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萍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服务与管理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wlwwp.11@163.com)
在国外,健康人文由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克劳福特教授于2010年发文提出,他认为医学人文学科已经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但仍需要一个“更具包容性、更加开放和更面向应用的学科即健康人文来确定,包括那些被医学人文边缘化的人群,如除医生以外的医疗从业者,护士、护工和患者等,需要有新思维来发展健康人文学科,发展、提供和分享研究专业知识、培训和教育”[1]。2015年克劳福特及其同事等又编撰了《健康人文学》,在阐述健康人文学科的目标时,他指出“将艺术和人文学科渗入医疗、健康和幸福事业的所有专业人员的教育中,并倡导加强专业卫生人力、非正规护理人员和病人本身在艺术和人文资源方面的共享,以改善卫生和保健环境。重视和维持艺术和人文学科的现有治疗应用,以造福于任何国家的健康和社会福祉”[2]。可以看出克劳福特认为,健康人文是将艺术与人文融入医疗、健康等专业人员的教育中,通过他们改善和加强卫生和保健环境,从而推动国家的健康和社会的福祉。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增强,对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更促进了人们对这方面需求的增加。与此同时,与之相匹配的从业人员数量将会迅速增加,健康服务从业者人文素质自然地成为一个重要话题和议题。但目前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人文素质却令人担忧。表现在新闻媒体不时报道健康养老服务中养老护理员涉嫌侵犯服务对象的人身安全, 保健产品销售人员以促销、中奖为诱饵向老年人推销假冒保健品、骗取巨额钱财等负面新闻。因此,如何提升健康服务领域从业人员人文素质,便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健康服务业是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它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3]。健康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专业性。即无论是健康检查、疾病预防、医疗卫生服务还是营养保健、康复治疗等,每项服务都要有科学依据,在健康服务活动中,从对服务对象的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再到做出诊断,提供治疗、护理、康复等一系列服务,都要有严格的专业技术要求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更突出它的社会性、人文性和经济性。
健康服务社会性首先表现为健康服务的对象是人,人既具有自然性,更具有社会性。由于人的社会属性,就自然地使健康服务更具丰富的社会内涵。其次,健康服务最终目的是守护健康,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通过对服务对象生命活动的干预、调控或改造,改变他们现存的健康状态和心理状态,提高生活的质量。随着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从治疗疾病向身体检查、疾病预防、营养保健、身体养护、康复治疗等更具有社会性的服务领域拓展,这种需要使得健康服务和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
健康服务人文性是指在健康服务活动中呈现丰富的人文内涵,整个过程中渗透了个人的人际交往、生活经历、心理状态、知识经验等。首先表现为对服务对象人格和权利的尊重,其次是以自己生活经验关注服务对象的个性特征、生活环境、情绪情感、主观体验等。总之,整个过程不仅仅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同时也包含着心理沟通、法律契约、社会责任、道德良知等多重的社会人文内容和丰富的人类情感。因此,在这些领域,对服务的提供者有专业技术之外,还有心理、伦理、社会等多方面的要求,这些都涉及人文领域。
健康服务经济性是指健康服务和服务对象的经济收入有关。当服务对象经济条件较差时,他们对服务需求只是停留在医疗卫生服务上,重点是看病救诊;当服务对象经济收入较高时,他们需要的服务是预防保健、营养指导、身体养护,从更高层次上显示对健康的需求,即使有病时,不仅要求高质量的诊断和治疗,而且要求更加舒适、更加优雅的消费环境和更加体贴、周到的服务,从而增加健康服务的需求量。因此,健康服务对象的收入对服务需求量和服务质量的影响较大,收入越高,对健康服务的购买力越强,需求量大。反之,购买力越弱,需求量则越少。这种经济性还表现在可以根据政府部门的需要,运用经济学相关原理,提出最合理、最经济的健康服务方案来供相关部门抉择。
综上所述,健康服务领域的社会人文性特点更加显著,因此,从岗位胜任角度看,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才能胜任该领域的工作岗位。
2.1.1 健康人文的概念。
关于健康人文的概念,前文已论述克劳福德的观点,他认为健康人文是医学人文的发展方向,呼吁各国学者从新的维度来发展健康人文学科。在国内,段志光教授提出了大健康人文的概念,他认为的大健康人文是指“对人的健康境遇和生命过程优化中的影响因素,给予个体或群体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的健康促进和凸显人性的关怀”[4]。继而他从全人、全社会和全球的角度从三方面进行了解读。如果说克劳福德教授的概念始于建立健康人文学科视角的话,那段志光教授更尝试从个体、家庭、社会和全球的角度厘清概念。而我们的视角可能更多地立足于健康服务领域实际,因此,我们倡导的健康人文,是从人文、社会和艺术学科领域来探讨健康服务之于社会的意义,研究如何将这些领域知识应用于健康服务从业者的教育中,促进从业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人性化的技术或是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以提高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由上可知无论是健康服务行业还是企业,都涉及人或者人使用的产品,因此,从业人员必须树立对人价值的认同、对人生存意义和生存质量的关注,由此,我们推出,它应包括三个理念[5]:一是人本情怀。体现为对人的主体地位及生命权和健康权的尊重。在健康服务过程中,尊重服务对象的生命和尊严,尊重他们为维护自身健康所拥有的权益。二是仁爱精神。用仁爱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仁爱精神体现在服务过程的语言和行动中。三是普济思想。倡导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将见利思义与取之有道相结合。
