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辉,马长永
(空军军医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2,297537806@qq.com)
新时代医德医风建设,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人民的健康需求,秉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着力构建新时代医德医风建设的核心价值体系;秉持适应和超越市场理念,合理构建新时代医德医风建设的科学效益体系;秉持党的领导,全面构建新时代医德医风建设的领导组织体系;秉持依法治医,大力构建德医风建设的法治保障体系;改良医德医风,净化医疗生态,营造医疗卫生行业的“青山绿水”,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助推健康中国战略。
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体现到医疗卫生领域,就是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恪守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健康服务的医疗核心价值观,端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理念,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夯实救死扶伤的核心道德价值责任。人民生命健康利益的需求,是医疗卫生行业的社会存在和发展前提。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最根本的的目的就是医人病痛,救人生死。这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根本价值所在,是医务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更是医疗卫生行业存在的社会价值根基。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核心价值。新时代医德医风建设,必须着力强化救死扶伤的核心价值理念,自觉扛起救死扶伤的核心道德责任,才能确保医疗卫生事业和医疗卫生服务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建设发展方向不迷失,才能为医德医风建设提供核心的价值导向引领。
二是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夯实防病治病的完整道德价值责任。救死扶伤作为治病手段,对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利益具有最直接最显性的价值;预防疾病作为防病手段,对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利益具有根本和隐形的价值,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医学的完整价值。忽视预防,疾病发病率就会大大提高,治疗负担就会更加繁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会更加突出。因此,疾病预防越来越成为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利益的重要手段,越来越成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价值目标和职业道德责任。新时代医德医风建设要着力强化防病治病的完整价值理念,自觉扛起防病治病的完整道德责任,确保医疗卫生事业和医疗卫生服务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建设发展方向不片面,为医德医风建设提供完整的价值导向引领。
三是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高扬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的精神旗帜。医疗服务的对象是有社会思想心理人格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物,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首先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当前医学实践的一个严重弊端和倾向,就是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就必须高扬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的精神旗帜,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尊重患者、关心患者、爱护患者,充分发挥医疗的人文关怀特征,强化医疗行业的人文性。新时代医德医风建设,必须着力强化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人文价值理念,自觉扛起医学人道主义的道德责任,确保医疗卫生事业和医疗卫生工作以人为中心的服务方向不偏。
四是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境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基本的职业道德支撑和职业境界要求。然而,社会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伪命题,就是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不科学不可能的,其依据是人都是自利的、都是自私的。之所以说是个伪命题,最重要的就是对“公”和“私”的错误理解,把“私”和个人利益简单画等号,把“公”和个人利益简单对立。其实公和私是一对具体的对应范畴,每一项工作都有着严格具体的公私界线。拿医疗服务看,医生有自己的个人利益,患者也有自己的健康利益,只有在具体医疗服务中才产生公和私的界线,全心全意的基本要求就是一切医疗决策必须也只能是基于患者的健康利益做出,绝不能加入医生的个人利益诉求,这也是对医生的基本道德要求。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医学职业宗旨,不是不可能的道德要求,而是最基本的道德遵循。当前医疗领域的 “大处方”“ 大检查”和“过度医疗”的不良风气,本质上都是以私废公和因私废医的具体表现,严重恶化了医疗生态,侵犯了患者利益,严重背离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想。新时代医德医风建设,必须大力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精神,强化全心全意服务的意识,提升道德觉悟,严格道德自律,自觉扛起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道德责任,确保医疗卫生事业和医疗卫生工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宗旨的实现。
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改革发展解决。医德医风建设与医疗生态治理既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也不能一味地适应市场完全放任发展。必须立足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适应市场和超越市场的统一,确保新时代医德医风建设与医疗生态治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既高效又公正的发展。
一是适应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激发活力,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市场经济作为有效配置资源的一种体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极大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具体到医疗卫生领域,我国医疗机构的规模数量有了巨大发展,医疗行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医疗人员工作积极性有了极大提高,医疗人才资源配置充满活力;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巨大突破,药品研发和供应能力明显改善;人民对健康保障水平和保证能力得到巨大满足,医疗事业蓬勃发展。同时,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制度文明,所蕴含的自由互利、公平竞争、守信守法等伦理规范,对于医德医风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坚持适应市场,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是新时代医德医风建设与医疗生态治理必须长期坚持的效率效益方针导向。
