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公安局港区分局,浙江 嘉兴 314201)
嘉兴港区地处上海南翼、杭州湾北岸,自2001年嘉兴市委市政府设立嘉兴港区党工委、管委会以来,港区是嘉兴最大的物流集散地,经济社会外向度高,容易受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影响,感知网络时代的急剧变化。加之港区新一轮开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暗藏其中的各类矛盾问题交织叠加、风险隐患明显增多。笔者试从嘉兴市公安局港区分局贯彻落实浙江省公安厅“云上公安、智能防控”、情指联勤指挥中心建设等系列工作部署要求出发,结合辖区治安情况和公安工作实际,就构筑一套科学、完善、全面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践探索进行总结,提出完善路径的思考意见,以供参考借鉴。
(一)安保常态化下维稳工作的迫切要求。当前,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反华势力、敌对分子从民间、网络各个层面加剧渗透,推动所谓“社会运动”,掀起“颜色革命”;三股势力不断制造暴力恐怖事件,已经从幕后跳到前台,公开暴力对抗日益加剧。嘉兴港区涉及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资社保等不稳定因素仍大量存在,一些信访难题尚未彻底解决。如何在党的十九大、香港回归20周年、第四届乌镇峰会等重大活动安保的巨大压力下,守住“港区不出事、港区人不惹事”的底线,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考虑的重点问题。
(二)大数据背景下打击防范的迫切要求。传统犯罪已被有效压低管控,但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新型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不断凸现。黄赌毒等犯罪进一步向网上转移;电信网络诈骗、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等非接触式新型犯罪大量增多;随着货币电子化,网络侵财将成为未来侵财犯罪的主流;网络贩毒、贩枪、网购违禁品等治安问题日益增多;港区毒品问题受外来因素影响难以有效抑制;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慢小”飞行器产业快速发展,成为防破坏的新难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影响社会稳定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比想象中来势凶猛;涉黑涉恶和食药环领域违法犯罪更加隐蔽,恶性案事件时有发生;大量社会治安难题不断考量着港区公安的应对能力。
(三)经济新常态下护航发展的迫切要求。港区围绕“三个年”、“四大战役”等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出台了一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政策,大征迁、大招引、大整治过程中滋生了诸多社会问题。作为全市主要的危化企业集聚地,内部安全保卫水准距反恐要求差距还很大;交通领域在开年就发生多起亡人事故,“控大防小”压力不小;乍浦镇“老街”沿街店铺业主防火意识薄弱,一些老旧房、出租房用火用电用气随意。
(四)信息化背景下提升公安战斗力的迫切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公安队伍中的少数领导和民警缺乏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自觉性,工作标准不高,业务提高不快,职业素养特别是信息化思维和应用水平亟待提升。尤其在办涉网案件方面,少数民警思路不对头、法律不熟悉、业务不精通、证据难调取的问题日益凸显。群众工作能力与现实需求差距较大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不少民警感到做群众工作越来越难,站在聚光灯下工作,当直接面对群众调处纠纷、处置警情时,会因言行不当成为激化矛盾的导火索,甚至被置于群众的对立面,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工作热情。
建立嘉兴市公安局港区分局初期,分局警务指挥体系只能基本应付一般常态下的应急处置,在应对处置重大紧急突发案事件时就显得被动乏力,存在指挥不畅、调度不力、单一作战等问题,实战效率不高,难以驾驭当前日益复杂严峻的维稳态势和治安局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挥架构不够完善。市、区两级指挥中心内设机构和职能设置不相对应,在当时“一级接处警”机制下,分局指挥中心没有设立专门的指挥调度岗位,只是依托原来承担“二级接处警”传警任务的受警室,负责查看市局实时流转的警情。大量的警情由编外人员简单应对处置,以致重大警情分局领导掌握不到,掌握不及时,容易延误战机。
