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这一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生产力观的极大丰富和发展,也是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句话最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视察海南时提出来的,后来又在多个场合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理解这句话,首先要搞清楚生产力是什么。生产力是人类创造文明的前提条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们判断一个制度的好坏,一项政策的得失,最根本的标准就是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平同志讲的“三个有利于”,第一条就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习总书记把生态环境与生产力紧密相连,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就讲到根上了,讲到极致了。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的自然生产力”是生产力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自然资源属于自然生产力的范畴,包含在生产力范围之内。但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受于时代局限,其所指的自然生产力,主要还是指进入生产过程、对人类劳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自然资源,比如作为基本生活资源的水、土壤、空气和作为基本劳动资源的森林、煤炭、贵金属等,而那些没有进入生产过程、对生产活动起间接影响的生态环境,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习总书记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自然生态作为生产力内在属性的重要地位,既继承并强化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观,又把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纳入生产力的范畴,将其作为生产力的内生变量与价值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生产力观的极大丰富和发展,也是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
习总书记形象地把生态环境与生产力的关系比作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现代经济发展进程中,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越好,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才的吸引力就越强。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本身就对环境要求较高,像电视面板、手机屏幕等高端电子制造业,空气清新没有粉尘、水质好导电率低等因素可以使产品的良品率提高5%-8%。另一方面,优美的自然生态也更有利于激发人的灵感、提高工作效率,这对于那些智力密集型的行业来说尤为重要。像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以及我国杭州等地,IT产业、软件业之所以那么发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生态环境宜人。而且,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本身就是最好的金山银山。习总书记强调:“现在,许多贫困地区一说穷,就说穷在山高沟深偏远。其实,不妨换个角度看,这些地方要想富,恰恰要在山水上做文章。”事实上,现在一些地方,清新的空气、宜人的气候、明媚的阳光卖出了好价钱,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理论和实践证明,保护和发展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一致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抓好了本身就是生产力。各级干部一定要坚决摒弃那种抓生态环境保护就没法发展经济、抓发展经济就没法保护生态环境的旧思维,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怎么抓都不为过的意识,舍得付出心血、付出努力,用辛苦和智慧把发展和保护统一到抓招商、抓项目等实际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