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研究

2018-01-31 08:36陈甜甜汪占熬林宏伟
考试周刊 2017年73期
关键词:创业意愿创业教育

陈甜甜+汪占熬+林宏伟

摘 要: 在国家“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战略背景下,各高校创业人数逐年增长。为了解高校创业教育效果及大学生创业的特征及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温州茶山高教园区创业园所在创业者为研究样本,在调研了解其创业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创业教育效果及学生创业意愿,从中发现了继续创业意愿不足等问题,并从政府、学校及学生自身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创业教育;创业特征;创业意愿;茶山高教园区

2016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达到756万,创历史新高,加上近年来经济下滑,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式更加严峻,然而大学生创业热潮却强于往年。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企业需要人才的数量供过于求,导致大学生的失业率急剧增加;第二,毕业生的平均薪酬相比去年有所下降,因此部分大学生通过创业来规避就业风险。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此背景下,各个高校都积极设立创业课程,组织创业活动,最大程度支持学生创业。而浙江商人从古至今也一直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被西方称为“东方犹太人”,是当之无愧的“华夏第一商帮”。其中,又尤以温州商人著名。温商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改革开放初期就以家庭作坊的模式,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格局,广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所以在此背景下,研究温州茶山大学城大学生的创业情况就极具代表性。

一、 理论分析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运而生,创业教育也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产物。创业教育就是通过合适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掌握一些必备的创业技能,从而使他们内在的创业激情可以转化为实际行动。同样,对于创业中的大学生而言,创业素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他们物质基础与精神力量的融合和凝聚过程。通过生态位理论对大学生创业素质进行一个应用分析,可得出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根据个人资源、性格、特长,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而大学生只有清楚自己的特性,明确自己的生态位,避免一味盲目创业,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

同时大学生创业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 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减少部分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现象,而且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也会在多方面提升个人能力。创业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不但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題,还能通过自主创业提供就业岗位,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2. 有利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学生选择创业一定会从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领域着手,把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相结合,不但可以使大学生对其保持充分的热情,也更利于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3.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在创业过程中,会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断地促使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还需要他们去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学会调整自我心态。因此创业过的大学生,就会成为一个全能选手。

二、 调研分析

为研究茶山地区创业园大学生创业现状,本文去各个大学的创业园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正在创业中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围绕创业设计了17个相关问卷问题,调查了解茶山地区创业大学生对创业项目、创业经验、创业课程相关性,毕业走向等问题的观点,并提出解决对策。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问卷100份,无效问卷1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率90.9%。

(一) 调研结果

1. 创新创业背景、经历及行业分布

第一,基本背景。此次问卷调查,男女人数分别是63和37,各占百分比63%和37%,调查对象涉及不同年级、专业、家庭条件。从大一到研究生五个年级,分别所占比例为10%、26%、41%、18%、5%;在专业类别方面则分别是经管42%、工科23.5%、理科13.5%、外语8%、人文思政13%。在创业的学生中,可以看出经管类和理工类的学生较多;根据图一也可看出大二大三创业人数较多,专业类外语人数偏少。

第二,创业经验。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大学期间才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并且创业时间都不长,仅4人多次创业,仅2人创业了三年以上,见表1。

第三,创业产业分布。大学生创业企业主要分布的行业还是以食品制造业、互联网相关业务和教育业为主,占据了总数的一半以上。见图1。

图1 创业产业分布

2. 创业动因、教育支持体系及与学业关联性分析

第一,创业动因。调研数据表明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创业是因为自己所想,还有三分之一是同学合伙,见图2。

图2 创业动因

第二,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分析。调研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在创业前都有接触过创业课程,而且他们中大多数都认为创业课程在他们的创业道路上提供了一些帮助。在创业所需帮助选项上,有很多创业者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见表2。

第三,学生创业经历与其在校学业效果关系基本为正相关关系。大部分创业大学生觉得创业和学业没有存在冲突,甚至一半以上学生觉得创业还为学业带来了正面影响。见表3。

3. 毕业走向

调研数据表明,只有少数在创业以后会选择就业,大部分人会坚持走在继续创业这条路上。还有部分创业者觉得等毕业时再决定是否继续创业,见图3。

图3 在校创业生毕业走向

(二) 调研总结与原因分析

第一,在基本背景上面,可见大二大三创业者居多,而大一从事创业的人数不多,研究生更少。可能的原因在于,大一刚入校,多忙于学生会、社团或者班级活动,很少有人会想到从事创业,而大二大三学生,已经入校一年,掌握一些创业知识,所以会从事创业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研究生中从事创业的人数更加少,学位越高可能就会越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内容,相比于创业会更愿意就业。从创业经验数据表明,超过半数的人是第一次创业,并且创业时间都在一年内。因此,可以得出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在进入大学才开始创业,也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创业经验并不丰富,所以这也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普遍较低的原因之一。由创业产业数据显示,食品制造业、互联网相关产业和教育业依旧是大学生创业的热门领域。究其原因,主要是高科技领域的创业要求太高,而食品行业和教育行业创业相对而言门槛较低,容易模仿和复制。endprint

