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维和警察维度探析中国维和培训话语权提升方法与路径

2018-02-06 17:41王宏刚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任务区警队维和

辛 越,王宏刚

(1.武警学院 维和培训部,河北 廊坊 065000; 2.滨州市公安局,山东 滨州 256600)

自1948年联合国向中东地区派出联合国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至今,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已经走过了70个春秋。作为联合国发挥其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方式,维和行动在当今国家间和国家内部冲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作为一项以联合国为主导的跨文化国际性军警民共同参与的非战争准军事行动,维和行动需要参与各方知悉并熟谙行动的规则、程序,对行动的背景、部署方式、指挥框架、伙伴关系等需要共同知悉的问题建立共同的认知,这就需要体系化的维和培训进行辅助和支撑。

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在经历了从不参与到适度参与再到积极参与并大力支持维和行动这几个阶段后,已经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中坚力量。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五常国家中最大的出兵和出警国,贡献了10.286%的维和摊款,排在美国之后位居第二。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9月在参加联合国维和峰会期间,针对中国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各个层面对外宣布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中国在联合国维和事务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维和事务中中国的话语权还存在极大的赤字,实得话语权和应得话语权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1]。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联合国维和培训话语权方面,中国在军警民三个维度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培训框架的整体设计、规则的制定、理念的植入、承担联合国培训任务层次的提升和培训人员走出去等方面比较分析,中国跟美国等西方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和提升空间。

一、联合国维和培训情况概述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联合国对维和培训进行了不同划分。按照培训在维和任务时间轴上的分布,联合国将维和培训分成了三个层级,即派遣前培训*这里的派遣前培训是泛指维和人员的派出前培训,既包括维和军警按照联合国要求举办的分队、单警、单兵类培训,也包括派遣国为了增强维和从业人员和未来高级别任职人员的素质而举办的各类专题和指挥官培训及研讨。、任务区任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其中,派遣前培训由出员国负责,任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由联合国总部和维和任务区的培训机构共同承担。

按照培训的性质和参与人员的层次划分,联合国维和培训分为四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围绕联合国派遣前培训核心模块及专业模块开展的分队及单个部署人员派出前的强制性培训;第二层级是针对联合国热点问题和核心议题的专题研修培训(如平民保护、性别平等、人群控制、性暴力的防护等);第三层级是针对联合国总部及任务区领导层的高级别指挥官培训(如维和任务区高级别领导力培训班,维和任务区高级行政人员培训班);第四层级是带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针对维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讨类培训[2]。

按照以上对培训的分类,联合国设置了专门的培训机构,对联合国总部、维和任务区的军警民各维度人员、会员国推荐人员组织开展各层级的培训,联合国在总部和任务区层面设有专门的机构针对维和培训进行系统的管理和实施:在纽约总部,联合国在维和行动部和后勤支持部下设了双重领导的政策、评估和培训司,其中综合培训处(Integrated Training Service)负责联合国所有人员(包括军警民三个维度)的统筹、规划和实施。除此之外,联合国日内瓦总部还设置了联合国培训和研究所(United Nations Institution for Training and Research),主要致力于通过外交方面的培训提高联合国工作效能,为会员国尤其是欠发达国家组织培训。在各维和任务区层面,联合国设有任务区综合培训部(Integrated Mission Training Center),负责任务区所有维和人员的岗前任职培训和在职培训,其中军警两大部门中,又单独设有岗前培训处(Induction Training Section),负责任务区所有军警成员的培训。

二、中国维和培训现状概述

中国对于维和培训在硬件建设和资金投入上远远超过大多数国家,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维和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对各层次派遣人员开展超标准、严要求的综合培训。公安部和国防部分别于2000年和2009年在河北廊坊和北京怀柔修建了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为维和中心)和国防部维和中心,两个中心硬件设施先进,教学配套完善,受到来往联合国高官和团组的高度评价和褒奖。

