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认知视阈下的英语幽默探析

2018-02-01 11:40:06
关键词:歧义谐音话语

孙 叶 红

(山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淄博255000)

一、引言

语用学是语言学、哲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1]12。语用学“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context)来理解和使用语言”[2]1。也就是说,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是语用学研究的核心,语用学的任务就是研究特定情境中特定话语的使用规律及其产生的特定交际功能。从语用学的角度看,人类在动态的语境中对语言的判断和理解必然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单就词汇而言,许多词不仅有字面意义,还有蕴含意义。而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并不总是单纯地表达词的字面意义,而听话人需要透过上下文的语境正确地判断理解,然后做出准确的回应,才能达到实际的交际意图。同时,言语交际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往往受语境中的交际场合、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如何在动态的语境之中及时获取正确的信息,从而达到顺畅的交流目的成为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为交际行为中一种常见但又特殊的语言现象,英语幽默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社会交际行为之中,如文学作品、情景剧、报纸及日常生活会话等。英语幽默的生成和理解与语境密切相关。语境是言语幽默生成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Palmer 指出:“在幽默的产生过程中,幽默产生者与其接受者、幽默感、信息以及语境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任何事物本身并不幽默,幽默只存在于接受者的认知过程。”[3]163因此,幽默的产生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情况。想要正确地理解幽默,必须将语言符号信息置于动态的语境之中。以此来看,语用学为言语幽默的生成研究提供了重要理据。国内外众多学者大多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幽默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规则。本文在语用认知的基础上,立足语言实践探讨英语幽默的表达方式,进而分析英语幽默的生成机制及理解过程,以帮助英语学习者增强对英语幽默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幽默及其语用功能

英文“humor”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文,意为“体液”。王国维先生于1906年首次将“humor”一词引进中国。1924 年 5 月 23 日,国学大师林语堂在《晨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将英文humor译成幽默,将其解释为语言和行动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林语堂的翻译方法被世人所认可,一直沿用至今。关于幽默的定义一直是众说纷纭,林语堂解释道:“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4]《朗文当代英语字典》把“humor”一词解释为“something which arouses amusement, laughter.”[5]523《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humor”下的定义是“quality of being amusing or comic.”[6]726由此可见,西方词典把“乐趣”作为判定幽默的重要标准。

在话语交际中,我们不难发现,幽默的特点就是善于巧妙揭示事物内在的矛盾,造成一种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令人回味悠长的境界,使人在会心的微笑中,或情绪改变,或使人明理、增长智慧。它可以纯为逗乐,也可用于善意的讥讽。会话幽默的特点不仅是语言简练、情节婉转、妙趣横生,同时也能从多方面、多层次反映出语言的特征和规律。英语会话幽默同样具有上述特点。

英语幽默主要有情景幽默和言语幽默两种。幽默的主要生成方式是言语交际行为。幽默可以故意为之,也可以在语境中自然产生。幽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受时间、空间、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说话人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7]64。换言之,幽默的语言环境具有动态性。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如音、语法、语义,许多情况下是说话者故意说出与特定语境表面上不相干或不相关的话语,甚至故意提供模糊信息制造歧义,听话人则通常需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揣测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幽默是一种听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意欲表达的意义不同的“语用失误”[2]205-206。语用失误正是语用学在幽默中的体现。

Meyer指出:“幽默作为一种语言魅力或一种心态,既难以创造又难以把握,所以研究起来很难。”[8]76-88通常情况下,话语本身并不幽默,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产生幽默的效果。那么,同样一则幽默故事,为什么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一读就心领神会,忍俊不禁,而我们学了很长时间英语却很难体会呢?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我们尚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社会与文化内涵;而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尚未了解其表达幽默的手段。在语用理论指导下探讨英语幽默的一些常用表达方式对于分析各种会话幽默的产生以及理解过程,进而理解英语幽默的魅力无疑是一个重要途径。