第二,从创业动因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超过半数大学生创业是自己所想,可见,大学生对于创业还是有很大的积极性,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和同学合伙进行创业,在这方面,家长和老师的影响不强。由创业支持相关性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在创业前接触过创业教育,并且认为创业课程对他们的创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所需学校帮助选项上,绝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需要免费场地和学校宣传。对于普通创业者来说,场地租赁一直是整个创业投资中比较大的支出,而学校能够提供免费场地,这对于创业者来说就可节省一大笔开支。而学校帮忙宣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在创业过程中最难的一步就是如何扩大品牌知名度,能让广大学生知道该项目的存在,校方愿意出面宣传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从创业与学业的关联性数据可得,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觉得创业对学业是正面的影响。大部分人创业前后的绩点也没有发生很大变化。原因在于创业过程中会不断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在学业方面也产生了一个积极的作用。

第三,从在校毕业生毕业后走向数据可得大部分在大学期间创业过的人在毕业后很少会选择就业,还有部分学生比较客观,选择到时再说。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大部分经历过创业的学生不会选择安分就业,不过也有部分学生会选择先就业一段时间,然后等积累足够的人脉和资源再进行创业。

三、 政策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校创业后离校继续创业的意愿不是特别强,大一选择创业人数很少,创业对学业产生积极作用等,针对此类现象,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 政府层面

首先,搭建创业平台,强化服务职能。政府应该联合其他部门,从大学生实际角度出发,多搭建一些创业平台,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关服务。以此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创业大潮中。其次,调动激情,营造大学生创业氛围。政府部门应引导现代大学生摒弃一些旧时观念,转变大学生毕业即就业的想法,最大程度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让他们结合自身优势,在市场中发现商机,在创业中追求财富。最后,制定相關政策,给予创业补贴。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来激励离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首先可以给予离校毕业生继续创业者进行一定数额的创业补贴,并且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便利服务,如工商部门可以简化大学生创业的审批手续,税务部门可制定扩大吸引大学生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以此吸引离校大学生进行再度创业。

(二) 学校层面

首先,利用校方资源,建立产学联盟。建立产学联盟,可以深入挖掘校内外资源,借助社会力量解决创业能力提升所必需的资金、场地、设备等资源短缺问题,为创业教育提供支持。学校可以联系社会上一些成功的创业者来创业园对大学生进行指导;以开设基础创业课程的方式,让学生从大一就可以获得基本的创业理论知识,鼓励学生从大一就进行创业尝试,丰富相关创业经验;可以从毕业的优秀校友中邀请创业成功的人士来校开展讲座。其次,大力宣传鼓励,普遍落实政策。创业并没有影响学业的下滑,所以学校可以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对于刚起步的创业项目和团队,学校可以加大对他们的宣传力度,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方式帮助一些还没有知名度的项目能够尽快在学生群体中站住脚跟。最后,分类培养,因材施教。每个大学生有自己的特长优势,所以学校可对大学生进行精细化的分类培养,针对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的创业教育,丰富大学生创业产业的类别。

(三) 学生自身层面

首先,自主培养创业兴趣,提升自我能力。从大一开始就可以接触一些创业相关知识,培养创业兴趣,丰富创业经验。决定创业以后,多涉及包括营销、管理、策划等方面知识。尽快地提升自我能力,更快地跟上时代发展。其次,学生要学会协调时间,平衡学业与事业。选择创业一定会占据很多个人时间,消耗很多精力,所以大学生一定要学会协调好个人时间,不要一味地把时间花在创业上而荒废学业。最后,要学会选择,学会坚持。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进行创业,要树立积极的创业观,在确定创业以后,根据自身特性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领域进行创业;学会坚持,把创业的终极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再一个个击败。

参考文献:

[1]李昀颖.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改革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09).

[2]祁世芳.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D].淮北师范大学,2012,(05).

[3]金圣塔.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影响因素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3,(08).

[4]黄美蓉,丁三青,王希鹏.大学生创业中地方政府角色定位与缺失[J].企业经济,2012,(05).

[5]应勇胜.论大学生创业政府责任的强化[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9).

[6]孔洁珺,臧宏.大学生创业能力结构与提升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5,(02).

[7]刘志.大学生创业意向结构及其现状的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11).

[8]李淑琪,马芳,杨旭芳.湘西地区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3).

作者简介:

陈甜甜,汪占熬,林宏伟,浙江省温州市,温州商学院外语外贸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业意愿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
基于ISM的成教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