中国的维和警察培训主要包括维和单警、成建制维和警队、常备维和警队和国际维和培训四类。其中,维和单警和成建制维和警队的培训主要包括预训、派遣前培训和行前培训三类。由于当前轮换制维和警察的派遣主要采取公安部统一下达指标分包给各省(市)公安厅(局)、各边防总队的办法实施,预训一般以警队派遣单位为主体,维和单警侧重语言能力、驾驶方面的培训,成建制维和警队则针对各自将来在队中的角色定位展开培训。预训结束后,公安部将组织人员对预训学员进行选拔,通过选拔的队员有资格参加派遣前培训。派遣前培训主要侧重四方面内容:一是联合国规定的派遣前培训标准作业模块(Core Pre-deployment Training Modules)和维和警察专用培训模块(Specialized Training Modules);二是针对联合国甄选考试的应试培训(Pre-SAAT Training);三是针对任务区实际工作需求开展的情景化模拟式培训(Scenario-based Training);四是警队的团队建设培训、政治教育和忠诚教育。派遣前培训后,联合国会派员对受训人员、分队组织甄选考试,公安部根据甄选结果和任务区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人员组成警队,警队派遣前两周,统一到维和中心集结,参加集中的行前教育、三防教育和任务区工作情况等模块的培训。

为了落实习主席在联合国维和峰会上的承诺,公安部在山东东营成立了旅级编制的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警队实行装备和人员的双待命机制,其核心任务就是训练待命,随时出征。与常规轮换式成建制维和警队不同,常备警队所属人员在参加派遣前培训前后长期处于待命和常态化培训状态,对于这些人员,除了常规成建制维和警队的三类培训外,每年还要定期对没有派出或者完成任务在国内待命的人员实施针对特定任务区的复训,针对队伍新招募的人员组织派遣前培训。

维和警察的国际培训一般有三类:第一类是完全由中国组织,参训人员按照国际执法合作的实际需求通过使馆邀请,主体课程由维和中心教员承担;第二类由中方和联合国共同组织,联合国负责受训人员的招募和选拔,联合国和中方共同组织授课;第三类是完全由联合国主导的维和培训班,人员选拔、授课完全由联合国人员负责,中方只负责培训相关的食宿、差旅和文化参访等后勤保障工作。

跟警察统一归口到维和中心的归口模式相比较,军方的维和培训呈现出条块化结合的特征,军事参谋和军事观察员的派遣前培训主要由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分院负责,分队的大部队协同培训由各出兵战区负责统筹。所有派出的军事人员和分队的骨干成员在派出前都会集中到国防部维和中心参加行前强化培训。

由于民事人员没有系统的国家派遣行为*在任务区和总部任职的民事人员无非通过两个途径:第一是部委根据国际职员的岗位需要零散推荐,联合国根据岗位需求结合受聘者的经历和阅历进行招募;第二是民事人员通过联合国人员招募网站报名,直接报名竞聘相关职务,联合国根据需要进行招募。,我国尚未建立系统的基于联合国培训模块的联合国民事人员派遣前培训机制。

三、当前维和警察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0年初创至今,中国维和警察的培训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理论实战培训结合学历教育的复合型培训体系,维和中心2017年招收了第一批维和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警务硕士维和方向的专业型研究生,培训层次又有了一个质的层次上的跨越。但是,我们仍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维和警察培训中仍存在以下问题,限制了维和话语权的提升:

第一,从联合国培训框架的设计和参与具体培训内容编纂的人员方面看,中国还没有参加到联合国核心话语体系之中,没有联合国培训界认可的维和专家和学者。以2017年派遣前培训核心课程模块(2017 CPTM)修订为例,课程建设团队由来自联合国维和行动部、后勤支助部、政治事务部等9个部门的40名专家组成,但这些专家中没有一名来自中国。同时,该课程修订征求了包括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在内的36个国家和区域组织专家意见,同样,中国的专家也未受到邀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联合国的核心培训设计和规划部门没有中国雇员,缺乏人员直接参与顶层设计和方案制定;另一方面是因为缺乏具备操刀手实力的人员和国家统筹的推介活动,将中国先进的经验和观点用西方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介和推广。

