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转型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设计思路与实践

2018-02-03 05:50张红祥海小娟梁宏倩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课程教学课程标准

张红祥+海小娟+梁宏倩

摘要:该文在分析了传统教学大纲已不再适合培养面向企业岗位标准人才需要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学科自身特点以及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实际情况,构建了以“岗位标准+任务驱动”的课程标准,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与标准-教学资源-实施建议6个方面进行规范化。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任务驱动;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2-0083-04

1 概述

西安文理学院是西安一所唯一的市属本科院校,当前正处于转型发展和更名升大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专业课程建设又是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基础,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专业建设都是以课程体系为主线,而课程体系又是通过每门课程来具体实现,最终要落实到课程建设上来。课程建设是基石,课程建设不好,再好的顶层设计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每门课程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讲授哪些内容等,一直以来高等学校采用课程教学大纲的方式加以规范,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明确规定本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与深度、教学内容体系结构以及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2 现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传统教学大纲存在的问题

可以说课程教学大纲是每门课程的纲领性文件,随着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已经发现传统的教学大纲已不再适合培养面向企业岗位标准的人才的需要,总体来看,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 受传统本科院校的影响,原有教学大纲更注重培养本科生和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是由该门课程的教师根据某本教材或者自己授课的计划制定的,没有经过企业工作岗位的调研,没有企业的参与和课程专家的参与,也没有经过课程组教师的共同探讨。

(2) 教学大纲与岗位技能标准不能很好地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的关联度低,专业技能与就业岗位脱节,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没有真正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如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3) 多数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上是要求严格按照教材的内容来写(具体到每章的每小节),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和教材是绑定的,并且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发展也非常迅猛,为了适应技术的发展和行业对用人单位的要求,客观上就要求教师在一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所要讲授的内容可能来自于多本教材和参考书,但是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只能按照某本教材来写,这样与日常的教学活动产生了矛盾;其次,大纲和教材绑定严重挫伤了教师更新教材适应课程发展的积极性,因为更换教材就要重新编写教学大纲,重新编写大纲就要重新安排教学进度。

(4) 教学大纲没有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相当数量的课程是有实践安排的,包括上机和实验,但是教学大纲中对上机的内容、组织方式及考核目标并没有详细的规定,这样不同的教师在教授同一门课程时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安排,也无法判定一次上机或者实验是否达到了课程的标准,这样就失去了教学大纲的指导意义。比如,按照实验大纲进行教学和实验,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和动手能力却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软件系统开发能力与社会的要求相差较远。

(5) 课程的考核与评价还是沿用旧的评价方式,有些课程在课程标准上虽然加上了过程考核,但最终还是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考核没有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

3 “岗位标准+任务驱动”课程标准的构建

为了改变课程教学大纲指导意义不强, 根据面向企业标准的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定位,采用课程标准代替原有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是对某门具体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教材编写及实施要求等要素的规定。制定课程标准就是研究课程的总体功能定位、课程目标定位,选择能达到目标的课程内容,并确立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实施环节的基本思路。课程标准目前在高职院校中使用较为广泛,但是没有统一的规范。新的课程标准将包含原有的教学大纲内容行使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职能,具有“权威性”、“综合性”及“可指导性”是各门课程唯一的纲领性文件。在制定课程标准过程中遵循基于产出的原则,产出指的是教学在学生身上产生的成果——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真正体现教育“以学生的培养为中心”。基于产出的教育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实现之需要设定毕业要求,按照毕业要求的达成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活动要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还要评估毕业要求每一条的达成度[1]。

3.1制定过程

(1) 由专业建设委员会组成统一课程标准建设小组,组长有专业负责人担任,成员有专业教师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行业专家组成,课程标准小组负责每门课程的标准制定与审核。

(2) 由课程标准建设小组选择若干個具有代表性的IT企业进行深入分析调研, 确定本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融合计算机相关行业资格标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课程新技术的发展确定课程具体内容,归纳出课程所需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并确定出课程的主要主题及学时分配比例[2]。

3.2 课程标准核心内容

3.2.1 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说明课程在人才培养标准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內容;课程目标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明确本课程知识与能力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如《Java程序设计》课程定位和目标如下:

(1) 课程定位

《Java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程序设计实例的分析和编写,使学生理解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学会用Java语言进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endprint

Java语言具有面向对象、平台无关性、安全性、稳固性和多线程等优良特性。Java语言特别适合于Internet的应用开发,是网络时代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同时Java语言有丰富的类库,可方便地进行数值计算、图形图像、网络通讯等方面的程序设计和开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接受面向对象的概念和设计方法,可以使用Java语言设计和编写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应用程序。

(2)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程序设计算法、面向对象思想、GUI、数据库、多线程、IO、网络、集合等Java编程的基本知识;熟练运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开发MIS、C/S程序,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开发过程的规范要求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养成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协议沟通能力;为后续企业级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3.2.2 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按课程达到所涉及的毕业要求列出主要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综合能力),包括课程实验内容,对所涉及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要重点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要求中。教学内容不再按教材组织,而是根据毕业要求指标安排教学主题,每个主题中有实践教学的要明确列出实践教学内容。如《Java程序设计》教学环节如表1:

各主题实践任务具体说明(注:每个单元可以列出多个任务,并注明从中选几个,供授课教师选择):

主题1:Java语言概述

任务1:使用记事本编写Java程序并编译运行

(1) 任务目的

(2) 任务描述

在JDK开发环境下载、安装与环境变量的配置完成后,使用记事本编写一个程序HelloJava. java,在控制台运行程序后,显示“Hello Java World, Im coming!”。