三、英语表达幽默的方式

(一)谐音

语用学主要研究在一定的语境下言语交际信息具体意义。言语交际信息具体意义的体现可以是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也可以在动态的语境中发生变异。利用谐音生成的幽默是语音符号的静态意义和动态语境结合的产物。

在英语中,谐音是指两个词字音相同或相近,而其所指物或事则往往大相径庭。有些幽默是在会话语境中由于词的谐音自然产生的,有些幽默则是人们在动态的语境中巧妙地利用谐音创造出来的,富有极强的戏剧性效果。

例1:

KingArther ran the first knight club.[9]47

例1是由于词的谐音自然产生的一则幽默。本来就是简单一句话:“亚瑟王开了第一家骑士俱乐部。”这句话初读似乎毫无可笑之处,但细想之下,如果放在特定的语境中,knight club很容易产生言外之意,主要是因为knight club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与其发音相同的night club(夜总会)一词,那意思就成了“亚瑟王开了第一家夜总会”。说话人用谐音作媒介,巧妙地借 knight 与 night同音在文化语境中制造幽默,此语一经出口,会使人想到以亚瑟王之高贵竟开了一家夜总会,岂非荒唐?

理解这句话的幽默,谐音是基础,但谐音knight和night的幽默生成核心却是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亚瑟王是英国人民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他建立第一个骑士团(knight club)也是史实,所以knight club和night club之间的反差才令人莞尔。

例2:

City Person: Look at that bunch of cows.

Farmer: Not bunch, herd.

City Person: Heard what?

Farmer: Herd of cows.

City Person: Sure, I’ve heard of cows.

Farmer: No, a cow herd.

City Person: Why should I care about what a cow heard? I don’t have any secrets from a cow.[10]14

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幽默的来源是矛盾的构建。例2是农夫与城里人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以谐音为媒介,利用城里人和农民的不同身份和惯性思维的矛盾,生成了一则幽默。农夫想告诉城里人一群奶牛叫“a herd of cows”,而城里人将herd理解成了heard,倍感困惑地说:“我为什么要在意一只奶牛会听到什么呢?我对奶牛没有任何秘密呀。”从语用学的角度看,城里人与农夫各自传递的信息均符合大众对特定形象的认知,提升了这则笑话的幽默效果。这种幽默效果表面看来滑稽,实则妙不可言,令人愉悦。

(二)一词多义

语用学的研究表明,话语交际双方必须有共知性,才能顺利地实现交际意图。这种共知性在会话语境中一旦缺失,意义表达就会产生变异,产生风趣幽默的效果。

英语中许多词拼写相同,却有多种词义,而且有时词义之间有很大差别。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里也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交际双方由于对词义的认知不同导致意义理解和表达产生变异,从而生成幽默。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就上下文一看,即令人忍俊不禁。

例3:

Father to teenager boy:“You should run for Congress, Sheldon. You are very good at introducing new bills in the house.”[11]35

“语言中绝大多数单词和词语都有其内在的意义,但特定的交际场合和情境会赋予单词和词语特定的意义”[12]9。例3这个特定的话语语境赋予了bill和house各自两个意义,产生了诙谐幽默的旨趣。英语中,bill有两个意思:“账单”和“议案”。house的两个意思是“家里”和“众议院”。父亲讽刺儿子挥金如土,不断给家里增添新的账单(议案),说道:“儿子,你可以去竞选国会议员了。”

例4:

I was very inexperienced and distinctly apprehensive when I arrived to teach my first English class at a prison. I decided, therefore, that I had better start with the basics. But my first question could hardly have been moreill chosen:“ I suppose you all know what a sentence is?”[11]28

“语用学是对话语怎样在情景中获得意义的研究”[12]8。例4的幽默生成机制以多义词“sentence”为媒介,以“教师”这一职业符号为核心,以“监狱”为情景,既保证了转折的谐趣,又予其合理性。一位年轻的英语老师因为缺乏经验,初次给犯人上英语课,心中颇为恐惧,于是想就从最基本的英语知识讲起吧。可没想到他上课问的第一个问题“大家肯定都知道什么是句子吧?”却是此语境中的下下之选,因为sentence一词有两个意思,语法中指句子,法律上则意为判刑。在此语境中,犯人一听sentence会即刻形成条件反射,想到判刑。这位老师无意中制造了讽刺的幽默效果,令人唏嘘。

