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陈出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在经历变革。每一次的变革我们都可以从其他国家的课堂上取长补短,去粗取精。本文围绕中国和美国课程目标的不同之处入手,论述了我们可以借鉴并改变的方面。
关键词: 中美外语教学的差异;语言教学;课程标准
经过一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High Point Central 高中的孔子课堂的语言教学,全新的课堂教学体验让笔者耳目一新,获益匪浅。本文将通过中美高中外语教学的对比,从课程目标入手,分析中美外语教学的差异,从而得出两者应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教学的结论。
课程目标和标准是教学的指挥棒,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总体方向和最终效果。课程标准的不同确定了学习出发点的不同,也对语言学习的发展方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阶段英语教学要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展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目前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使得新的课程标准在很多课堂实践中仍然举步维艰,教师在高考升学率、优秀率的压力下,除了知识讲解,题海战术等应试教学之外,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语言应用能力提高或者课外知识的拓展。因此,很多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到最后見到外国人却羞于开口。甚至有些大学生想请求外国人帮忙拍照都不知如何表达。
再看看美国的课程标准。1992年,美国政府制订了国家级课程标准——(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1999年再版。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将美国21世纪的外语学习目标归纳为5个以字母C开头的单词,即:Communication, Cultures, Connections, Comparisons和Communities,也是《标准》的核心内容。《标准》不但为美国的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也对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启示作用。
在5C标准指导下,5C提出了美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的五大目标,分别是:
(1)交际(Communication),即使用外语达到有效的交流功能;
(2)文化(Cultures),理解并体会目标语言的不同文化内涵;
(3)融会贯通(Connections),在外语学习中不仅仅学会语言,而是通过语言融会贯通其他学科知识,达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4)比较(Comparisons),通过比较母语和目标语言的异同,更深刻地理解目标语言甚至是母语的本质和内涵,从而熟练掌握目标语言;
(5)社区(Communities),美国注重社区和团队的活动,因此这一点要求学习者能用目标语言进行社区团队的交流,参与社区活动。
从5C的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学生对于学生外语水平要求有所不同,轻知识,重能力。更加注重的是外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达到的沟通目的。而对于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知识没有一定的了解,就会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出现偏差,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学生在做完形填空题目时出现选词困难,频频出错的现象。此外,通过比较关联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也会为学习提供一条捷径。最后,对于美国学生来说,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在目标语言环境内能够运用自如,这点在国内由于教学条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较难实现。因此我们高中英语教师要能够做到尽量创设逼真的语言环境,力求在课堂上达到有效的教学。
我们通过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的对比反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目标更应该多元化,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为主,这也契合了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核心素养中的阅读素养精神。此外,课程设置应该多元化,让同学对于外语有更多的选择,更好的目标性。最后,教学方式上,美国课堂轻松的氛围,互助合作等任务型课堂使我们的教师能用更生动的形式取代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从而吸引同学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word版全文.2013.
[2]Zahorik J. A. Teachers planning model. 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72,33(2):134-139.
[3]Grant Wiggins & Jay McTighe著,么加利译.《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武非斐,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