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石化城喷薄渤海湾
——东营市石化产业逆势发展透视

2018-02-06 08:33
中国科技财富 2018年1期
关键词:东营东营市开区

编者按:山东东营,一座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的城市,伴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该市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为全国举足轻重的石油石化城。但近年来,胜利油田资源接续不足、开采成本高的问题不断凸显,在低油价冲击下一批批低效油井被迫关闭,引发了产业的广泛关注。就在不明就里的人们以为东营市就此拉开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序幕时,东营市石化产业今年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有望首次突破1000亿元,以及东营市正筹备明年举办首届国际石油化工展览会、以此为平台吹响进军全国化工园区前五强的号角,两大爆炸性产经事件瞬间吸引了全行业的目光。在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产业转型、产业接续难题的背景下,东营市为何能逆势而上、节节攀升。

转型:敢为人先领立潮头

采出100吨,90吨乃至更多的是水,目标的油气收率则不断下降,资源接续不足的瓶颈凸显,再叠加近两年国际油价大跌,国内大庆、胜利、大港、中原、江汉等众多老油田都陷入了大麻烦。受此影响,与油气开发相伴而生的炼化、化工等产业自然也可能面临着油源不足、“吃不饱”的问题,可持续发展受限。东营市作为一座因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城市,随着近年来胜利油田资源接续问题显露,当地石油工业发展式微,石化产业是否也受到了冲击和影响?

东营港经开区投资促进局、商务局局长何宝民说,“我市石化产业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和影响,反而更加健康快速发展,这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更得益于我们的产业转型走得早、调得快、抓得实。”

据了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背靠胜利油田有落地油和“换烧油”的资源优势,东营市形成了国内第一批地炼企业,当时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规模较大的地炼企业就有12家。这些地炼企业在夹缝中顽强生长,通过工艺革新和技术改造,工艺水平、产品质量、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始终勇立国内地炼产业发展的潮头。石化央企和地炼企业比翼齐飞,产业经济发展的活力、韧性和抗风险能力都非其他老石油石化基地所能比拟。

特别2015年,国家政策层面将进口原油使用权向民营企业放开,东营市的地炼企业通过关停、拆除落后装置,按要求淘汰足够规模的落后能力,就可以获得等量的进口原油用油资质,这极大地解决了东营地炼企业的原料瓶颈问题。

与此同时,东营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也是黄河三角洲区域中心港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在渤海湾西南海岸及山东省港口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东营港海域等深线密集,是渤海湾泥质海岸线建设深水大港的天然良址。近年来,东营港港口原油及成品油码头的日益完善,当地地炼企业可以便捷地引进进口原油,极大地摆脱了对胜利油田的资源依赖。如东营港经开区的4家地炼企业其进口原油都是通过码头和运输管线,将进口原油直接输送到罐区、再分输到企业,大部分产成品又直接通过东营港装船运送到长江一线和广东等地,大幅提升了运营效率、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

截至目前,东营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6900万吨,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其中,当地有10家地炼企业获批原油进口使用权,共计额度2680万吨/年原油,待审批企业6家,预计明年将达到3800万吨/年。这些进口原油指标,对于支撑助推东营市炼化产业和地炼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料保障。

如今的东营,聚集了全国1/4的地炼产业、1/5的橡胶产业、1/3的石油装备产业,人均GDP和财政收入居全国前列,成为富甲一方的石化重镇。富有活力的产业结构,精进求新求变的发展传统和氛围,不断丰富的产业链条,日趋完备的基础配套,都让东营市、东营港经开区成为吸引全国乃至全球高端石化产业集聚的一片热土。

领跑:千亿石化基地崛起

在诸多有利条件的作用下,近两年东营市虽然石油产业乏善可陈,但石化产业的表现可谓惊艳。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石化市场的全面回暖,东营石化产业捷报频传。以东营港经开区为例,今年1~10月,港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7亿元,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95.8亿元,同比增长22.5%。预计2017年全年港区固定资产投资142.6亿元,同比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1亿元,同比增长21.6%,首次跨入千亿级石化产业基地之列,实现历史性跨越。