(二)指挥手段不够完备。由于缺乏配套整合运行机制,调度作战效能不明显。接处警平台智能化程度低,接警工作过分依赖人工记忆和经验,耗力耗时;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建设起点低、管理应用脱节,缺乏运维保障队伍,移动车载视频长期闲置不用,指挥人员无法实时、直观掌握现场处警情况。
(三)指挥机制不够顺畅。由于当时受没有赋予指挥调度民警警力调配权、指挥调度手段不齐全等因素的制约,分局指挥中心的指令只能到达下一级处警单位(交警大队和派出所),无法直接调度处警民警,在重大警情处置过程中,警情层级传递,调度民警层层请示报告,层层传递指令,延长了处置反应时间,削弱处置效果。
(四)情报服务支撑不够有力。分局指挥中心与情报信息大队尚未建立常态化情报信息收集机制和指挥情报联动机制,导致警务信息量小,时效性差,难于从中进行深度挖掘,捕捉行动性、内幕性、指向性线索,情报信息支撑指挥能力不强,致精准指挥能力大打折扣,更谈不上合成指挥作战。
(五)警力保障不够落实。一方面,分局没有整合力量开展常态化街面巡逻。即便是零星、不定期部署在街面的派出所机动巡逻小组、分局巡特警大队,因没有向指挥中心报备,缺乏统一的通信系统,指挥中心没法实行“点对点”调度。另一方面,巡逻组人员少、巡逻的地域广,无法完全满足应急处突的需要,在遇有重大紧急警情,特别是跨区域警情时,难以迅速集结,联勤联动,容易延误战机。
2014年以来,嘉兴市公安局港区分局以贯彻落实浙江省公安厅2014年1号文件《浙江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派出所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为契机,按照“减负增效”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派出所勤务机制改革,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在乍浦派出所创新设立集情报研判、接警指挥、信息采集、视频监控、综合勤务“五位一体”的打防一体中心,使之成为情报信息引领、多功能合成、一体化运作的基层战斗实体,有力推进了派出所整体工作效能的提升。2017年,为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合成指挥、整体联动、高效处置水平,构建多警种参与、快速反应的实战型联勤指挥体系,积极践行“云上公安、智能防控”第一战略,根据上级公安机关部署要求,分局在升级完善打防一体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情指联勤指挥中心,目前已完成硬件改造和工作流程设计,警务指挥体系建设处于试运行阶段。
(一)“三大工程”推进信息化建设。主动争取港区党工委、管委会财政支持,将基础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有力地推动了基础信息化发展。一是推进情指联勤中心升级改造工程。对分局情指联勤中心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引入互联网基础资源,叠加传统的P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依托GPS监控、视频监控等平台,建立指挥调度“一张图”机制,实现对社会面和重点部位、目标防控勤务的可视化,构建动态、高效的勤务指挥和社会面防控扁平化指挥体系,为实现情报研判、决策指挥、处置行动一体化运作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推进“天网”工程。在建成820个高清社会治安监控的基础上,2017年新增高清社会治安监控140个,并协调推动综治智能安防小区600个视频建设点位布设微卡口,促使港区成为整个嘉兴地区社会监控最密集的地区。三是推进系统平台研发和推广应用工程。制定《嘉兴市公安局港区分局关于智慧派出所建设意见》,将具体建设任务概括为“建设智慧警务应用体系、构建科学实战勤务体系、扎实社会治安管控基础、营建创意创新创客的警营生态”等四个方面20个子项,排出工作日程,明确完成期限,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确保各阶段各环节的期限和进度相匹配。
(二)“四大体系”构筑一体化警务。升级改造后的指挥中心整合各类警务系统资源,为各类警情提供信息查询、视频调取、情报分析等服务,使警情接收、指挥调度、视频侦查、情报研判同频联动、应急备勤同步呼应,在实战中构筑起情报引导、等级勤务、应急备勤和装备保障四大体系,实现了一体化运作目标。一是构筑起情报引导勤务体系。创新情勤对接模式,将情报分析、信息研判、视频监控、指挥调度等警务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指挥中心接到警情后,及时利用系统平台进行后台分析研判,研判结果实时向路面警力发布,为一线勤务力量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信息支撑。二是构筑起等级巡逻防控勤务管理体系。综合评估全市恐怖威胁、涉稳预警、突发案事件、接报警情发展态势,按照不同区域和不同节点,对社会面治安巡逻防控实施等级化勤务管理,强化对人员密集场所、重点部位巡逻防控。三是构筑起应急处突备勤体系。组建应急处突预备队,实行“平时在岗工作、定期集中训练、战时建制拉动”机制。按照“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武装处突”要求,抽调巡特警精干警力,组建了应急小分队。四是构筑力量装备保障体系。在推进“210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中,着重加强指挥通信和应急处突装备建设,确保基层一线民警单警装备齐全。为提高全警在应急处突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分局抓住乍浦派出所迁建的契机,打造了现代化靶场和训练场地,实现应急处突力量“动中备、训中备、备中训”。
