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松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意图隐蔽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这就是德育的“无痕渗透”。文章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无痕渗透。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无痕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把教育目的在学生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也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两位教育学家的话给我们阐述了一种教育观点――无痕教育。所谓无痕教育就是把教育意图和目的隐藏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
数学是小学的主要课程,肩负着德育的重要使命,在数学学科教育中对德育的渗透更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无痕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良好习惯,提升综合素质。下面从五个方面介绍数学教育进行德育无痕渗透的方法:
一、介绍辉煌的数学历史,无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祖国,是每个民族的灵魂。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曾经创造出无数的“世界第一”,有着大量的文化遗产,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辉煌成就。利用我国辉煌的数学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数学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段,数学教师可在教授相关数学知识时“顺带”介绍我国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当小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时,必然会激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无痕渗透。如在《有理数》这一章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欧洲则早了一千多年。在教学《圆的周长》关于圆周率的计算时,告诉学生我國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约在1500年前就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7位的人,比外国人早一千一百多年……通过中国的数学史和西方数学史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数学方面的辉煌成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通过当代一些数学家(如陈景润等)的故事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奋发图强,激扬起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利用数学的内在美,无痕渗透美学教育
小学阶段学生开始懂得自我分辨是非美丑,是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机。而数学由于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等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曲线美等。数学教师可以在教授这些知识后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相关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使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只有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习数学、鉴赏数学的美、感悟人生真谛,才能陶冶出学生高尚的情操,才是美育的无痕渗透。
三、结合数学解题方法,无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数学是一门系统严谨、论证严格的学科,要求运筹有章、计算有法、应用有方、分析有规,始终要求人们不可违背数学的科学规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数学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一)、结合应用题的解题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数据、抽象推理、检验校正等方面的能力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求证方法。
(二)、结合数学计算的正确性、解决方法的简洁性、图形结构的和谐性等特点,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让学生逐步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明白有错必改,做个诚实、正直的人。
(三)、结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节约原料、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勤劳简朴、快捷高效的行为习惯。
(四)、结合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大胆求证的精神。
四、通过合作学习,无痕渗透集体主义教育
现在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独断专行,缺乏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因此,加强当代小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小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初级阶段,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合作性的学习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就可以很好地体现集体主义思想
五、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外无痕渗透德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出有关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点,将德育的进行无痕渗透。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可以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二年级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要使学生知道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能满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以及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用到;三年级教学“三步计算式题”时,可以介绍“小括号”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在运算顺序中的作用;四年级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可以介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应用;五年级教学“比例尺”时,可以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只有让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他才能真正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喜学、乐学、好学。
总之,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这是“立德树人”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作为数学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的德育点,在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悄无声息地将德育渗透,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定能产生一种“春雨润物、潜移默化”的渗透效应,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徐义海.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中[J].中国教师,2011,(12).
[2]赵云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2011,(9).
[3]杨庆余.我们应该怎样教数学[J].学科教育,200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