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采用现场检查+二维码协同监管模式
如何有效开展排污许可证后监管?河北省探索采用的现场监督检查+“二维码”信息化监管协同监管模式,可操作、易执行、能复制,在实践中行之有效。
河北省2017年完成15个行业1100多家企业的排污许可证的核发之后,随即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证后监管。省环保厅结合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从已发证的15个行业中遴选出火电、钢铁和玻璃3个重点行业作为突破口,在这3个行业的排污许可证按照国家要求的时间节点核发完成后,及时跟进证后监督检查。2017年8月到12月底,分4批对已经取得排污许可证的火电、钢铁、玻璃等3个行业220多家企业进行了证后现场监督检查。
现场监督检查+“二维码”信息化监管协同监管模式,就是将固定污染源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利用网络技术将排污许可证信息、在线监测实时数据加以整合,固化在二维码统一信息平台中。省里开发了以“二维码”为切入点的排污许可证后监管系统,完成了火电、造纸、钢铁等企业共3500多个主要排放口二维码标牌的安装。通过现场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方便快捷查询排放口所有污染物排放信息并动态更新。既可方便企业人员现场管理,又方便了环保执法人员现场执法信息查询,极大提高了执法效能。
现场监督检查+“二维码”信息化监管协同监管模式进行证后监管,取得了重要成果。
一是保证了排污许可证的核发质量。通过检查,发现了排污许可证填报规范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填报内容与环评、发改等文件内容不一致、与现场实际情况不一致,许可排放浓度错误,许可事项不全,错报漏报设备或排污节点,污染防治设施或处理方式填报错误、填报内容前后不一致,基本信息错误,执行标准不全,重复填报,内容描述不清、编号错误等问题,已要求各企业以专报形式将补充材料上传许可平台,保证了排污许可证的内容精准。
二是督促企业改进治理和管理水平,主动减少污染物排放。自2017年9月1日钢铁行业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通过检查企业自行监测报告,普遍存在排污节点和监测因子不全,甚至有的未达到特排限值要求;同时,还发现有的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落后不可行、污染设施运行不稳定、料场未棚化无组织排放严重、主要排放口在线监测设施安装未完成等环境管理问题,已要求企业按照排污许可证和相关环境管理要求整改到位,并将整改结果上报省环保厅。
三是衔接环评制度,实现项目全周期监管统一。核查将企业环评批复及验收情况、环保违规项目清理整顿情况及环评批复有关要求等作为检查重点。同时,对新建项目,主要核查了许可浓度、排放去向、总量等内容与环评报告的一致性,通过检查发现存在无环评审批或未列入违规项目、批建不符、久拖未验、减量替代未落实等环保手续问题,要求撤销许可证相关内容或限期改正。
四是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强化社会监督。省环保厅依据检查结果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依法处理,发现企业涉嫌无证排污、超标排污和未批先建等违法行为的,移交环境综合执法局,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这些监督检查信息及检查中发现的整改类信息,都上传在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引导社会关注和监督企业排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