(三)“五大机制”提高实战化效能。紧紧围绕实战任务,整合情报信息数据资源,深化情指对接、情指联动,做到情报预警依托指挥落地更加有效、指挥处置依托情报引领更加精准。一是完善情报信息共享交流机制。先后出台信息资源采集共享总体工作方案、信息采集实施办法、公安机关信息共享规定,整合政府部门和社会单位信息资源,同步开展内部信息资源采集共享和系统整合工作。重大敏感时期内,启动公安机关与综治办、建设局、乍浦镇、人力社保局等部门情报信息共享交流机制,对重点人员开展核查管控工作。二是完善情报信息会商研判机制。围绕重大安保活动、重要敏感节点、重大案事件和舆情,完善落实常态化情报研判会商机制,做到日常警情常态研判、敏感节点专项研判、重大问题随时研判,研判成果及时流转指挥中心、转化为实战指令。2017年以来,分局通过情报信息会商研判机制及时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全区不稳定因素同比下降15.3%。三是完善“合成作战”机制。将刑侦、经侦、情报、网警、禁毒等警种资源进行整合,实行人员集中办公、手段集成共享,形成情报研判、网上侦查、资源保障和工作机制有机合成的“情报信息”工作格局。四是构建精确打击机制。一方面,强化情报主导、科技引领、信息支撑,探索情指联动、多轨研判、精准发力的定向打击模式,强化重大案事件的精确指挥、多警合成、同步上案;另一方面,加快可视化智能指挥调度系统、可视化情报分析系统推广应用,推动要素合成,将各种资源要素进行可视化标注、实景化展示,实现“一键点调”高清视频指挥系统向警种、派出所延伸,促进打防机制与信息化手段深度融合,有力提升了防控效能。五是深化区域协作机制。借助与平湖、海盐等地建立的跨区域警务合作框架协议,依托平湖等省际公安检查站,主动参与周边警务协作和区域警务合作,加强案件侦办合作、嫌疑查控合作、网上联控合作、基础防控合作、情报共享合作,形成共同打击防控犯罪的整体合力。
构筑“情指联勤”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项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场整合重组机构、优化警力配置、再造警务流程的警务改革,必须坚持情报牵引、技术支撑、基础反哺、机制保障,切实盘活警力、用好资源、做专手段、夯实基础,着力构筑全时空、多层次、宽领域、高智能的现代指挥防控新模式。
(一)深化机制,构建“大指挥”格局。立足新常态、新形势,按照大指挥、高共享、突出实战工作思路,优化机构整合,提升警务效能,切实体现“大指挥”的工作权威性。一是深化指挥机制。继续深化指挥长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细化指挥中心的实战指挥权限,树立大指挥中心权威,做大做强实战指挥体系。紧紧依托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全面推广应用110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实现精准化、可视化、扁平化指挥调度,努力把指挥中心建设成为反应快速、运转高效、协同联动、警令畅通的“司令部”“参谋部”“作战部”。二是深化社会联动机制。提请政府出台相关机制,整合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资源,依托110报警服务台,建立完善社会联动服务工作机制。在依法受理本行政区内刑事案件、治安案(事)件、交通事故、火灾事故报警的同时,对群众报警求助需要提供服务的医疗救护、城市管理、民政、供水、供电等非警务事项或突发事件,按照有关联动部门职能分工,直接通报相关联动部门。三是深化与相邻地区警务合作机制。以指挥中心为中枢,深化警务资源信息共享、警务协作、警情通报等三方面的警务合作,加强与周边公安机关点对点警务合作,形成区域严打整治高压态势和信息共享、指挥联网、整治同步、打击联动机制,遏制跨区域犯罪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四是深化完善治安形势播报预警机制。由指挥中心牵头,对可公布的研判结果,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以治安播报、警情通报、风险提示等形式公开发布,依法保障群众对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整合资源,强化“大情报”支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强化数据资源整合应用,实现防控的精确化和质效的最大化。一是建设人机结合的智能化情报作战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以优化完善研判功能、促进情报互联互通为重点,把可视化情报分析系统建成数据汇集、手段集成、权限集中、智能实用、安全可靠、成果共享的“大情报”平台。