第二,基于任务区实景模拟的维和警察实战化培训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从硬件设施方面分析,当前已经交付使用的模拟街区和模拟营地尚不能实现全真任务区实战模拟和独立运行的自我补给,这就给基于任务区实际情景的模拟演练带来了硬件上的缺陷。从软件上讲,当前从事维和培训实践教学的教员团队对任务区的了解大多停留在纸面上的认识和短暂且陈旧的任务区实际体验,没有形成机制性的任务区工作轮换机制,尤其是对以达尔富尔、马里和中非等任务形势险峻、派遣兵力警力集中的大任务区缺乏了解,没有任务区调研机制作保证。这就导致维和演练的情景设计理念跟不上当前最新维和形势的需求,收集的案例集中于少数几个任务区,资源相对匮乏。

第三,多层次、全方位的维和警察培训体系有待进一步扩充。从联合国的四级培训等级分析,目前我国的维和警察培训大都只停留在第一和第二层级,对于国内外高级人员的培训,对于维和整体战略的研讨以及国家整体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战略选择等核心的课程和研讨体系都有待开发,这就导致维和警察的培训始终停留在被动接受美西方主导的既定维和培训模块的层面,缺乏自主性和主导权,难以在培训领域发出中国声音。此外,中英高级维和人员合作培训项目结束后,针对归国维和警察的高级别课程尚未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的体系,这就直接影响我国推荐竞聘联合国高级职位人员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影响中国在维和事务中的话语权。

第四,全球性和区域化维和培训的合作制度有待进一步谋划和提升。当前,各国维和培训机构之间的互访交流愈加频繁,各国维和培训中心形成了资源互补、相互借力的区域性或全球性利益联盟,中心之间定期互派教员授课、互派学员参加培训,几大洲分别成立了基于各大洲的洲际维和培训协会。但遗憾的是,目前维和中心既没有跟其他维和中心建立长效的互访合作机制,也没能加入亚洲维和培训中心协会,共谋亚洲维和培训的资源整合和共享。长此以往,很容易引发教员走向两个极端。一方面,可能导致坐井观天式的自大情绪,知识更新缓慢,跟不上联合国维和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因为不了解外部整体维和培训发展的现状和整体趋势,导致人员产生技能恐慌和严重的不自信,盲目偏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第五,对维和的最新动态不能做出前瞻性、指导性的预判分析,被动地接受任务下达,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当前,联合国警察司出台了以联合国维和警察政策为中枢,以联合国维和指挥、行动、行政和驻在国能力建设及发展四大指导原则为骨架,以支撑各框架具体实施的标准作业程序、政策指南、操作手册等为血肉的联合国维和警察战略框架指南(SGF),联合国维和警察工作在派遣、培训、任务区实践和评估等方面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2017年举办的联合国维和警察甄选评估标准研讨班为例,联合国与会官员明确指出,新的甄选指南成文下发后,联合国的招募将按照战略指南的四个支撑框架以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分别进行选拔,这就对当前的维和警察培训模式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和需要,需要授课教员在上述四个支撑框架领域内有实践和理论的双重积累,基于最新的战略框架开展维和警察的选拔和培训,而当前教官团队的知识结构和经历阅历明显还不足以满足这一新形势的需要。

四、维和警察培训话语权提升路径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目前中国维和警察培训的实际情况和人员实力构成,为提高维和培训话语权,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向联合国综合培训处等培训统筹机构派驻中方人员,向联合国大力推介中方学者提出的独创概念和“东方智慧”。联合国综合培训处隶属于联合国政策、评估和培训司,处里有军、警、民三方力量,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整体框架中具有很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然而在这一机构中,警方从未有一人在此任职,导致在培训领域的影响力甚微。因此,为了提升在培训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应当全力推介符合条件的人员到这一部门任职,为国家提供一手的培训信息、资料和动态,在执行层面施加影响,配合和策应国家的整体维和战略。此外,中方学者在对维和的长期研究中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提出过“用发展和平取代自由和平范式指导联合国建设和平行动”*这是维和警察培训中心何银副教授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来的,用中国的发展理念取代当前西方的自由论调帮助非洲欠发达国家建设国家,发展和平。“用‘三个第一’*这里的“三个第一”是由公安部主管维和的孟宏伟副部长提出的“政治第一,党组织第一,思想工作第一”维和警队建队原则,这一原则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内涵,很好地指导中国警察实现了任务区期间“无遣返,无违纪,无战斗性人员伤亡”的三无记录。建队理念打造无坚不摧的维和铁军”等可以向联合国推介和分享的理念和经验,这就要求上级领导部门统筹各方资源,打通跟联合国的通联渠道,大力向联合国推介宣传和包装中方的学者和教官,把他们和他们的研究成果推入联合国的培训话语层,改变当前美国等西方国家独霸维和培训战略设计、内容编纂的现实局面[3]。