二是超越市场,克服市场单纯逐利的弊端,强调公正,确保医疗社会效益实现。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在看到市场经济的优势的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局限性。市场经济的道德合理性是具体的、相对的、有限的。市场经济给社会道德进步提供了可能,但其自身缺陷也可能给人的道德精神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市场经济趋利、拜物、泛化等负面影响和局限性是自身固有的,具体到医疗卫生经济领域,一方面市场经济激发了医疗卫生服务活力,提高了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了卫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大处方、大检查、过度医疗和收受回扣红包等逐利行为,增加了患者负担,侵害了患者利益,腐蚀了医德医风,严重冲击了医疗卫生工作的社会效益。我们知道,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利益才是医疗卫生事业最根本的价值追求,而经济效益并不是根本价值,它只是相对于社会效益的工具价值存在。因此,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始终把社会效益居于首位,是由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作为公益事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必然要求。道德虽然不诉诸强制手段调节社会利益,但是能通过价值观唤醒和激发人们的荣辱心和善恶判断能力,引导规范人们的行为诉求[2]。良好的医德医风,能够引领医疗从业者超越市场经济的局限,提高道德觉悟,端正利益诉求,弥补市场不足,引导社会效益的实现。因此,坚持超越市场,发挥社会主义医学道德的规范引领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保证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新时代医德医风建设与医疗生态治理必须长期坚持的公益效益方针导向。
综上,对市场经济的道德适应、道德超越构成了新时代医德医风建设与医疗生态治理中两个极为重要的现实内容。在注重经济效益,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立足道德调节利益的本质属性和功能,发挥社会主义医学道德对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调节引领作用,坚持两个调节的辩证统一,构建起科学的市场和道德调节结合体系,确保医疗卫生工作的公益性发展方向,坚持社会效益首位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医疗卫生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德医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党对医疗卫生事业与医德医风建设的领导,全面构建医德医风建设中党的组织领导体系,是新时代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
一是深化党对医德医风建设的领导认识。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没有前提的推行党政分开,弱化了党的领导,具体到医疗卫生领域,在推行院长负责制的过程中,党领导医德医风建设的意识弱化,医德医风建设因此丧失了党的领导优势;一段时期以来,医学伦理领域片面强调医学道德的全人类性,淡化医学道德的社会政治属性,忽视党对医疗卫生事业指导思想的落实,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医德医风建设。新时代着眼党的领导优势发挥,必须充分认识到党对医德医风建设领导的极端重要性,自觉强化党对医德医风建设的领导认识,真正把党的意志贯穿于医德医风建设的全过程,确保医德医风建设始终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引领医德医风建设健康发展。
二是夯实党组织在医德医风建设中的主体责任。新时代医德医风建设领导组织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在各级各类医院中建立健全党的各级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无论是民营医院还是公立医院,无论是营利性医院还是非营利性医院,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全面推进新社会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求,在各级各类医院健全党的基层组织,确保党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事业的领导。其次,必须夯实各级党组织在医德医风建设中的主体责任。明确党对医德医风建设的领导,把医德医风建设纳入党的各级组织的工作日程,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发挥支部的建设堡垒作用[3]。明确书记在医德医风建设中的第一责任人地位,强化医德医风建设的领导责任。再次,必须把医德医风考评纳入医院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考评体系,确保医德医风建设的实效。
三是发挥党员在医德医风建设中的模范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共产党员是医务人员中的先进分子,党员的一言一行在群众中有着巨大的示范效应,党员的医德医风直接影响着身边人的医德选择。落实党对医德医风的组织和领导,必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党员要带头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引领其他医务人员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才能把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到医德医风建设中去,真正形成头雁效应,引领社会主义医学道德风尚形成和塑造。
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道德建设和法律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医德医风建设离不开法治的保证。新时代医德医风建设必须立足依法治医,完善医疗立法,严格医疗执法,树立法律权威,依法规范医疗卫生领域秩序,为医德医风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是加快形成完备的医疗卫生法律规范体系。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医疗卫生法律体系,但是这些法律法规依旧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针对新形势下医疗卫生领域的迅猛发展与立法相对滞后情况,我们需要认清落实依法执业才是防范医疗事故、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只有建立完善医疗服务法规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处理体系、药品生产流通规范体系、医疗卫生法治监督体系和医疗卫生法治保障体系,才能确保医疗卫生领域法律全覆盖,才能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医德医风领域的突出问题,把医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将实践中被广泛认同的医德行为上升为法律规范[4],以法治支撑德治,为医德医风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二是要着力树立医疗卫生法律权威。针对医疗卫生领域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潜规则大行其道的混乱局面,针对医疗卫生领域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风气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医务人员违法失德行为[5],加大卫生执法力度,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发挥法律惩恶扬善功能,打造浓厚的法治氛围,树立起医疗卫生法律的权威,确保任何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都必须在卫生法律范围内活动,为医德医风建设提供强力的法治保障。
三是要牢固树立医疗卫生法治观念。习近平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真正的权威绝非来自少数人的倡导和强制,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对医疗卫生法律的认同和遵守,既是一个由外到内的逐步认识过程,更是一个由内向外的自觉实践过程。通过法律教育学习,切实提高医务人员法治意识和法律自觉,开展医疗工作时,时刻想着法律、时时遵守法律,形成讲法守法的医疗环境氛围,使法治精神真正成为全体医务人员的信仰。实现以德治医与依法治医有机结合,为医德医风建设提供健康的法治环境。
〔参考文献〕
[1] 章忠民. 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研究[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11):20-23.
[2] 王睿欣. 市场经济伦理的哲学透视[J]. 理论前沿, 2006(1):20-21.
[3] 李艺虹, 尚武. 医院医德建设带来的思考[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 23(11):3952-3953.
[4] 宋茂银. 以德治医在依法治医进程中的实质作用[J]. 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11):943-944.
[5] 岳丹琪, 王雁菊, 郭晓曦. 公立医院管理模式中的伦理缺失及其原因分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 30(1):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