追溯东营市逆势而上建成千亿石化基地的经验,记者从东营港经开区提供的一份材料中找到端倪。尽管当地石化产业基础良好,但当地政府对石化产业的布局规划和管理引导从未懈怠,而是在加快完善。2015年,东营市在山东全省率先实施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对化工生产企业全面开展评级评价,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和企业。2016年,为优化全市化工产业布局、提升集约集聚发展水平、加快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东营市政府又印发了《关于调整化工产业布局的意见》,确定了"1+N"化工产业布局规划。"1"主要是东营港经开区,并辐射河口蓝色经济产业园和利津滨海新区;"N"就是指符合条件的35个重点化工企业园区。

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化工产业发展的最新部署,目前东营市还在编制“三规划、一方案”。第一个规划是全市化工产业发展五年规划,根据东营现有基础和优势,找准在国内外化工产业分工中的定位,明确今后五年东营化工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重点任务、发展路径和重大项目。目前该市已委托日本三菱化学咨询株式会社负责规划的整体编制工作。第二个规划是临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将对标新加坡裕廊化工区、上海化学工业区等国内外一流化工园区,高起点规划,科学布局,整体提升。第三个规划是重点企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在全市规划中找准定位,明确今后3~5年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一个方案是全市化工产业新动能三年行动计划方案,东营港经开区正委托石油和化工规划院编制化工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五年规划和三年实施方案,将为东营化工产业加快调转升级、提前转向新发展轨道提供重要指引,引领产业发展新时代。

聚集:“高”与“优”协作和鸣

产业园区是企业的聚集区,除了园区本身的基础要素条件以及发展理念、服务配套、营商环境等,区内企业的层次水准和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配置协作,也是彰显和反映园区发展水平、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在这方面,东营港经开区内的企业同样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开发区加强与央企、国企合作,积极参加山东省各项交流推介会,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多次赴京津冀地区、浙江、江西、重庆等地开展招商活动,与中国中化集团、浙江恒逸集团、齐鲁交通集团、齐鲁交发集团、中国能建集团等单位进行了合作商谈。截至目前,共签约项目19个,签约金额235.94亿元;在谈项目13个,计划投资576.7亿元。“十三五”期间,围绕烯烃产业链、芳烃产业链的己内酰胺、尼龙66等一大批重大补链延伸项目有望陆续进驻东营港经开区,并将依托优势项目进一步发展苯乙烯、丙烯酸、PMMA、聚碳酸酯、高吸水性树脂等一大批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项目,形成种类丰富、规模领先的高端化工产业集群。

在港区内企业山东诺尔生物科技公司,年轻的总经理荣帅向记者介绍了该公司所专注的高吸水性树脂的神奇。该公司2003年创立,2012年迁入东营港区,目前年产吸水树脂20万吨、丙烯酸20万吨、聚丙烯酰胺20万吨、丙烯酰胺30万吨,是国内聚丙烯酰胺和吸水性树脂领域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民营化工企业,其高吸水树脂产品生产采用美国先进技术,产品性能完全可以与国外化工巨头相媲美,目前出口量占到总产量的一半,在世界一线品牌的婴儿纸尿裤、卫生巾等卫生护理市场获得广泛的应用。一家500来人的企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拥有专利和科技成果鉴定数十项,让我们充分见证了民营经济的活力、创造力、效率和效益。

在东营港区,不仅有越来越多的高端、优质项目集聚,也带动了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比如天弘公司的氢氰酸生产就与诺尔生物科技公司结成了对子,实现了废物的再利用和吃干榨尽。

梦想:进军“第八极”、前五强

东营港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杜振波向记者描述了港区发展的宏大远景,也分享了自己关于港区建设的理念思路。他说,国家已经确定“十三五”期间要重点建设大连长兴岛(西中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等七大石化产业基地。而东营市地处化工第一大省山东,拥有得天独厚的区域、资源、土地、产业等综合优势,将积极争取成为国家石化产业基地的“第八极”。