(三)双关

双关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说话人借助词汇多义性特征,对一个词构建双重语境,使语言表达的意义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解释,以构建一种滑稽、诙谐的幽默效果。

例5:

Joe was painting in the class of the Great Magister—you know his fame. His fees are high; his lessons are light- his highlights have brought him renown.[13]2

在本句中,作者欧·亨利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把前面两个词high(高昂)和light(轻松)巧妙地合成highlights一个词,构成了双关语意:一方面说画师善于表现强烈光线;另一方面又讽刺其授课内容简单,学费却极其昂贵。其间表达的幽默妙趣横生。

例6:

I finally figured out how government works. The Senate gets the bill from the House. The president gets the bill from the Senate. Andwe get the bill for every-thing.[14]39

在法制社会和消费社会较为发达的美国,Bill一词代表的生活方式,可说是美国社会文化的核心内涵。受众对bill的感度极高,所以能够达到一语双关的强烈讽刺效果。

在英语中,bill一词有“议会提案”和“ 账单”两个意思。本句中,说话人用它的双重语义构建了一个双关语境:在美国,政府一项提案若要获得通过必须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以此讽刺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牵制;我们则要承担一切费用,言下之意是美国政府正常运转所需的一切开支靠的是美国民众的纳税。说话人运用该词的双关意义既构建了幽默色彩,又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四)歧义

“语用学研究语境意义”[15]3。对说话人意义的研究离不开语境。语境中的话语交际既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又受主观因素的制约。有时由于人们的认知水平有差异,交际双方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交际信息的理解和推理会产生歧义从而生成幽默。而有时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对话人故意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表达不同的含义,或有意曲解对方意图造成理解上的分歧产生歧义从而达到诙谐幽默的效果。师静指出“歧义是使幽默产生的重要因素”[16]37-39。常见的歧义有语法歧义和词汇歧义两种。

例7:

“Could I tryon the trousers in the window?” asked the customer in the men’s shop. “You can if you want, sir.”replied the salesman,“but we do have a dressing room.”[17]64

例7的歧义是媒介,信息交换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才是构建幽默的核心。因此,这类幽默依托特定语境,如此例中顾客与店员的对话,为“in the window”幽默的生成提供了条件。

这个对话造成的歧义在于对in the window语法功能的“误用”。in the window既可理解为做状语修饰try on,意思是“我可以在橱窗里试穿那条裤子吗?”,也可以理解为做定语修饰trousers,意思是说“我能试穿橱窗里的那条裤子吗?”顾客的意思显然是后者,售货员却故意把in the window曲解成try on的状语,于是用嘲弄的口气回答:“先生,如果您想那样做当然可以。不过,我们是有试衣间的。”这种由于歧义引起的对句法结构的理解产生的幽默,让人忍俊不禁。

例8:

“Your hair wants cutting badly, sir,”said a barber insinuatingly to a customer.

“No, it doesn’t,”replied the man in the chair, “it wants cutting nicely. You cut it badly last time.”[11]85

这是理发师和顾客之间的一段对话。理发师的意思是说这位顾客头发太长了,急需理发。顾客却回答说:“不不不,我需要的是您给我理得好一点。上次你理得太糟糕了。”

这个对话造成的歧义在于对badly一词的语用曲解。在理发师的话语中,badly修饰动词want,意思是“非常”,而在顾客的话中它变为修饰动词cut了,因此badly的意思转成了“拙劣地”。两人对此词义的认知和实践的矛盾,构成了这则幽默的核心。

(五)场景式幽默

“在解读幽默的过程中,交际双方的心理认知过程都对幽默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18]23。场景式幽默多是由于特定的场景或特别的事件而引出的,这种幽默有时是人们经过琢磨故意为之。说话人通常会先设立“语言包袱”,诱使听话人或观众进入“陷阱”,然后利用说话人话语内容的前后对立,或者人物的言语内容与其社会地位、个人身份的错位产生的自相矛盾抖开“包袱”,促成幽默情趣的产生。场景式幽默大多数情况下是自然、巧合发生的,具有较强的喜剧色彩。

例9:

Rachel: Yougotta see these latest pictures of Emma.

