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钰雯
摘 要: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中的基础学科,为其他知识的学习把握正确的航向,为个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思品课又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学习兴趣不够高涨,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如何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甚至使之具有较强的“诱惑力”,同时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了每一位思品教师的一个挑战和机遇。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很多种教学方式,实践下来,“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初步体会。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一、 小组合作需要友好、平等、互动的新型生生关系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习主体性需要在群体创造性的认识基础上发挥、互动、共进。基于个体实践的局限性,每位学生的认识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在各种个体认识的交锋过程中,每位学生能够共享他人的认识成果,启发自己的思维,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致力于建立较成熟的学习小组,并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积极地参与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的“精彩亮相”,分组很关键,这一板块教师应该重点探究。但每一个小组都不应该确立一个“霸权”式的人物。在重难点的探究环节,老师需要选择一位相对好一点的学生起“主导”作用,而在基础知识板块,通常需要选择后进生来“主导”,这样,不但能提高后進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而且提高了整个学习过程的学习效率。在合作过程中,每位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潜能也充分被激发,培养了学生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正确对待和参与竞争、敢于实践、善于创新等优秀的品质。当然,作为教师,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难道就“袖手旁观”到底吗?不!教师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老师的重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发挥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整体效应!
二、 小组合作需要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课堂中,采用“人性化”和“谈心式”的教学语言,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主动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或见解,不回避认识上的矛盾,恰恰相反,以学生的疑问作为契机,把学生创造性的主体活动与教师创造性的主导作用自然地融合起来。激发一切可以被激发的潜能!在课堂外,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感受,与学生友好相处、交流沟通,以自己的行为来“诱导”学生、用自己的人格来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体验来打动学生、用学科知识来指导学生,并在生活实践中为学生排忧解难,与学生建立互尊互信的新型关系。
三、 小组合作需要明确、实效、易操作的学习任务
我在教学《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这一课时,我首先设计了一份导学案,由基础知识、问题探究、框架建构三大板块组成。在问题探究和框架建构这两大板块,我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我先请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人口问题的重要性、现状和采取的措施;资源问题的重要性、现状和采取的措施;环境问题的含义、现状和应对措施。当然在这之前,我有明确的规定:每位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中讨论、总结(五分钟之内),然后派代表上台交流。整个过程中,在每一位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地组织交流,因为每个小组在人员选定时都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和合理组合,并且明确了每一位组员的职责和任务,所以每个组员都明确自己的任务,不至于无所事事。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思想火花不断碰撞,学生们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大大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为课堂的高效打好了基础。
这是我在上《走进情感天地》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
四、 小组合作需要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探究内容
教师选取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和模式性,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教师可以选择一种很重要的题型——辨析题。因为该题型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模式性,又在以前教师的训练下已对学习某方面知识形成了较固定的模式,学生能按此模式逐一解决。教师还可以选择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如在上完初三第十课《走共同富裕道路》后,我就请学生用这一课的知识回答“怎样才能使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注:这是本框、本课、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总结)。当然,我需要学生以树状的形式进行建构知识点,学生一下子兴趣大涨,先独立思考,画树状图、寻找知识点、讨论、交流、展示,不亦乐乎,效果真的不错呢,既掌握了重、难点,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当然,真正做到小组合作,并且很巧妙地运用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还需要很多努力,但不管怎么样,我个人认为,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确处理好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这一对辨证统一的矛盾,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教育氛围,寻求到了开放、生动、变化的课堂教育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相信学生,把“舞台”让给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播下一种行动,学生收获一种命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