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玲,郝彩琴,禹春爽,陈晓云
(北京肿瘤医院移植与免疫治疗病房,北京 100142,ZXL_1267@163.com)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HSCT)是临床中治疗恶性血液肿瘤、非恶性血液肿瘤,及遗传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如急性白血病、淋巴瘤、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是将自体或异体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给患者[1],使其重新建立造血及免疫系统。但是,由于此疾病的治疗周期长及长时间用药,及前期的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术后需长时间服用免疫制剂的因素,往往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本文分析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治疗中存在的心理负面情绪及家属在长期的陪护和压力下产生的心理问题[2],针对不同的心理情绪,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以消除患者和家属的负面情绪,现将此次的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通过前期的大剂量放疗或化疗,并联合免疫抑制药物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再采取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以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治疗手段。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分为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恶性血液肿瘤或非恶性血液肿瘤以及遗传疾病等[3]。造血干细胞移植虽然在血液病的治疗上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并且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昂,对于治疗中的患者和家属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所以研究移植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问题及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护理治疗十分必要。健康教育对于提升人们自护能力和建立健康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于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强烈,身为护理人员,对患者和家属开展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由于健康教育的受教育者是病患,所以根据患者自身的特征,如受教育程度、疾病种类、治疗方式等因素,开展教育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本文以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和家属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卫生知识宣传、多媒体沟通、行为训练等方式来改善患者和家属因疾病所带来的焦虑、抑郁、恐惧、依赖等心理问题[4],在常规的护理中加入健康教育,帮助患者重建心理机制,舒缓心理上的负面情绪,以缓解和消除由病痛和治疗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压力。
2.1.1 焦虑。
根据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移植患者在术前由于对相关的疾病知识不了解,至此会产生焦虑的心理障碍,常出现失眠、紧张、尿频、不安等症状,而且焦虑心理在移植患者的不同的治疗期间都会出现[5]。首先,在移植的准备期间,这时患者的心理波动较大,起伏不定,伴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的焦虑会随之加重,通过国外的一项调查显示,焦虑心理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经济情况等有关,而无手术史、女性、文化程度低及经济情况差等条件的患者,患有较重焦虑心理的概率更大。其次,在治疗期间,由于患者需要转入无菌层流洁净室,狭小的空间、探视的限制、饮食的受限等因素也会使患者产生孤独、压抑的焦虑心理。最后,在术后的恢复期,患者在病情上虽有所好转,但对疾病的反复、迁延等情况也会产生忧虑的情绪。
2.1.2 抑郁。
据研究表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普遍存在抑郁情绪,发生率约为15%~50%。患者的发病时间多为移植手术时和移植后,其中相关因素有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亲属支持、部分机体功能下降等因素。移植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的损伤,往往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据Sherman等研究[6]指出,59%的患者出现抑郁情绪多与身体机能不全相关,而异体移植患者常出现抑郁情绪、乏力、口干、腹泻等躯体主诉。此外,家庭关系也是影响患者身心康复的重要因素,家庭的不和睦,亲属的冷漠等因素也会使移植患者患上抑郁的心理障碍,长时间的压抑,不能及时的宣泄心中的情绪有可能使患者做出极端的轻生选择。
2.1.3 依赖。
移植患者由于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缺乏安全感,因此会对家属或医生存在心理上的依赖,患者在患病期间由于部分机体机能退化,致使在生活中对于亲人有依赖性,长期的病情迁延反复,会使患者出现退缩、过度关心身体的心理,再加上对于未来生活质量的担忧,使得患者在心理上对取得家人的关心的需求格外强烈[7],有些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依赖心理。
2.1.4 淡漠。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移植患者由于对身体的持续不适,恢复缓慢,常常会使其失去信心,此种心理障碍多发生在移植的中期,患者需要及时的心理疏导,否则会产生愤怒及拒绝治疗的抵触情绪,多表现为懒言、食欲减退、郁郁寡欢等表现,特别是治疗期间医患间的较少沟通、家属的不理解及对于病情的担忧,都会使得患者丧失对生活的信心,此时孤独、压抑的心理就尤为明显,由此产生的消极抵抗、烦躁等表现,冷漠的心理也会加重。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治疗期间,一方面,由于治疗费用昂贵及身体功能受限,无法扮演正常的家庭、社会角色,使得家属易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障碍,常表现为愤怒、忧郁、烦躁等。另一方面,当患者在移植过程中出现并发症,而难以承受时,往往会发泄于家属身上,如此也会加重家属的焦虑心理;家属对于相关医学的缺乏,担忧患者术后的康复及病情反复等也会加重家属的焦虑、忧郁心理。
