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清
(江门市人民医院,广东 江门 529000)
外耳道胆脂瘤(extem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是一种外耳道皮肤脱屑、胆固醇结晶堆积、上皮包裹所形成的囊状团块。其并非真性肿瘤,故又称为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表皮病[1]。可出现耳内闭塞感,耳鸣,听力下降(堵塞外耳道管径2/3以上时)。一旦发生继发感染则有耳痛,可放射至头部,剧烈者夜不能眠;耳内流脓或脓血,具臭味。电耳镜下检查见外耳道深部为白色或黄色胆脂瘤堵塞,其表面被无数层鳞片状物质包裹。外耳道皮肤红肿,可有肉芽。根据病史及外耳道有特征性的白色胆脂瘤团块即可作出诊断,取胆脂瘤送病理学检査可确诊。外耳道胆脂瘤延误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会压迫破坏周围骨质,甚至侵犯中耳,内耳,引起一系列的症状。本病可分为三期:Ⅰ期外耳道无或轻度扩大,局限性小凹形成;Ⅱ期外耳道明显扩大,局部囊袋形成;Ⅲ期侵及乳突或(和)上鼓室[1]。外耳道胆脂瘤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现将我科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外耳道胆脂瘤取出44例总结体会如下:
本组病例44例,年龄9~83岁,其中9~14岁4人,占9%;20~39岁17人,占38%;40~83岁25人,占53%。以中老年人发病居多,男女发病率相当,病程6个月以上。可侵犯双耳,但以单侧者多见,其中双耳发病3例,单耳发病41例。Ⅰ期患者28例,Ⅱ期患者14例,Ⅲ期患者2例。44例病例中28例进行纯音听阈测定的患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
Ⅰ期外耳道胆脂瘤较易取出,方法同耵聍取出术。合并感染时,由于外耳道肿胀,触痛明显,此时应注意控制感染,待感染稍控制后再行全部或分次取出。
对于胆脂瘤嵌顿于扩大的外耳道深部,取出较为困难时,建议患者先用3%硼酸酒精或3%~5%碳酸氢钠溶液滴耳,每天3~4次,3天后来取。操作时,耳面向操作者,取出时宜先用ENT综合治疗负压吸引机连接钝头吸管将胆脂瘤与外耳道骨壁轻轻分离,先将较易取除的部分吸出。边吸引边分离,当外耳道壁与胆脂瘤间出现较大空隙时,可用耵聍钩自外耳道壁后上方自空隙处探入,钩住胆脂瘤体轻轻将其拖出外耳道,残留的较大碎片或断裂体可用膝状镊夹取或用耵聍钩钝面拨出,也可用吸引机吸出,对于粘贴在鼓膜上的碎片可用温生理盐水自外耳道后上方缓慢冲洗,尽量将包膜和残留的上皮清理干净,减少复发的机率。感染严重、取出十分困难者需在全麻及手术显微镜下清除胆脂瘤和肉芽。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术后应随诊观察,清除残余或再生的胆脂瘤。
(1)操作前先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因外耳道胆脂瘤压迫时间长,特别是合并感染的患者,操作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且个体对疼痛耐受不同,应向患者讲解外耳道胆脂瘤取出的必要性和操作过程,并告诉患者外耳道胆脂瘤并非真正的肿瘤,以此消除其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取得患者和家属的接受和配合。告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任何不适或疼痛无法忍受的情况,都可以稍作休息再取或分次少量取出。(2)治疗前要询问病史,症状等,如有高血压,心脏病者,要监测生命体征,若有血压过高,心率异常者先控制好病情再行胆脂瘤取出[2]。也可嘱患者先用3~5%碳酸氢钠软化,稍软后分次取出。(3)操作前须观察外耳道皮肤受压的情况,有没有红肿,糜烂,胆脂瘤的深浅部位,外耳道的形状,初步作个评估。(4)认真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头部固定,操作过程中有任何不适应要及时沟通,不能随意晃头或用手来拉扯操作者的手,可口头或打手势告诉我们,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2治疗中护理