2.1.2 健康人文的内容。
根据健康服务业社会性、人文性和经济性的特点,我们认为健康服务视角下健康人文内容包括两个方面[5],一是人文知识的学习。人文知识包括对医学传统的继承、职业道德的养成、审美修养的提高和文学艺术品味的提升。学习传统医学中的人道主义以及关爱生命、平等对待生命的思想,并将之运用到健康服务工作中。促成健康服务人员职业道德养成的关键是培养他们的健康道德责任,较高的审美修养不仅能提升健康服务人员自身的形象和审美情趣,推进良好环境建设,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自觉地对服务对象进行美化和创新,从而提高健康服务水平。而加强对健康服务人员的文学艺术作品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从阅读中了解人性、人情,感受健康、生命,增强共情。二是人文技能的掌握。人文技能包括维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经济学核算能力。在人们对健康需求和健康权利日益重视的今天,健康服务人员既要知晓服务对象的权利和义务,更要知晓自身在健康服务中的权利和义务,以保护双方的权益不受侵犯。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健康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社区、其他公共部门及媒体的有效沟通,消除在沟通中的障碍,从而提升健康服务的质量。经济学核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指的是健康服务人员能够针对不同需求和成本依据,提供不同健康服务方案,并根据需要选择最为优化和经济的方案来解决服务中出现的经济学问题。
2.2.1 彰显职业性。
在健康服务视角下,行业的限定性明确。这种限定性决定了健康人文首先彰显职业性的特点。表现在教育对象明确,主要是针对健康服务领域从业人员,他们可以是健康知识的宣教者、健康技术的服务者、保健方案的决策者和健康产品的生产者。教育目标明确,如何提高他们整体的人文素质,为从事职业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指向职业明确,主要涉及护士、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健康教练和保健产品生产者等涉及健康服务的相关职业。因此,职业性是基于健康服务视角的健康人文的一个显著标志。
2.2.2 突出全程性。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准确把握共核心要义和基本思路,通过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实现对生命全程的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6],以全方位、全周期地维护人民健康。在这里,健康服务指的不仅仅是个体生命的某个时期,它覆盖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全生命周期的领域,涉及孕产妇和儿童的健康服务、城乡居民健康教育服务与健康档案管理、慢性病健康服务、老年人健康服务和临终关怀服务等方面。很显然,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视角下的健康人文当然也凸显出全程性的特点。表现在它的指向是从为婴幼儿到老年人服务的全体从业人员。
2.2.3 注重一体化。
健康人文职业性和全程性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职业教育。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职业教育体系与人力资源市场之间的教育是可以转化的。具体地说,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受教育者有可能进入人力资源市场,而人力资源市场中的劳动者也有机会返回到职业教育体系中再接受教育。据此我们可以说健康人文注重职前职后一体化是它的第三个特点。表现在可以从高职院校教育到工作转化,指向的是在健康服务领域的就业,也可以是工作到高职院校教育的转化,指向的是健康服务领域从业者的继续教育。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前者是面向所有在校的健康服务专业学生开展教育教学,为他们进入职场奠定人文素质基础。后者是对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学历的提升,如在体育教师、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从业人员中开展健康人文培训,目的是提高他们的健康服务质量。
基于健康人文职业性的特点,围绕健康人文的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它包括知识素养和技能学习两大模块。在知识素养模块中,突破原有课程、学科间的界限,以健康服务行业企业所需的相关人文知识灵活设置内容,在技能学习模块,以健康服务行业企业必备的技能为标准明确对应练习。
3.1.1 知识素养模块。
开设必修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导论课程,目的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掌握健康服务领域相关人文知识。选修课程属于辅助课程,进一步培养健康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们开设了校本特色课程——健康人文,属于公共必修课程,课程开设对象是一年级学生,共32学时。学习的内容涉及健康人文初识、中外医学史上的人文关怀、健康服务中的审美、职业道德、文学修养、法律、人际沟通和经济学的相关知识。选修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养生,课程的开设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课时数都为24学时。通过课程学习,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理念和中医养生紧密结合,使健康服务从业人员了解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健康观,防重于治,未老养生预防疾病观以及“仁者寿”“智者康”的健康人文素养等。 总之,通过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开设,相关知识理论的学习,旨在培养服务对象具有健康意识、生命情怀、仁爱思想的现代健康服务职业人精神。