3.1.1 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对于移植患者的心理障碍治疗不仅需要常规的心理干预,还应加强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帮助患者康复[8]。①加强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性地进行沟通,让患者清楚病情的轻重及治疗程序,尤其是有可能发生纠纷的地方,应重点沟通;需对患者进行出院访视,追踪患者的后期康复,并根据病情,及时做出判断;②行为训练。护理人员根据不同患者的特性,制定相应的体能训练方法,辅助患者机体功能的康复,调节心理情绪;③疾病防治宣教。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相关知识进行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灌输相关知识,强化理念,并对患者进行一对一问答,了解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让患者树立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3.1.2 对患者的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问题,要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方式:①焦虑。面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责任护士需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向其介绍疾病的相关信息,如移植前的患者准备和用物、移植的并发症和进入层流室后的饮食要求等。在护理中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解释性心理治疗,一方面,倾听患者的诉说,帮其分析产生焦虑的原因,并通过解释、安慰、启发,有目的性的帮患者缓解焦虑情绪;另一方面,向患者讲述自我护理的方法以及通过娱乐设施如手机、电视、广播等转移注意力,消除对于疾病所产生的焦虑心理。除此之外,还可建立传呼系统,与患者进行交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并鼓励其进行表达[9];②抑郁。对于患者的抑郁情绪,家属的关心和沟通,积极的社会支持使其消除孤独感,对其重拾信心有着莫大的帮助,所以在患者治疗期间,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多问候,多交谈,这对于患者形成良性心理及康复都十分重要;③恐惧。患者的依赖往往来源于内心的恐惧,此时家属或责任护士要稳定患者的情绪,通过劝导、安慰、鼓励等帮助患者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消除心理恐惧,调动患者的积极性,积极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及自我心理疏导,形成自我护理意识。与此同时,移植患者还应注意饮食卫生、个人卫生、保持愉悦的心情、遵医嘱服药等;④淡漠。患者的淡漠是由于失去信心及内心的孤独,所以护理人员及家属应给予关心与鼓励,劝导患者,采用温和的态度,对患者进行身体护理,让其尽量减少患者运动,多卧床休息,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随时注意和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关怀,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心理,助其康复。
3.2.1 对家属的健康教育。
家属是移植患者的精神支柱,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起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对于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必不可少[10]。①集体指导。医师针对移植患者的家属进行集体咨询或指导,解答患者的疑惑,向家属讲述疾病的知识及治疗,帮助家属们学习和掌握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相关日常护理。②建立家属微信群。手机如今已是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微信作为社交媒体为人与人进行沟通建立了最便捷的方式,医师可建立家属微信群,邀请家属进入,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家属也可针对自身的疑问向医生提问,医师也可上传一些小课程,向家属传授医学知识,帮助其掌握正确的护理方式。
3.2.2 对家属的心理干预。
疏导家属的心理障碍不但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让其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理念,还要及时地进行心理干预。对于患者,家属是其主要的社会支持系统来源,所以对于家属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十分必要。首先,应建立与家属良好的沟通机制,指导家属应用心理防御机制,消除心理应激的不利影响。其次,帮助家属分析可预知的应激源,教会其如何面对,并加强医学知识宣教,帮其了解患者病情,消除负面情绪。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临床目前治疗恶性血液肿瘤、非恶性血液肿瘤及遗传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且疗效显著。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疾病的治疗虽有着显著的疗效,但其长期的药物服用及化疗的副作用以及昂贵的治疗费用等对于患者和家属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产生不良情绪,对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及生活品质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1]。通过研究发现,移植患者之所以会产生不良情绪,主要源于对所患疾病、所采取的治疗及治疗后的预后情况没有系统的了解,从而产生焦虑、抑郁、依赖等负面情绪。患者家属的支持和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本研究中,分析了患者和家属在治疗期间的心理问题,并对患者和家属不同主体,采用相应的健康教育,帮助其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移植后的生活注意事项、自我护理,通过健康教育有效地提升了患者及家属的自我护理意识,改善了心理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12]。
基于上述研究,笔者认为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及家属采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对相关疾病的了解程度,同时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罗优梅,李成媛,刘亚琪.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干预进展[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5):10-12.
[2] 徐丹,钟涛,张海丽,等.心理护理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12):2102-2103.
[3] 王秋萍,陈丹.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在老年痛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3):110-112.
[4] 王和玲,骆天真,林慧群.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3,2(1):12-13.
[5] 戴莉,胡艳华,范爱飞.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11):38-40.
[6] 陆新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问题和躯体主诉分析[J].世界临床药物,2016,37(11):776-780.
[7] 杨璐璐,王雪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4):122-123.
[8] 郑晓燕,曹秀艳.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采集术供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7):1579-1581.
[9] 满玉.健康教育路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4,22(6):540-541.
[10] 邓红艳,曹军.护理健康教育与治疗性沟通的比较与思考[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4):282-283.
[11] 王天巧.流程化健康教育在心胸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4):82-83.
[12] 王学萍.精细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阑尾炎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4):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