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有效猜想引领科学课堂

2018-02-02 04:34纪桂彬
神州·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

纪桂彬

摘要:著名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在科学课堂上,猜想作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如何引导学生猜想才是最有效的呢?使有效猜想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习惯,从而点亮精彩的小学科学课堂。

关键词:有效猜想;实验验证;小学科学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突出科学探究”这一基本理念,而猜想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有效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实施渠道。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猜想时,应该注重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能力等因素的分析,防止出现过高或者过低要求的猜想活动,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点亮精彩的小学科学课堂。那么,怎样的猜想才是一个合理的猜想呢?如何引导学生猜想才是最有效的呢?

一、引导有效猜想的方法

(1)经验猜想法。科学知识往往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可以引導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提出猜想。如在《光的行进》的探究教学中,让学生猜测光是沿着什么样的路线行进的?这一活动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比如夜晚时车灯的灯柱,或是投影仪射出的光柱,从而提出猜想:光是沿直线行进的。

(2)类比猜想法。根据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把信息从一个对象迁移到另一个对象的一种推理方法。常用已知的现象和过程同未知的现象和过程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相似点或相联系的地方,然后以此根据推测未知现象和过程的某些特性和规律。在讲解《水生植物》的教学中,需要学生猜测水中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可以根据前一课学校陆生植物的生长环境,从而类比推测中水生植物的生长可能也需要阳光、空气、水等条件。

(3)观察分析法。俗话说,眼见为实。当学生的猜想和判断面临障碍时,如果能把实际变化过程通过实验手段给他们展示出来,或者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无疑有很强的启发性,进而能把学生的猜想引向正确的方向。比如在《蜡烛的变化》这一课时,在燃烧的蜡烛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小烧杯,立刻,杯里起雾了,杯壁上蒙上了一层小水滴。从而猜想这一现象的原因,仔细的同学就会猜想水就是蜡烛燃烧的产物之一,从而知道蜡烛燃烧时会生成水。

(4)逆向思维法。就是从结论或现象开始,倒着思考问题,来猜想产生这一结果或现象的原因、条件,即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实现猜想。物理学史表明,逆向猜想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曾促进了许多重要物理定律的建立和发现。例如,在《研究透镜》这节课中,实验:1、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外形;2、让镜面与光线垂直,调节镜和眼睛与纸的距离,使光线最小最亮。3、使凸透镜对着窗户,调节凸透镜与白纸的距离,使窗户的影像最清晰,再用凹透镜试试。通过这三个实验,学生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猜想得出结论,认为凸透镜中间比两边厚,凹透镜正好相反;凸透镜能倒影能聚光,而凹透镜不能。

二、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

对猜想指向性和验证活动指向性的引导与点拨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科学猜想和探究的效率,因此,教师要重视对猜想指向性和验证活动指向性的引导与点拨。教师的点拨要与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点出的问题要能点拨学生的思维、“拨正”思维的方向,相机引导,帮助学生逾越障碍。如教学《植物的根》一课。

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水的高度以淹没植株的根系为宜。2.在玻璃杯中加入3——4滴红墨水。

3.把一株放置6——8小时的植物(植物失去一部分水后实验效果明显),放入玻璃杯中。

过了30分钟,学生就会发现“水少了!”由于所发现的问题是学生亲眼观察所得,所以他们异常兴奋。“为什么会减少呢?”教师抓住机会指导学生思考。“水分蒸发了”学生不假思索地说。“植物能喝水吗?它们用什么喝的呢?”教师进一步点拨引导。学生们纷纷动脑,作出了假设:根在喝水。接着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实践,想出方法来证明根在“喝”水,并且能看见根在“喝”。不少学生想出在水中加红墨水,可以清楚地看到水是根在“喝”,并渗透到根的各个部位。通过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促进猜想能力的提高。

三、让有效猜想成为习惯

当有效猜想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习惯时,学生的学习已不再成为负担,学生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变成了愿意学,有兴趣学。对于科学的有效猜想训练要从起点抓起。对于三年级刚学科学的学生,他们从未接触过科学,对它存在莫大的好奇心,教师一定要小心地呵护这种好奇心,引导他们对想要了解的知识进行有效猜想。并且能够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如游戏,实验,课外活动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他们进行有效猜想的训练,使他们从害怕猜想到愿意猜想再到喜欢猜想,渐渐能将猜想当成自己学习的一种习惯,之后当他们看到什么都能进行猜想。不过在培养学生进行有效猜想之初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从未在科学中进行猜想,因此在猜想之初,可以由教师先带领学生进行猜想,而后通过长达很长一段时间训练,从扶着学生猜想到放手让学生进行猜想,使学生养成有效猜想的习惯,从而在科学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好奇的眼睛,总能听到学生不时地提出的猜想和问题,并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论证,或者是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材料进行验证。如能达到这一步,那学生就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思维就能徜徉于猜想的海洋,无拘无束,真正实现了新课程科学教学的目标。

总之,作为老师,要多动脑筋,善提问题、巧设情境、合理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猜想,在猜想中学会“探究”。要想让有意义的猜想出现在课堂上,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教师就要适时为学生铺路、搭桥、引渡,让学生猜而有路,想而有物,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让猜想在科学课堂中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2]《科学三年级上册》 《科学三年级下册》 《科学四年级上册》 《科学四年级下册》 《科学五年级上册》 《科学五年级下册》 《科学六年级上册》 《科学六年级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
关于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探讨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让有效交流彰显小学科学课堂的精彩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