(1)若行外耳道冲洗时应注意如合并外耳道感染、或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有外耳道狭窄者,忌用冲洗法[1];冲洗液应接近体温,过冷或过热都可引起迷路刺激症状,导致患者头晕;冲洗液应自外耳道后上壁缓缓注入,若对着鼓膜冲洗会造成鼓膜的损伤,对着耵聍或分泌物冲洗,可将其冲至外耳道深部,增加取出的难度。(2)对于胆脂瘤与外耳道粘连厉害,甚至侵犯骨质,外耳道侵蚀变型,无法一次取出的,切勿强行取出,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稳,熟练,尽量以器械的圆钝面来操作,如耵聍钩等锐利器械,应将圆钝面自外耳道外侧壁进入,伸到胆脂瘤后方再转动耵聍钩,勾拉出来。耵聍钩深入时注意不要过深,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和鼓膜。(3)若外耳道胆脂瘤压迫外耳道后壁皮肤,可因刺激迷走神经耳支而引起反射性咳嗽[1]。此时应暂停操作,让患者稍作休息,等咳嗽平息后,避开该处皮肤继续治疗。(4)操作时对患者多作鼓励,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的变化。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昏眼花,四肢冰冷等虚脱症状时应立刻停止治疗,让患者平卧休息,并监测生命体征。可以给患者喝一杯热水,一般稍作休息可自行恢复,若情况严重立刻采取急救措施。
2.3治疗后护理
(1)治疗后外耳道如有损伤出血可用无菌棉签或纱条压迫3~5分钟,如出血较多可用明胶海绵或碘仿纱填塞压迫止血,2~3天后取出。(2)治疗后可涂聚维酮碘溶液减少和防止炎症的扩散。(3)胆脂瘤取出后,检查外耳道的形状,胆脂瘤清除后可见外耳道骨质遭破坏、吸收、骨段明显扩大,软骨一般无明显改变;检查外耳道皮肤的完整性,有没有肉芽生长;检查鼓膜的形态,有没有充血,内陷,如果被胆脂瘤破坏,则会导致穿孔、萎缩和粘连[1]。少数病例胆脂瘤经外耳道后壁侵犯乳突,不同程度地破坏乳突骨质,严重者并发中耳胆脂瘤,应行进一步检查或手术治疗。(4)嘱患者3~5天内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进水和游泳,不掏挖耳朵。定期复查,定期清理,防止复发。
本组病例44例术后均送病检,42例治愈,占95%,2例胆脂瘤侵犯到内耳,门诊难以清理干净,需手术治疗。外耳道胆脂瘤取出后患者耳内堵塞感消失,耳疼痛消失或明显好转,复查纯音听阈测定,听力明显好转。其中3例因未能遵嘱定时复查,定时清理,一年后复发,占7.1%,需门诊再次治疗。
病因尚不明确,观点不一。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外耳道皮肤受到各种病变有关,如耳外伤、耵聍栓塞、异物、炎症、真菌感染、手术等的长期刺激,而使外耳道皮肤上皮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局部皮肤生发层中的基底细胞生长活跃,角化上皮细胞脱离异常增多,并且由于外耳道受到不良刺激产生慢性充血,导致狭窄,使得脱落物向外移行排除受阻,便堆积于外耳道内,形成团块。久之团块中心便会腐败、分解、变性,最终产生胆固醇结晶。此外也与局部的引流,湿度密切相关[3]。外耳道胆脂瘤主要包括阻塞性、先天性、医源性、自 发性和外伤性等,其中以自发性外耳道胆脂瘤为主。绝大部分外耳道胆脂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可对鼓 膜松弛部造成压迫,或对外耳道后壁造成破坏引起严重并发症[4]。外耳道胆脂瘤有复发的机率,所以患者要特别注意治疗时的养护和痊愈后的保健工作。积极治疗外耳道的湿疹、慢性炎症、真菌感染,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洁。戒除挖耳等不良习惯,因经常掏挖耳朵,器械没经过消毒,极易将细菌,霉菌,真菌等带到外耳道中,在掏挖的过程中也容易造成外耳道损伤引起不适。耳痒时不要搔抓,需在医嘱指导下用药。有耳闷胀,堵塞感,两侧听力不平衡时,应及时就诊,防止分泌物或耵聍堆积。游泳前最好到医院检查外耳道的情况,分泌物堵塞并发炎症时禁止进水。治疗后扩大的外耳道,形成囊袋样凹陷,外耳道上皮脱屑和耵聍不易自行排出,极易积聚于此,引起复发,故外耳道胆脂瘤取出后嘱患者三个月到半年复查一次。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外耳道胆脂瘤清理过程中,因个体耐受不同,清理过程中难免会有上皮碎屑残留,只要做到定时复查,定时清理,复发的机率也会大大减少。对于Ⅱ期外耳道胆脂瘤清理后所留下囊袋样凹陷可行外耳道成形术处理。Ⅲ期外耳道胆脂瘤则需要EACC 清除术、外耳道成形术和改良乳突根治术三种术式治疗[5]。外耳道胆脂瘤取出虽是门诊常见的治疗,但操作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故护士应熟练掌握外耳道的解剖结构和鼓膜的形态结构。外耳道胆脂瘤患者一般病程较长,并伴有外耳道堵塞感,不同程度的疼痛来就诊。因此患者心情焦虑,担心,紧张,对疼痛的恐惧,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使治疗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