开展专题讲座。讲座是课程知识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针对健康服务领域的现状,可以邀请健康服务行业企业的专家、人文学者,校内的专业教师开设多种形式的讲座,内容涉及美国等发达国家健康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医学人文的未来及挑战、健康服务中法律、人际沟通及经济学知识等。通过讲座,使学生尽早了解未来服务领域的现状,提前思考和探索健康服务中的热点问题, 为从事该行业奠定更好的职业基础。
3.1.2 技能训练模块。
针对学生的人文技能一般通过课堂案例分析和主题讨论方式进行的现状,设置了健康人文技能训练模块,将技能训练融入健康服务模拟情景和顶岗实习、职后培训等实践中,增加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模块,法律意识和防范模块,经济学知识和预算能力模块,与服务对象沟通和处理纠纷模块。在学校学习阶段主要涉及前两个模块,在顶岗实习和职后培训阶段主要涉及后一个模块。
在校学习阶段。以维权能力和经济学核算能力的培养为主。首先涉及的是法律意识和防范模块。学习健康服务业的相关法律知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设置相应的服务情景,进行隐私权保护相关训练。如进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微型整容技术,要求设置屏风遮蔽检查环境,对服务对象身体上无操作的部位进行必要保护,对可能会让服务对象感到害羞、隐瞒等情况如何让他们不反感、不抗拒,如何说服服务对象配合检查等,此外,告诉服务人员,绝不能将服务对象术前术后的照片公开,更不能借此照片炫耀自身的服务技术水平等。其次是经济学知识和预算能力模块。 在学习了健康服务中经济学相关知识,如健康服务需要、需求、供给和利用、测量指标及其相互关系、健康服务经济评价的概念、最小成本法、成本效果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后,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法,拟对学校联系的所在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不同筛检方案预算,提供预算后4个不同方案 ,按照决策者对成本的要求,和学生一起对4个方案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的健康服务方案,为政府或者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顶岗实习和职后培训阶段。以培养健康服务人员的人际沟通和纠纷处理能力为主。涉及的是与健康服务对象沟通和处理纠纷模块。学习人际沟通类型、技巧等知识后,学会将知识运用到健康服务中去。如在养老院实习的老年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开展沟通模块训练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与老年人沟通,一种是直接的沟通,将需要表达的内容向老年人复述一遍。另一种是先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学会认真倾听他们对服务的诉求,选择老年人易于接受的口语句式向老年人讲述,同时,在沟通过程中学会用眼神、微笑和拥抱等肢体语言。结果显示,后一种沟通方式的效果要比前一种有效得多。通过两种不同方式的沟通对比训练,告诉实习生要进行有效的沟通,须有一定的技巧,更需通过无声语言向服务对象传递温暖态度。再如,在对家政服务人员和养老护理员进行在职培训时,可以对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法律纠纷案例进行分析,在要求他们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相关法律法规运用的具体程序后,启发他们讨论如何运用法律法规保护自身和服务对象的权益不受到伤害,或者是即使受到伤害,如何减少到最低程度等,以此来提高他们在服务过程中处理法律纠纷的能力。
3.2.1 多部门合作,搭建校园实践活动平台。
健康人文是滋润人心灵的教育,它离不开实践活动,只有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才能有震撼灵魂的效果。而实践活动平台搭建,需要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合作。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将实践活动内容纳入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子项目中,由此开展以“寻找医学世界的精神领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健康服务中道德与技能哪个更重要”的辩论赛,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发掘医学名家身上的人道主义精神,感受他们的正能量,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从人文的角度思考健康服务中的热点问题。通过与图书信息中心合作,将以“敬畏生命”为主题的中外经典影视片展播纳入读书月活动内容,通过观看经典影视片,培养学生对健康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
3.2.2 依托专业社团,搭建志愿服务活动平台。