据介绍,目前东营市正在开展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争取工作,以卓有成效的发展业绩力争早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为后期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国家级战略支撑。

何宝民局长告诉记者,与目前获批的七大国家石化基地相比,东营市发展石化产业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基础雄厚。山东是中国化工第一省,而东营市是山东省石化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全市共有规模以上石化企业129家,一次原油加工能力6900万吨,占全省的1/3;东营港经开区投产和在建项目达到90多个,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580万吨,初步形成了基础化工原料、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经济总量居中国化工园区前十强。

二是有港口支撑。东营港建港条件优良,是渤海湾内自天津至龙口1000多千米海岸线上建设深水码头的最佳位置。2016年港口吞吐量达到5000万吨,成为环渤海地区最大的原油、成品油及液体化学品特色港口。2017年3月,山东省政府批复了《东营港总体规划》,东营港正在全力推进10万吨级航道工程、25万吨级单点系泊项目建设,着力提升东营港大吨位船舶的接卸能力,加快打造亿吨大港,提升对东营市石化产业的配套服务能力和对周边滨州、潍坊、淄博、德州等地市的辐射带动能力。

三是有原料保障。胜利油田近年来原油产量始终保持在2300万吨/年以上;中国海油东营港原油终端目前每年上岸原油500万吨/年,远期可达1500万吨/年;东营市地炼企业已获得进口原油使用资质明年可达到3800万吨/年,这都为当地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原料保障。

四是有发展空间。东营港经开区远离城区,距最近的仙河镇17千米,102平方千米的规划范围全部为国有未利用土地,且多数为滩涂、盐碱地,土地资源丰富、常住人口较少,地域空间相对独立、安全防护纵身广阔,有利于破解石化产业邻避困境,降低社会风险。

杜振波书记指出,东营港经开区总体发展思路,是聚焦石化、绿色化工等优势临港产业,向产业链的下游延伸,从做大“油头”转向做强“化尾”。坚持高标准建设,对标对标新加坡裕廊化工区、上海化学工业区等国内外一流化工园区,坚持高端、绿色、创新、智慧发展,建设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绿色循环高端石化产业园区,跻身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成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为此,东营港经开区将着力做好高端规划引领、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智慧园区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和支撑体系建设、安全环保工程、抢抓国家自由贸易港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机遇等几项工作。“我们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制定科学的项目招商和管理政策,创造最好的营商发展环境,为企业家的聚集和成长提供土壤和条件。”杜振波说。

按照东营市“一个产业,一个展会”的总体布局,2018年5月29日~31日,东营市将隆重举办首届国际石油化工展览会,并同期举办全球石油贸易峰会、全国化工高峰论坛、全国化工科普展及摄影展等系列活动,向东营石化产业隆重推向全球、面向世界。喷薄而出的东营,已经站在奋力跃升的历史关口。

按照东营港经开区的规划,到2020年,港区将形成以炼油、乙烯、芳烃一体化为基础,以多元化原料加工为补充的产业体系,达到3000万吨/年炼油、200万吨/年烯烃、200万吨/年芳烃的基础产业规模,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化工园区前八强。到2025年,形成以清洁能源、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为主体,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为特色的高端化、清洁化产业体系,打造聚烯烃树脂、聚碳酸酯、己内酰胺、尼龙66、PET等五大化工新材料千亿产业集群,建成世界一流的化工及新材料基地,进入全国化工园区前五强。届时,全国化工看山东、山东化工看东营的景象,将惊艳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猜你喜欢
东营东营市开区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吹响“冲锋号” 按下“快进键”——宁乡经开区深入开展“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大竞赛活动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三实验幼儿园儿童画
京津携手推出国家级经开区 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C919大型客机106架机转场东营试飞
湘潭经开区三所学校开工建设
The 18th century of America in the Autobiography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山东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