第二,建立合理规范的教员任务区工作和实地考察制度。一方面,在人员机构实现合理化配置后,实行奖惩结合的教员任职和任务区经历挂钩的人事考核和评级制度,将教员的个人进步与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时间、频次以及所在任务区的风险等级挂钩,不再把维和教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作为一种福利。另一方面,在与联合国进行充分的协调和沟通后,定期组织以教员为主体的团组赴联合国各任务区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增强教员对任务区情况的熟悉程度和一线案例的搜集整理,这有助于设计基于任务区一线实际需要的情景化实战化培训模块,软硬件建设完善后,可以将实战化培训作为维和中心的特色向世界推广,争取将其建设成为联合国维和军警民多维度的实战化培训基地[4]。

第三,克服困难,探索开展中国高级维和警察研修班的发展路径。首先,建立动态的高级人才储备库[5],明确哪些人员在哪些领域具备专长,适合哪方面的工作和任职。其次,依托维和警察高级人才库建立维和中心兼职教官、顾问库,邀请这些具有一线实战经验的维和警察参与改革后的培训工作,弥补维和中心教员实战经验方面的欠缺和缺失。再次,建议采取返聘等方式将有经验的老教员请回维和中心参与维和高级人员的授课和指导研究生开展研究学习。最后,通过邀请和返聘这两种方式组成专兼职教官为主干,返聘教员为补充的多元化梯次性培训团队,共同维和中心完成高级人员培训、维和学术层次的提升和维和智库辅助领导决策等高精尖培训科研任务。

第四,积极加入和融入世界维和培训体系的大家庭,真正实现教员和专家的走出去、引进来。通过参加每年的维和培训中心年会了解世界维和培训的最新动态和发展,通过加入亚洲维和培训协会让更多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了解维和中心的软硬件设施和教学实力,进一步加强区域间合作和资源共享[6]。通过参加上述的全球性和地区性的培训协会组织,建立常态化的维和培训合作机制,既要把先进的教学材料、教学理念引进来,把具有真才实学的维和专家请进来,也要通过输送我们的教员参与授课把我们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送出去,打造区域性国际性的名师和专家,通过提高维和中心影响力的方式进一步提高维和培训话语权。

第五,紧跟维和警察最新发展动态和形势,为即将到来的培训模式革新未雨绸缪,早做准备。一方面,要做好上文所说的兼职教官团队建设,争取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兼职教官的经济和政治待遇,鼓励和激励更多的符合条件的人员甘于乐于为维和培训贡献力量。另一方面,需要提高维和中心教员的基层任职经验和实践能力,除了将教员送到任务区开展调研和实践之外,维和中心还要打通到地方公安机关挂职锻炼的通道,将教员下放或上调到基层部门和公安部领导机关工作,通过参与一线的实际使他们更加了解公安工作的现状和实际情况,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将中国的先进警务模式用世界能够听懂的方式进行宣介和推广,更好地指导其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

五、结束语

自1990年开始向联合国停战组织派遣军事观察员至今,中国的维和培训已经历时27年,在军警民三个维度都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上的经验和成果。如何统筹和整合军警民三方的力量,实现国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长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将是接下来各方都需要认真努力的方向。占领培训的制高点,争夺培训的话语权,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在联合国多边事务中的影响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国际公务员,更是国家整体文化和外交战略的关键,是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文化大国崛起的标志和目标。

猜你喜欢
任务区警队维和
港警新开“招募中心”拉近警民距离
维和亲历记
寻味利比里亚任务区
快闪演出
联合国维和任务区 公车管理系统
联合国恩德培基地
维和女兵
海外维和
海地大地震重创维和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