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0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厄尔·沃德·普拉默和张首晟等7人。
备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两位“80后”科学家——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
值得注意的是,凭借在火炸药领域的杰出贡献,83岁的王泽山继摘得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之后,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89岁的侯云德,则是我国分子病毒学、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的奠基人。
记者注意到,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发明、进步三大奖总数基本呈逐年减少趋势。特别是2015年-2017年,三大奖总数都已控制在300项以下,分别为295项、279项和271项。
“专家推荐已成为重要的推荐渠道,推荐项目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自然科学奖评审通过项目中,专家推荐19项,占比54.3%,较2016年翻了一番,而且两个一等奖项目全部由专家推荐。从技术发明奖通用奖来看,专家推荐和获奖项目,分别占到推荐总数和获奖总数的30.3%和24.5%。
说到2017年国家科技奖励的特点,获奖成果既有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项目,也有致力于改善民生的科技创新。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重大新发传染病防治的“中国方案”,向全球提供了“中国经验”;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预报及固体废物处理领域成果显著,为打造绿水青山提供科技手段……
“2017年评审通过的项目显示,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再攀高峰。”这位负责人介绍,有光学仪器和航天航空领域的两项重大成果摘得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更有武器弹药领域科技专家王泽山荣获国家最高奖。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获奖项目中,中西部地区呈现新亮点,3个创新团队中有2个扎根于西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也进一步凸显,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占81.6%,为近五年最高。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