同时,打破情报资源壁垒,实现“大情报”平台与警综平台、警用地理信息平台、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及警种业务系统的数据汇集、对接联通,最大限度实现情报资源的快速流转、高效应用。二是大力推动情报信息采集工作。全面整合各部门警种采集、掌握的公安基础信息,建成覆盖全市公安业务的信息数据库。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借助开展反恐情报工作的有利时机,通过政府推动、部门共享、数据交换等形式,进一步深化政府部门和社会单位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断拓宽共享范围。密切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服务部门等沟通联系,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对寄递行业、服务中介等单位的社会信息采集。三是大力推进信息实战应用。在整合完善情报平台、警综平台等主要业务系统功能的同时,加快云平台建设,实现各警种信息流、业务流和管理流的高度融合,不断拓展“大数据+”警务模式应用范围。进一步完善与信息化应用相配套的日常工作规范和业务流程,促进民警工作方式的转型变革,提升信息化作战效能。最大限度推动资源手段和查询权限向基层开放,提高全警的数据获取和应用能力。
(三)多警联动,深化“大合成”研判。持续深化“合成作战”工作机制,紧紧抓住情报综合研判、警务实战指挥、情报合成作战等流程环节,不断创新磨合工作机制,推动情报合成研判工作落地落实、常态长效。一是推进综合研判常态化。按照“4+N”组织形式,采取“常态入驻+按需入驻”运作模式,抽调研判力量进驻指挥中心,开展常态情报信息综合研判和情报研判合成作战。遇有重大安保活动、重要敏感节点、重大突发事件等战时情况,指令相关警种部门派员参加,进一步充实加强专班力量。二是推进情报指挥一体化。在指挥中心设置情报研判指挥员岗位,全时空支撑应急指挥,做到情报研判与联合指挥无缝对接、一体化运行。情报研判指挥员与其他岗位指挥员共同承担涉警人员、车辆、地址、物品的快速查询研判;根据警情处置需要,迅速协调专门警种部门予以技术支持;实时梳理发现扬言采取极端行为、违法犯罪举报线索等突出警情,初步研判后及时推送列管列控、核查处置。三是推进合成研判实战化。把重点目标对象研判处置、服务提升打击处理绩效作为情报研判合成作战的重要内容,并将重点目标对象由红色在逃人员拓展至流入情报平台预警但未抓获的在逃人员、近年来刑侦指纹和DNA认定的未上网追缉负案在逃违法犯罪嫌疑人、纳入一级临控但长期未抓获的违法犯罪嫌疑人等,实行重点目标对象分批梳理交办,逐人研判建档,推动合成研判实战化。
(四)监巡对接,推行“大巡防”防控。按照“情报引领、人机互动、精确打防”工作思路,建立视频巡逻队,优化路面巡逻队,形成网上网下分级、分类巡逻无缝衔接、一体化运作的监巡对接工作格局。一是推进完善“大视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社会面主次干道和重要部位补充高清视频监控,并全部接入公安视频专网,建成全面覆盖主城区、容纳所有路口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确保新建视频点位全面覆盖案件高发地段和治安复杂地区,最大限度减少监控盲区。二是推进派出所情报指挥室建设。在中心城区派出所设立勤务指挥、网上巡逻、信息研判“三位一体”的情报指挥室,通过设立视频监控平台、警务调度平台、警情研判平台,紧扣情报收集、情报研判、情报运用三个环节,全面汇总社会面警情、社区走访实情、矛盾纠纷隐情等情报信息,不断强化风险评估、综合研判、情报预警等工作。与视频巡逻队实时对接,有效指导开展街面巡逻、治安防控等各项警务工作,进一步加大精准指挥、精准打击、精准防范力度。三是优化路面巡逻防控。实施城区巡逻体制重组工程,在党政机关、中心广场、客运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部位,动态投放巡特警、武警联勤力量,依托移动警务平台的数字巡警功能,与指挥中心“点对点、扁平化”对接;在城镇、街道、社区,由派出所民警、辅警以及治安力量组成路面巡逻队,与派出所情报指挥室无缝对接,推动形成巡特警、武警和各派出所巡防队两级专业巡防队伍的“大巡防”格局。建立视频巡逻与路面巡逻双向互动机制,视频巡逻队和派出所勤务指挥室监控图像研判成果通过350兆无线集群系统、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指令路面巡逻力量重点盯防,实现网上网下实时对接联动,在第一时间化解矛盾、控制事态、消除不稳定因素。
参考文献:
[1]吴鹏飞.在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理念指导下推进打防控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公安研究,2010(6):20-13.
[2]张卫华.公安情报与行动一体化研究——以北京市的做法为例[J].公安研究,2014(12):75-80.
[3]贾飞.构建情报信息主导巡防勤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8):30-32.
[4]石拓.“情报—行动”一体化探析[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5(6):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