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冬,黄东升
(武警学院 研究生队,河北 廊坊 065000)
“独狼”式恐怖袭击,即个人或小组为制造社会恐慌,不择手段造成破坏、人员伤亡等恶性事件的暴力恐怖活动。从“独狼”式恐怖袭击的发生情况看,“独狼”分子大多为社会失意群体、心理疾病患者或者存在人格问题的人员,以及受恐怖组织煽动而被教化的宗教极端分子。他们通过网络媒体接受极端思想并学习暴恐知识,不经恐怖组织直接指挥,独自开展恐怖行动。
近年来,“独狼”式恐怖袭击蔓延全球,给警卫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首先,恐怖袭击均带有政治企图,警卫对象理所当然会成为“独狼”分子的首选目标。这是因为恐怖袭击的目的不仅是造成大范围的破坏、伤亡,而且要利用媒体、网络扩散影响力,让更多公众看到恐怖袭击,从而达到其政治目的。国家政要的活动受社会广泛关注,恐怖袭击的矛头指向警卫对象、警卫目标能够在营造恐怖氛围、扩散社会影响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由于警卫对象的国事、国务活动接触社会广泛,警卫防范体系可能会出现漏洞。尤其是政府机构、国家领导住地、重大活动现场、国际会议场所等重要警卫目标不易保密、人员复杂难管控,致使“独狼”分子有机可乘。
“独狼”式恐怖袭击与组织体系庞大、长期谋划的恐怖袭击不同,恐怖袭击行动更加突出自主性、随意性的“独狼”特色,具体表现为动态难掌握、身份难识别、危害难控制等特点。
“独狼”分子的作案企图萌发并酝酿于互联网络。社会失意人群和宗教极端分子,通过互联网络收听或观看恐怖组织宣扬极端思想、煽动暴力恐怖的图文影音资料,很容易被恐怖组织所诱导、洗脑,自发进行“独狼”式恐怖袭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的多起“独狼”性质的暴力恐怖袭击案件,涉案人员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网络收听、观看过宣传宗教极端和暴力恐怖的音视频[1]。
全球化、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互联网以各类移动终端、数字产品为媒介融入人们的生活。然而,凡是互联网络存在的地方都有可能孕育和产生“独狼”分子,这就意味着其能够隐匿于世界任何地方、任何场合、任何群体中,可能出现在车水马龙的喧嚣闹市、人声鼎沸的活动现场,甚至可能出现在国家领导、重要外宾等警卫对象的周围。恐怖袭击作案人数越多,在谋划阶段被反恐部门侦查破获的可能性就越大。而“独狼”式恐怖袭击的筹划和实施都由单独的个体或小组完成,不依赖组织、团伙协助行动,这使得恐袭计划的筹备与落实更加隐蔽,军警部门很难提前发现并打击破获。我国警卫部门没有专门的情报机构,警卫活动所需情报资源主要依托于国家安全部门、军警情报机构建立起的信息共享网络。警卫部门要想从茫茫人海中锁定威胁警卫安全的“独狼”分子,在情报来源被动、“独狼”分子踪迹难寻的现状下,几乎无从下手。
“独狼”分子源于社会,隐匿于人群,在条件成熟之前等待契机,警卫防范体系很难将其洞察并持续监控。“伊斯兰国”在国际反恐联盟打击下为了保留恐怖势力转而改变组织模式,以“分散化”“去中心化”的发展战略,化整为零地开展恐怖行动[2]。他们除了派遣大量“圣战”参与者回归本国实施恐怖活动外,也通过社交网络号召世界各国的“圣战”支持者在本土发动恐怖袭击。分散于世界各地的“圣战”支持者、宗教极端者、社会失意群体在恐怖势力蛊惑下成为“独狼”分子,在一些欧洲国家连续发动恐怖袭击。据土耳其官方表态,俄罗斯大使枪击身亡案的罪魁祸首是一位22岁的伊斯兰激进分子,曾经是土耳其警察,在袭击发生前数月因卷入政变而被解职。青年男子之所以能够进入画廊现场假扮执勤人员,潜伏于众多警卫人员之中,毫无顾虑地暴露在媒体镜头之下,很有可能是因为其“前”警察身份以及持有的伪造证件。刺杀俄大使成功后,“伊斯兰国”最先认领了这起凶杀案。然而,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一次土耳其民间激进分子为挑拨俄土关系而实施的恶性事件。随着“独狼”分子被当场击毙,真相世人无从得知。“独狼”袭击者产生于社会人群,没有特定的组织背景,没有普遍的动机诱因,外表和行为也同普通民众几乎没有区别,防范“独狼”袭击者对于警卫部门来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