任务2:联合编译运行多个Java程序

(1) 任务目的

掌握在控制台中联合编译并运行多个Java程序的方法。

(2) 任务描述

在实际应用中,一个应用程序可能会由多个文件组成,这样的应用程序中包括入口程序(带有main()方法)、功能程序(实现各个功能)。

本任务的主程序为MyDemo.java,在程序运行后,会依次调用功能程序Show1.java(在方法中显示“功能程序1”)、Show2.java(在方法中显示“功能程序2”)、Show3.java(在方法中显示“功能程序3”)。

3.2.3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达到预期的毕业要求最重要的环节是各门课程的教与学。按照不同课程特点、达到预期要求和激发学习兴趣的思路, 组织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课堂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现场教学、双语教学、外聘专家讲学等。如《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如下:

1)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软件开发基础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实战式同步编写案例的形式授课,按照知识结构安排上机实践巩固,注重启发式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所有课程内容的安排均围绕学习任务的完成来展开。

3) 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任务教学法:以任务牵引,采用项目组形式,按照项目开发流程,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完成从任务分析-信息收集-计划制定-计划实施-测试反馈-评估结果-拓展思考等教学全过程,达到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2) 分组教学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组长带组员、基础好带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分组,小组间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协作、团队意识。

(3) 激励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各种创新式思维,促进学生之间智力活动的相互感染,从而开拓进取,提高学习效率。

3.2.4 考核方式与标准

考核既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帮助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与技巧;同时也是为了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并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课程考核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职业能力的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来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并让行业企业教师参与对学生的考核。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Java程序设计》考核方式如下:

《Java程序设计》课程注重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15%)+技术知识考核(85%)”组成。平时考核包括“平时作业(5%),平时考勤(5%)+课堂表现(5%)”;技术知识考核包括“实践任务过程考核(40%)+期末考试(45%)”;实践任务过程考核又包括对10个子任务的考核,每个子任务占4%,重点考核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团队协作、团队竞赛、作品展示、小组汇报、小组互评等方面的情况[3]。

3.2.5 教学资源

针对学生抽象思维差、形象思维强的特点,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料,开展教学,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教材和参考的选取,根据课程标准的主题选取国内外比较经典的教材,如果没有合适的教材,就组织本校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强的老师担任主编,编写适合课程标准的教材及参考书,近五年来自编教材12部。

3.2.6 实施建議

实施建议是指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师资配备和教学条件的要求等建议:《Java程序设计》实施建议如下:endprint

1) 师资配备建议

本课程授课教师除了具备理论知识的讲授能力外,还应有一定的Java应用开发程序的开发经验,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定期聘请企业专家或技术人员来校进行讲座。

2) 教学条件配备建议

本课程教学实施需要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教学课件。

3) 建立一支保证课程标准顺利实施的师资队伍

教师和学生是课程标准的执行者,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决定了本门的教学质量。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的能够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本科应用型人才”,自然就要求我们的师资队伍具备两个条件: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要培养出“应用型”的学生,首先我们的教师是“应用型”的,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基本上来源于教学型、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和高校应届毕业生, 这些教师的知识结构基本上是学科性的,优点是理论功底扎实, 但缺少一定的软件和硬件的开发项目的实际经验,难以胜任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需要,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保证我们人才培养符合企业标准的人才实现的关键。为此我们采取了“专兼结合,内培外引”方式来弥补师资队伍的不足。

(1) 充分发挥西安文理学院是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的优势,聘请行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担任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或兼职教师,通过参与专业建设、承担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实习、毕业设计、开设讲座等多种方式,扩充“双师型”教师对伍。目前,学院已与西安优盛数据技术公司、蓝鸥科技公司,共同制订《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联合培养专业教师。制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和《兼职教师培训计划》等文件,聘任一批学历层次高、专业职称高、业务素质好、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企业一线岗位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例如,根据课程的特点,已经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有实际工程项目经验的课程,学院聘请了企业中理论水平高,有着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来学校授课:比如13级数据库应用技术方向的《数据库优化》及《Oracle数据库基础II》就由西安优盛数据技术中心的工程师来承担教学任务。

(2) 实施迭代式“师资培训”,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根据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特点和计算机专业建设的要求,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迭代式对所有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轮训。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等多种途径每年派3~5 名教师到企业深度顶岗实践,通过一个学期的企业锻炼,直接参与行业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了解IT企业当前技术发展趋势,岗位需求,业务内容等,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同时,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向境外先进院校派遣骨干教师,学习先进经验[4]。

(3) 依托实训工作室,鼓励开展应用性项目研究。近年來,根据应用开发方向不同成立不同的实训工作室,工作室由具有丰富的项目开发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负责人,将每位专业课教师根据其特长和所授课程性质分派到相关实训工作室,目前有软件开发技术、数据库及大数据、虚拟仿真实训工作室。通过实训工作室承接校外横向项目和校企联合开发项目,通过应用性研究和联合技术攻关,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

另外,引导教师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全国程序设计及信息技术水平大赛、互联网+大赛等,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几年来,通过上述多路径打造了一支“能教会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特别是在2013年至2014年分别获批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两个省级教学团队。

4 课程标准持续改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岗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还有在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也会发现一些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所以,根据实施效果,课程标准小组会定期组织人员对课程标准进行动态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蒋宗礼.基于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本科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5(5).

[2] 李淑飞.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研究[J].教育研究,2015(2).

[3] 李淑飞,梁利姣.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J].软件工程师,2015(1).

[4] 张恒,梁晓娅 高职“双师型”计算机教师队伍现状、问题及培养对策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5(8).endprint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课程教学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