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学生,还课堂精彩

2018-01-31 13:28常鑫
新一代 2017年17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常鑫

摘 要:再上《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课,能够深刻感受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教学时应给学生留有“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操作,进行知识的交流等活动,主动丰富自己的认知经验和活动经验,从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动手操作;自主学习;螺旋上升

一、任务驱动,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活动

备课中要思考每节课的“新”点在哪儿?利用什么形式让学生掌握这个“新”点呢?所以推出了“任务单备课”,课堂中一个个任务是需要教师精心思考的,不是老师的随意行为,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又会获得些什么呢?教师如果不在备课前思考这个问题,那么备课就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外壳,只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对于教师自己的成长和学生的能力养成都是无效的。所以任务单的备课就是要求教师要多思考、勤思考,要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才能设计出对于学生有用的备课。

例如,《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课设计了这样的三个任务。

任务一:①同学们,请你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②和组内同学交流:你是怎么摆的?有什么发现?

任务二:①请你利用学具袋1里的学具,动手制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②做好后,请你动手拉一拉,有什么发现?和小伙伴交流。

任务三:①刚才我们研究了四边形易变形,那五边形、六边形呢?②请小组合作利用学具袋2中的学具,制作多边形,做完后拉动,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③思考:怎样就能使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稳定呢?把你们的想法画出来。

在任务中,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活动,同时对于学生的活动老师又提出要求,每节课都这样一直训练,孩子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注意力放在教学的结论上,还应当重视学生对获取知识思维过程的学习,多把注意力放在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动态学习过程上,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经过他们自己的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数学课中,教师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机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二、动手操作,在生生互动中提升能力

卢梭曾经说过:“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小学生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持续很短。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当地进行引导,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有关的动手操作活动,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

例如,学習《三角形的特性》这节课,因为有以往图形教学的基础,孩子对于三角形特征的理解并不难,孩子很容易就能说出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是个封闭的图形。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学生利用旧知进行迁移也能很快得到答案,找到正确画高的方法。而对于教材中篇幅较短,笔墨较少的三角形的稳定性是需要好好研究和思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是本册教材第一次出现,而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到底是怎样理解的呢?课前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调研,有的学生说:“三角形非常稳固。”教师追问:“稳固是什么意思?”学生说就是一动不动了。从谈话中感觉孩子对于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还真是有问题的,课堂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呢?于是给学生准备了充足的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制作多边形,通过抻一抻、拉一拉将三角形与其他多边形进行对比,切实感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再通过让学生将不稳定的多边形改变成稳定的图形,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研究探讨,找到“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就能使不稳定的多边形变得稳定了。再通过数形结合,找到规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也为后面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图形的拼组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教师再适时地展示生活中大量物体中的三角形,让学生体会生活中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

这样的任务驱动,这样的动手操作就使这节本来枯燥无味的概念课充实了许多,学生在动的过程中获取的知识更加丰富,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用辩证的思想看待问题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再次思考,将任务延伸到课外

数学的学习不能仅仅限于课堂之中,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这一方面学习力的培养,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拉长、拉宽、拉深。

例如,在学习完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同学们自己利用这一特性,动手操作,将其他多边形变得稳定,从而推导出一定的规律。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问学生:“你们还想研究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有的学生说:为什么三角形这么稳定?有的学生说:三角形为什么形状不同都具有稳定性呢?等等,就是这样将课堂的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研究完问题后产生新的问题,继续开展研究,知识的学习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总之,在教学中利用任务驱动,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操作,进行知识的交流等活动,主动丰富自己的认知经验和活动经验,从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参考文献:

[1]郜舒竹.小学数学这样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