“独狼”分子这种单打独斗的袭击方式就是要凸显袭击者的个人价值,实现恐怖效应,谋求所谓的社会认可。因此,袭击者会选择明显的目标作为暴恐活动对象,任何标志性建筑、重大活动场合、人口相对聚集场所都可能成为其攻击目标,与警卫工作密切相关的政府性目标更是其偏好的重点袭击对象。历史上发生的“独狼”式恐怖袭击事件无不产生严重恶果,袭击者均深入人群以身犯险,多以枪击、爆炸、驾车冲撞等极端的残忍手段实施无差别攻击。他们不依赖团体的援助、不考虑安全撤离,这一切行为均表明恐怖袭击的成功就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为了达到目标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顾自身性命。
当前我国警卫工作已经形成规模宏大、机能健全的安防体系,但随着科技发展和时代变迁,恐怖袭击手段逐渐突破了时间、空间、维度界限,对警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现行警卫措施足以应对极端上访、政治性尴尬事件、群体性事件对警卫安全造成的威胁,但要妥善处理自杀性质的“独狼”式恐怖袭击,警卫部门也难以做到胸有成竹、万无一失。
“独狼”式恐怖袭击具有实施成本低廉、手段方式多样、空间随机灵活等多种优势,警卫部门要以“独狼”分子自身特点为出发点,从警卫防范的各个环节多角度、全方面地梳理应对思路,有针对性地拟定相应对策。“独狼”式恐怖袭击具有动态难掌握、身份难识别、危害难控制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进行交叉类比,便可归纳出“独狼”式恐怖袭击对警卫安全造成的威胁,即警卫部门难以遏制“独狼”势力扩展、难以预防“独狼”式恐怖袭击发生、应对“独狼”式恐怖袭击事件难以确保安全。从这些威胁出发梳理防范思路,警卫部门就要从孕育“独狼”分子的源头监控入手,从既有安保制度的优化方面下工夫,从“独狼”式恐怖袭击发生时警卫应急处突能力提升上想办法,严格掌控“独狼”分子威胁产生、“独狼”式恐怖袭击发生、袭击发生后减少危害等环节。笔者认为:为了遏制“独狼”势力的蔓延和防范恐怖袭击发生,必须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为了提高对“独狼”式恐怖袭击的防范力度,就要树立警觉意识,严格各项警卫制度;为了在遭遇“独狼”式恐怖袭击时能够避免危害或将危害降至最低,就要做好针对“独狼”式恐怖袭击的警卫技战术训练。
“独狼”分子多通过互联网阅读激进文章、学习暴恐技术、发布激进言论。互联网络是极端恐怖组织宣扬极端思想的媒介,也是警卫部门侦查、破获、打击恐怖活动的反恐阵地。加强对社交网站、聊天工具、交流论坛、搜索引擎等网络平台的监督管控,能够有效抑制恐怖主义思想蔓延和恐怖袭击技术扩散,从源头上扼杀“独狼”分子的滋生发展。与此同时,网络在警卫部门、安全机构的管控下能够成为发现“独狼”分子的“耳朵”和“眼睛”。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网络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智能分析。通过对网站浏览记录、聊天内容、点击频率、检索关键字、实时定位数据等网络用户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服务器管理者可以轻而易举地对特定用户的当前喜好、从事职业、所在方位甚至潜在需求进行准确判断。充分利用具有强大研判功能的网络技术,有利于警卫部门发现藏匿于人海中的“独狼”分子,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各项警卫安保制度是历代警卫人智慧的结晶,是警卫工作经过大量实践检验得出的规律性认识。警卫安保制度条框式、模块化地规范了警卫工作的各个环节与操作流程,有利于安保措施规范、严格、确切地被执行。然而,在多方单位协同安保的大环境下,警卫制度具体落实时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变通。例如,在某地的现场警卫勤务工作中,警卫部门在防爆安检工作结束后实行了全面封控,但酒店需要不断进行会场布置作业,因此未持有核心区通行权限证件的服务人员仍然携工具进入封控区域。