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对5-氨基酮戊酸经皮渗透的作用研究*

2018-02-05 03:44梁齐飞云健健杨凤元黄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光敏剂鸡冠微针

梁齐飞,云健健,杨凤元,黄熙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桂林,541001)

鲜红斑痣(port wine stains,PWS)是皮肤毛细血管的扩张及畸形,对患者容貌影响较大,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光动力疗法(photo dynamic therapy,PDT)近年来应用于PWS的临床治疗,取得一定疗效。PDT根据光敏剂使用方法不同主要分为静脉注射(如血卟啉单甲醚)和局部外用(如5-氨基酮戊酸)等,前者疗效较好,但存在用量大、费用高、代谢慢、治疗后需长时间避光、易引起光敏反应等缺点,限制了临床使用。为避免静脉注射光敏剂的缺点,局部外用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光动力疗法已尝试用于PWS治疗,但存在经皮渗透较弱的问题。基于外用药物经皮渗透的最大障碍是表皮角质层的特点,已有研究证实微针作用下表皮角质层的完整性破坏,可使药物经皮吸收增强。为提高5-ALA的经皮渗透性,设想通过微针作用来增加5-ALA渗透。因此本实验开展了微针作用于鸡冠后,5-ALA代谢产生的PpIX在鸡冠组织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5-ALA(规格118 mg,复旦张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原卟啉IX(PpIX)(250 mg,Aladdin-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抗荧光衰减封片剂(5 ml,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皮肤滚针(针长0.25 mm,苏州秀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荧光分光光度计(RF-5301pc,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倒置荧光相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半微量天平(MS105DU,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

1.2 实验动物

成年雄性莱亨鸡(动物合格证号4104035)24只,体重2.0~2.5 kg。鸡冠厚度8~10 mm,色泽红润,颜色均匀,无溃疡坏死等,实验前口服水合氯醛(2 ml/kg)麻醉。

1.3 实验方法

1.3.1 PpIX在组织内分布 取12只莱亨鸡,随机分为5-ALA组和微针联合5-ALA组,每组6只。鸡冠一侧用亚甲蓝和碘伏标记6块0.6 cm×0.6 cm区域为实验区域,对侧不做处理为自身对照。使用灭菌注射用水配制20%浓度的5-ALA,5-ALA组:实验区域放置等面积纱布2层,将5-ALA溶液滴于纱布上,塑料薄膜封包,锡纸包扎后避光放置;微针联合5-ALA组:鸡冠先用微针滚磨后,将20% 5-ALA涂抹于实验区域,避光放置。两组均在6 h内每h用皮肤环钻切取一块组织做冷冻切片,抗荧光衰减封片剂封片后,倒置荧光相差显微镜下观察PpIX分布,选择黄色激发块(BP545-580,DM600,BA610-1F),明视场对应3号滤光片,曝光指数400,观察放大×200倍图像,并拍照记录。

1.3.2 鸡冠组织PpIX含量 ①标准液的配制及标准方程确定:结合张波等[1]的方法配制标准液。Matlab多项式拟合得出标准方程:y=0.0296X4-0.1450X3+0.2751X2-0.2253X+0.0688;其中X为PpIX荧光强度对数值,y为抽提液PpIX浓度(mg/L),拟合度0.9989,曲线拟合成立。组织PpIX含量(Yt)=y×抽提液体积/组织质量(ng/g);②另12只莱亨鸡,同样随机分为5-ALA组和微针联合5-ALA组,两组处理与第一步相同,从第2~7 h每h用皮肤环钻切取一块组织,电子天平称重后放入陶瓷研钵内,加入适量液氮碾磨成粉,加入1.0 ml hepes buffer,室温下混匀,再加入1.0 ml hepes buffer,充分混匀后,移入离心试管中,加入5 ml乙酸乙酯:冰醋酸(4∶1)混合液,混匀,转速2 000 r/min离心1 min,以除去蛋白质,取上清液,并加入4 ml 0.5 NHCl,剧烈振摇、混匀,转速2 000 r/min离心1 min,静置,待充分分层后,取下层液体行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测得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pIX组织内分布

