床对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梗阻因素、酒精因素、血管因素、外伤和医源性因素、感染因素及代谢性疾病因素等有较大的关联,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则可能引起急性胰源性肺衰、急性重型胰腺炎心血管的改变、急性胰腺炎肾衰、精神神经系统的改变等,危害性较大。急性胰腺炎是导致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重要因素,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又是导致发生重症胰腺炎的重要因素[6]。由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会导致大量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释放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等,继而推动急性胰腺炎向重症胰腺炎发展,因此为了确保改善患者症状,控制患者病情发展,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7]。对于是否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可以依据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危重病区学会对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即体温高于38 ℃或体温低于36 ℃,心率超过90次/min,呼吸超过20次/min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4.24 kPa,白细胞计数超过12×109/L或低于4.0×109/L或幼稚细胞超过10%,满足上述任两项标准,且排除其他已知偏离病因患者[8]。endprint
传统对急性胰腺炎治疗包含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和个体化综合治疗等,均具有一定的疗效[9]。文献[10-11]试验研究证实,糖皮质激素应用在急性胰腺炎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微循环,起到抗毒抗炎的效果。同时,可清除和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利于加快患者腹胀、腹痛症状消失和改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由于内毒素在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的病理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作用,而糖皮质激素则能够明显减弱机体对内毒素刺激的反应,提高耐受性,继而降低内毒素所引起的损害问题。另外微循环障碍作为导致胰腺进行性坏死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患者发生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改善微循环,是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12]。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胰腺炎胰腺的血流,降低腺泡损伤程度。由于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蛋白酶激活,导致黄嘌呤酶作用增强,继而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通过应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激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抑制黄嘌呤氧化镁,实现清除氧自由基的目的。
本次研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CRP≥150 mg)实施早期糖皮质激素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对抗急性胰腺炎早期强烈的炎症反应,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观察组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综合征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表明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对抗急性胰腺炎早期强烈炎症反应,阻止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所诱发心肺肾等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综合征,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早期糖皮质激素干预可以有效对抗急性胰腺炎急性期的强烈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患者预后,且能够加快患者恢复速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综合征发生率,降低危险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亮,程三放,乔万海.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7):82-85.
[2]郑建涛,周婵娟.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激素及胃肠动力的影响研究[J].北方药学,2016,13(10):107-108.
[3]沈飒,林强,赵洁,等.甲状腺激素对于早期诊断急性重度胰腺炎临床价值[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47(9):856-859.
[4]刘海龙.前列地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微循环紊乱干预的临床研究[J].哈尔滨医药,2015,35(1):36-37.
[5]邵锋,李良海.大黄通便颗粒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干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23(2):125-127.
[6]杨行建,王琛,田野,等.甲状腺激素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J].中国病案,2016,17(2):93-96.
[7]安宁,王俭,杨训,等.地塞米松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61例临床研究[J].中国药业,2015,24(23):60-61.
[8]李敏燕,萧间喜,吴燕君,等.集束化干预在急性胰腺炎疼痛管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6,21(2):185-187.
[9]雷洋,彭进,郑佳,等.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J/OL].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6,9(4):381-385.
[10]牟来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急性胰腺炎大鼠HMGB-1、TERM-1、MPO、BALF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3):1336-1338.
[11]曾凡清.早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36(5):856.
[12]尚娟,李鹏飞.大剂量地塞米松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10(1):88-90.
(收稿日期:2017-05-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