Phoebe: Oh, how cute!

Rachel: Yeah.

Phoebe: Oh, she looks just like a little doll!

Rachel: Oh, no, no. That is a doll.

Phoebe: Oh, thank God, ’cause that thing’s really creepy![注]David Crane,Marta Kauffman.Friends 1010-The One Where Chandler gets caught[Z].Bright/Kauffman/Crane Productions,Warner Brors. TV,1994.

实际上,前几种媒介都是借助于特定语境和矛盾来发挥幽默功能的,在这种意义上场景式幽默也是一样。然而后者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侧重于语境的构建,而非借用。其中的矛盾是随着叙述逻辑逐渐揭露的,而非摆在明面上,所以能够达到冷人捧腹的“笑果”。

例9是美国著名情景喜剧《老友记》的一个片段。Phoebe 正在翻看 Rachel的 一岁女儿 Emma 的照片。显然,Phoebe被照片深深地吸引了,不禁赞叹道:“哇哦,你女儿太可爱了,看上去就像个洋娃娃!” 这个场景先设立了这样一个“语言包袱”,把观众带入了一个愉悦的情境中。不料这时,Phoebe 却突然改口说道:“天哪,它看上去可真吓人哪!”这个例子中,Phoebe的话语意义构建了一个前后自相矛盾的语境,体现出Phoebe性格的古怪善变,不禁令人啼笑皆非。

例10:

I was taking orders at the drive-upwindow at a Mexican restaurant.“Let me have a strawberry milkshake,”one woman said through the microphone. “I’m sorry, but we don’t sell milkshakes here,” I replied.“McDonald’s next door sells them if you’d really like one.”“Oh,” said the woman, laughing at her mistake.“No, that’s okay. Since I’m already here, just give me a Happy Meal.”[注]Chevelle Tech>Information Exchange>Bench Racing>Ron, know anyone that works at a Mexican restaurant?[EB/OL].https://www.chevelles.com/forums/11-bench-racing/136839-ron-know-anyone-works-mexican-restaurant.html.

这个会话的场景是一家墨西哥餐厅。这则幽默的产生是因为这位女性缺乏相关的知识信息,不知道奶昔(milkshake)和儿童套餐(Happy Meal)都是麦当劳商品的名字,心理认知产生了错位。当服务员告诉她奶昔在这家墨西哥餐馆是买不到的,得去麦当劳买之后,她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感到有些尴尬,但她接着说:“好吧,既然都来了,那就给我一份儿童套餐吧。”意料之外的幽默效果层叠而出。

这则幽默巧妙地运用麦当劳商品和墨西哥菜种类的矛盾生成,而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则是美国订餐业的兴盛。此类会话利用共情机制,把受众代入场景,提升了幽默的效度。

四、结语

幽默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凝结着人类思想的智慧。英语幽默的学习是一个难题,因此,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非常重要。英语幽默是一种特殊的语用错误,是交际双方由于话语语境的动态性造成的理解和使用 “失误”。为了正确理解英语幽默,应当重视探究言语交际中话语与相关语境的关系;同时,着重理解引发幽默效果的语言因素也是理解幽默的重要途径。只有了解了英语幽默的生成机制,才能很好地理解和欣赏英语幽默,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歧义谐音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eUCP条款歧义剖析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8
谐音词的规则
English Jokes: Homonyms
绝妙的数字灯谜
“那么大”的语义模糊与歧义分析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