选取第1~6 h每h切取一块鸡冠组织。由于石蜡切片自发荧光强,而且在脱蜡处理中会造成PpIX丢失与荧光淬灭,采用冷冻切片后在倒置荧光相差显微镜下观察PpIX荧光分布。由于表皮层有自发荧光现象,拍摄正常鸡冠组织切片作比较,可观察到正常鸡冠表皮层有微弱的荧光。5-ALA组和微针联合5-ALA组表皮和真皮组织都观察到有弥漫性PpIX荧光分布,真皮中PpIX主要集中在血管组织周围,荧光强度随时间逐渐增强,3~5 h荧光最强,6 h开始减弱,且微针联合5-ALA组荧光强度较5-ALA组高。见图1、2。

2.2 鸡冠组织PpIX含量

图1 部分切片明视场图像和正常对照组图片 (×200)

图2 不同时间PpIX在鸡冠组织内荧光分布 (×200)

根据冷冻切片观察结果,从第3 h开始荧光强度增强,第6 h开始下降,因此选择于第2~7 h切取组织测定PpIX含量。结果显示,PpIX含量随时间增加逐渐增多,第3 h开始增多,第4 h达高峰,第5 h开始缓慢下降。微针联合5-ALA组和5-ALA组第2 ~ 7 h静息状态下产生PpIX含量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间的PpIX含量有差别(F=601.005,P=0.000);②微针联合5-ALA组与5-ALA组静息状态下相同时间产生PpIX含量有差别(F=36.997,P=0.000),且微针联合5-ALA组与5-ALA组比较每h产生PpIX量更多,说明2种不同处理方法对生成PpIX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PpIX含量变化趋势有差别(F=6.390,P=0.000),说明时间与处理方法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图3。

附表 两组各时间点PpIX含量比较 (±s,ng/g)

附表 两组各时间点PpIX含量比较 (±s,ng/g)

组别 2 h 3 h 4 h 5 h 6 h 7 h 5-ALA 组 151.94±10.33 354.68±5.33 636.27±27.55 530.66±51.91 429.23±24.51 336.02±25.26微针联合5-ALA组 180.88±7.08 389.06±6.36 689.76±41.30 643.67±36.41 470.65±22.41 381.97±8.01

图3 5-ALA组(A)和微针联合5-ALA组(B)PpIX含量不同时间变化趋势

3 讨论

1994年,我国学者吴洋等[2]研究发现鸡冠与人毛细血管瘤组织结构相似,血红蛋白和皮肤光吸收特性也基本相同,因此用鸡冠作为PWS动物模型是可行的。PWS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病理改变为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畸形。PDT是目前治疗PWS的最佳方法[3],它对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类型的PWS都显示出很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很少[4]。但是目前PDT治疗PWS常用的静脉用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MME)存在着用量大、费用高、治疗后需长时间避光、可引起光敏反应[4]等缺点,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

5-ALA是生成亚铁血红素生物合成通路中的PpIX的前体物质。PpIX是一种内源性光敏剂,当暴露于它的作用光谱后,可产生活性氧进而破坏靶细胞。李伟等[5]采用局部注射或静脉注射的方法在鸡冠中测得高水平PpIX聚集,王娇等[6]研究发现外用5-ALA PDT对鸡冠毛细血管有明显损伤,都提示5-ALA可用于PWS的治疗。PDT的效果取决于光、光敏剂和氧3个因素,在光和氧一定的情况下,提高光敏剂效果将会对PDT疗效产生重要影响。因为5-ALA的亲水和有两性离子特性,皮肤渗透存在一些障碍。为提高外用5-ALA的渗透,学者们采用了很多方法,如电离子透入、皮内注射、口服和静脉注射等。皮内注射存在着用量不容易控制和用药不均的缺点,而口服和静脉注射有潜在的副作用[7]。DONNELLY[8]等通过裸鼠模型研究发现,使用微针可以缩短应用时间和需要的5-ALA剂量,而获得皮肤中高水平的PpIX。受其启发,本研究采用微针处理后外用5-ALA的方式,研究5-ALA在鸡冠组织中合成PpIX量的情况,观察是否可促进5-ALA渗透,进而提高PDT疗效。