健康人文的实践活动不仅在校内开展,还应向校外实践活动延伸。如果说,前者是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最佳平台的话,而后者则是他们价值实现的最好路径。为此,我们依托专业社团,搭建校外实践平台,围绕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社会打造项目,开展志愿服务。依托幼儿发展与健康、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社团,给新生婴儿家庭普及婴幼儿护理知识,为有残疾患者、伤病恢复者家庭提供康复技术的宣讲和服务;结合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社团,深入社区,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讲,为社区中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并适时进行健康检测和监控;以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社团为骨干,结合学校所在社区开展的有关项目,协助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展免费水质检测、分析污染源所在、提供环保方案等服务。
3.2.3 深入实习基地,搭建院校互动实践平台。
健康人文的实践活动,除了向校外专业志愿活动延伸外,还延伸到学生实习的养老院和附属口腔医院,与养老院和附属口腔医院共同搭建活动平台,开展互动。在养老院,共同开展仁爱精神培养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爱、学会爱、传递爱。去养老院见习的第一天,组织学生参观养老院的孝文化墙、老年人书画作品展览,让学生了解正是由于养老护理员的爱心付出,才有老年人健康、充实的生活。组织学生成立临终关怀服务小组,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临终老年人减轻痛苦,用自己细心周到的服务帮助他们有尊严走完生命最后旅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只有为服务对象的健康和生命奉献出爱心,才能获得尊敬和快乐,以此来促使学生将爱植根于心灵之中,外现于行动之外,逐渐地学会将爱传递给所有的服务对象。我们和附属口腔医院共同开展学习榜样活动,这里的榜样是指和医院共同推荐的优秀带教老师,因为这些优秀带教老师不仅操作规范、技术精湛,而且对从事的岗位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他们对职业价值的认同、对服务对象的态度等对实习生有很强的影响力,在带教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义利观的树立,因此通过对榜样的学习,不仅提升学生健康服务的技术,而且将他们的价值理念情感态度等融入学生个体生命过程中,成为生命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促使学生内心升腾起对健康服务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3.3.1 校内教师队伍培养。
首先打破健康人文的师资以人文或专业教师为主的现状,强调人文和专业教师的通力合作,以人文眼光和专业视角共同探讨并解决健康服务中出现的问题。此外,出台相应的政策,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去健康服务行业企业实践和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去行业企业实践和工作的比例,采取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运用能力。同时,使教师了解和掌握社会、企业和市场对健康服务类人才素质培养的需求,并将其有机地融入健康人文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3.3.2 校外兼职教师加盟。
兼职教师是健康人文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邀请校外健康服务行业的专家、著名的人文学者加盟,不仅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健康服务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而且能组织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健康服务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既改善校内人文专业教师对健康服务行业不够熟悉、实践经验欠缺而导致的教学模式单一的现状,又能促成以问题为导向、共同发展的教学研究模式形成。
当然,无论是校内教师队伍培养还是校外兼职教师的加盟,前提是要建立健全与健康服务行业企业一体化的师资人才交流机制,包括认证机制、聘任机制和保障机制等,以保障师资队伍建设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CRAWFORD P,BAKER C,BROWN B,et al.Health humanities: the future of medical humanities?[J]. Mental Health Review Journal,2010,15(3):4-10.
[2] CRAWFORD P,BROWN B,BAKER C,et al.Health Humanities[M].Basingstok UK:Palgrave Macmillan,2015.
[3]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3-10-18)[2018-01-2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3/10/18/content-6067.htm.
[4] 段志光.大健康人文: 医学人文与健康人文的未来[J].医学与哲学,2017,38(6A):6-9.
[5] 汪文萍,章海玲.卫生类高职院校开展健康人文教育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11):1415-1418.
[6] 李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EB/OL].(2018-01-12)[2018-01-28].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age/2018-01/12/07/rmrb.2018011207.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