由于出入频繁、保洁维修工具体积较大,服务人员遂通过会场侧门而规避安检。为方便会场布置工作顺利开展,警卫部门也以派遣警力现场警戒的方式对此持默许态度,场地封控制度与证件验证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在侥幸心态的驱使下,对于警卫制度的种种变通,给“独狼”式恐怖袭击的发生带来极大的隐患。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各项警卫安保制度,才能为确保警卫安全筑就起坚不可摧的防线。
一要严格落实政审制度。政治审查工作以能够接近警卫对象的人群为客体,以核准确认审查客体的政治面貌、思想动态、近亲属背景情况、刑事不良记录、身份证件真伪为主要内容,以调查结果为依据综合评定其是否具有威胁警卫安全的可能和动机,为警卫部门进行风险评估提供依据。二要落实证件查验制度。验证制度能够有效避免“独狼”分子等外部人员混入警戒区,有利于保证警卫区域内部人员纯洁、场地秩序良好,有效控制外部威胁向核心区渗透。三要落实物品安检制度。武器、爆炸物、毒品等物品,是“独狼”分子实施恐怖袭击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进入警卫控制区的人员、物品,甚至通过邮局投递的包裹和印刷制品,都要由专业人员进行安全检查,防控爆炸物品、有毒物质、放射性材料对警卫对象造成危害。四要落实保密制度。警卫对象的日常行程、活动安排、随团成员结构、防控区域警力部署等信息都应当严格保密。加强对内部人员的保密安全教育,严格按照保密要求使用各类网络终端。住地、会场等敏感区域应当安设屏蔽手段,防止电磁泄露导致的泄密事件发生。同时,完善内部监控网络,对住地内部社交舆情动态进行实时监管。
“独狼”分子在实施恐怖袭击时具备极强的突发性和灵活性,通常单独行动,采用自杀式袭击方式,使用枪击、爆炸、刀斧攻击、驾车冲撞等残忍手段,防范难度高,安全威胁大。因此,警卫部门不但要考虑如何防范“独狼”分子,而且必须充分做好“独狼”式恐怖袭击发生时的应急处突准备。警卫部门要想在“独狼”分子来袭时争取主动、抢占先机、控制局面,就必须具备与其抗衡的强大战斗力。武器装备和人员素质是战斗力生成的两大基本要素,以“独狼”分子为防范目标的针对性训练应当包括武器使用技术训练与应急处突战术训练。
武器使用技术训练不单要求警卫人员对执勤常用枪械达到“懂原理、会操作”的初级阶段,训练目的更侧重于让警卫人员达到实战中“辨情势、敢出击”的高级水平。警卫人员只有熟练掌握配备枪械的使用方法,知悉不同杀伤性武器的适用范围,在袭击发生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战斗性能,在“独狼”分子来袭时真正做到“一招制敌,一枪制胜”。其次,要与时俱进,注重非致命性武器的使用。近年来非致命性武器的发展与应用在国际治安领域可谓独领风骚。网枪、警棍、防暴电击枪等武器,便于隐藏携带、杀伤力小、控制力强,能够很大程度上弥补不同突发情形下武力适用的空白,既可以作为制敌保己的强力手段,同时也可以避免警卫手段过激、张扬,有利于缓和警卫形势。
应急处突战术训练目的在于提高警卫人员快速反应和小组协同能力,在“独狼”式恐怖袭击发生时能够克服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干扰对战术行动的影响,快速果断地按照职责分工,形成火力制敌、掩护撤离同时进行的处突模式。“独狼”式恐怖袭击往往发生在离警卫对象较近的区域,危害在数秒之内就会产生,并且警卫现场情况复杂,执勤人员关注信息量庞大,这些外部干扰因素就会导致警卫人员应激反应缓慢迟钝。如果事先对“独狼”式恐怖袭击这种极具危险的突发状况进行针对性训练,就会极大程度上避免警卫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出现不知所措、消极作为等不良应激反应。应急处突战术训练的最终效果,就是要使警卫执勤人员能够通过观察对象的神情、行为、着装、随身物品等直观信息,判断其危险程度,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以迅速、有序的应急处突行动形成攻防态势,避免警卫对象遭受危害或将危害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