微针一般是指尖端直径在几十微米以下,长度>1~2 mm的微型针头。它通过短暂、可逆地破坏皮肤的致密屏障角质层,形成与皮肤垂直的微小通道,有效促进药物的经皮渗透和在特定部位蓄积[9]。通常治疗用的微针阵列长度<700μm,仅穿透角质层,不会深达神经和血管分布丰富的真皮层,故不会产生疼痛感和出血[10]。李伟泽等[11]研究发现,微针在皮肤上形成的孔道不会促进细菌进入小鼠机体引起感染,也不会引起新生大鼠皮肤损伤的基因异常表达。光镜下清晰显示,微针处理后72 h,角质层受损区会自动且完全修复,故皮肤刺激性短暂、轻微[12]。微针滚磨情况可能是实验的影响因素之一,为了最大程度减少误差,本实验由同一位操作者在相同的环境下(包括温度、湿度等),每只实验动物滚磨相同的次数,用力尽量保持一致。

本实验观察到,5-ALA代谢产生的PpIX主要在表皮层和真皮血管组织中聚集,而PWS治疗的靶组织就是毛细血管,微针联合5-ALA后再使用一定波长激光照射,将会更有效地损伤毛细血管。在实验观察的7 h内,3 h两组PpIX含量开始增多,4 h达高峰,5 h时仍有很高浓度,提示4~5 h是PDT最佳照光时间。且微针联合5-ALA组的PpIX含量与单纯5-AL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5-ALA能够进入完整鸡冠皮肤,而微针作用破坏了角质层的完整性,可以更好的促进5-ALA的渗透。

本实验是微针促进外用光敏剂渗透的初步探索,对于微针联合5-ALA后,选择多少能量及功率密度的激光照射更合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张波, 张阳德, 王绍闯, 等. 5-氨基乙酰丙酸诱导原卟啉IX在大肠癌模型大鼠血液中积聚的实验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4, 14(23): 53-58.

[2]吴洋, 吕春堂, 赵晋龙, 等. 鸡冠、肉垂与国人毛细血管瘤区皮肤光吸收特性的比较研究[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1994, 10(4):282-284.

[3]甄洁, 王颖, 顾瑛. 鲜红斑痣组织光学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5, 24(2): 95-100.

[4]苑凯华, 李勤, 张超, 等. 脉冲染料激光与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临床对比分析[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9, 38(2): 126-128.

[5]李伟, 周兆平, 桥本贤二. 5-氨基酮戊酸代谢产物原卟啉IX在葡萄酒色斑动物模型鸡冠中的积聚[J]. 中国美容医学, 2009,18(1): 60-63.

[6]王娇, 黄熙.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鲜红斑痣动物模型鸡冠的影响[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5, 48(5): 353-357.

[7]FERNANDA H S, APOSTOLOS G D, WILLIAM A F, et al.Intracutaneous ALA photodynamic therapy: dose-dependent targeting of skin structures[J]. Laser Surg Med, 2011, 43(7): 621-631.

[8]DONNELLY R F, MORROW D I J, MCCARRON P A, et al.Microneedle-mediated intradermal delivery of 5-aminolevulinic acid: potential for enhanced topical photodynamic therapy[J]. J Control Release, 2008, 129(3): 154-162.

[9]ITA K.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drugs with microneedles-potential and challenges[J]. Pharmaceutics, 2015, 7(3): 90-105.

[10]KAURA M, ITAA K B, POPOVAB I E, et al. Microneedleassisted delivery of verapamil hydrochloride and amlodipine besylate[J]. Eur J Pharm Biopharm, 2014, 86(2): 284-291.

[11]李伟泽, 张寒, 韩文霞, 等. 实体微针透皮给药的安全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 2011, 46(23): 1818-1822.

[12]ITO Y, HAGIWARA E, SAEKI A, et al. Feasibility of micro needles for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of insulin[J]. Eur J Pharm Sci, 2006, 29(1): 82-88.

猜你喜欢
光敏剂鸡冠微针
“微针”疗法命名探讨※
溶酶体靶向吲哚氟硼二吡咯光敏剂的合成、双光子荧光成像及光动力治疗
再也不怕打针的纳米微针
透明质酸钠可溶微针的制备及性能特征*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鸡冠的由来
建平博物馆藏辽代鸡冠壶
光动力治疗中提高光敏剂靶向性的研究进展
双子塔下鸡冠红
淀粉基壁材的光降解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