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欧亚��
摘要:比较是通过对比得出异同的研究方法。比较阅读法是从内容或形式角度对不同读物加以比较的阅读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多用比较阅读法可以促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面,不断提升阅读水平。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比较阅读训练,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获得个性化阅读的快感并领悟阅读的真谛。
关键词:语文教学;比较阅读;发散思维
语文的学习是以文明道,因道悟文的过程,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个性化的阅读,众位老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笔者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经历,发现比较阅读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阅读方法。
一、 比较和比较阅读的界定
比较是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对比来加深、扩大和验证认知的一种研究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法,即把内容或形式上具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它是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和体味文章表达之妙的方法。新课标提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学生运用比较阅读法,可以提高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和深化对主题思想的认识和把握,诱发认知冲突,在阅读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进一步丰富自身的内在体验。教师应在精研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比较阅读训练,同一文体不同单元之间的比较,同一单元同一文体不同题材的比较,同一题材不同立意的比较等等,不一而足。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能确定比较点的异同,而且还能深入地理解这种异同。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辨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迁移思维能力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
有比较就有鉴别,教师示意学生可进行比较的点,供学生思考比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形式的观感相对深入。学会了比较,学生能将所学内容多方联系,多方比较,使得所学知识点有效结合并串联起来,使得日常所学知识“网络化”,成为立体的活的知识,进而有选择地运用于写作中,做到真正的“活学活用”。
二、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法的意义
(一) 比较阅读法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新课标提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笔者曾对初一初二两个年级一百多人做过阅读方面的调查,据调查结果显示,55%的学生承认他们的语文老师经常在讲解课文时会进行课外阅读拓展迁移,34%的学生承认他们的语文老师有时会进行拓展迁移,应该说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的同时会进行课外阅读迁移,而不是单纯的局限于课内阅读,在迁移中加以比较,积累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定能有比较开阔的阅读视域。但如果要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自觉的阅读迁移,在迁移中运用比较阅读法,经常为之,形成习惯,则由此及彼的链条会越来越长,知识不再平面化,而逐渐呈现网状的立体化,知识结构不再纷繁杂乱,而是不断集约化。宋学孟在《柳叶儿》这篇文章中回忆了那一段苦中作乐的抢柳叶充饥活命的日子,事实上那段历史曾经在许多人的记忆中烙下深刻的印记,许多作家也曾流着泪深情回忆过救过他们命的草树,像刘绍棠的《榆钱树》,张洁的《挖荠菜》,都是此类作品,引导学生作这样的扩展阅读,并比较之间的异同,对于学生阅读面的拓展是极有好处的。
(二) 比较阅读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认知更鲜明、具体和生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若能将已学得的知识运用于解决新知识学习中的困难,将解决问题的钥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分析和传授,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陡生。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几种固定用法,学生在第一次接触后,留有印象,再接触到相类似的句子结构,一般能够根据已学得的知识来加以推测,比如,“也”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收录以下义项:①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或肯定②句末语气词,与“何”等词相应,表示疑问语气③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爱莲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中“也”表示判断,学生对下面的两个一样的句式“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就能立刻判断出其中的“也”同样表示判断。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生能够举一隅以三隅反,不仅学生自身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能寓教于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快乐的心情中学习,当然学得更为轻松。
(三) 比较阅读法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发展思维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发展思维不应当是消极被动的,而应当是积极主动的,自觉的。比较阅读法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比较最基本的要求是有联系,联系就是一种思考的过程,以一篇课文为圆心,从文体、选材、中心、写作手法等多个角度辐射开去加以联系,那么这种联系就是一种发散性思维。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从风格上可以和收录在《朝花夕拾》中的其他文章相比较,从内容上可以和同单元的《三个太阳》进行比较,就文章自身也可以将百草园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相比较。如此长久的训练,定能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发散性。
三、 比较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 从体裁角度来讲
1. 单元之间
以苏教版七下课文为例,三四两个单元都是说明文,但以题材来区别,前者有關“建筑艺术”,后者有关“动物世界”。虽然说明对象不同,但同样作为说明文体,都要求用精准简明而不失生动的语言说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以此为第一要务,或者围绕被说明对象的特点进行选材和谋篇布局。第三单元的《巍巍中山陵》围绕中山陵“巍巍”的特点,作者按照由南到北,由外而内的方位顺序逐步展示中山陵全貌,从中山陵的外部环境到内部设置,始终紧扣“巍巍”二字。第四单元中的《松鼠》围绕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从外形到习性,依次把松鼠这种动物的各个方面介绍清楚。但鉴于说明对象的不同,前者是静态的物,后者是活动的物,在写作中,无论是选材还是表现都有该文章的个性所在,对于建筑的介绍,大多采用相对静态的笔法,或以作者的游览顺序为序(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于园》),或以建筑自身东南西北方位为序(如《凡尔赛宫》),中间穿插建筑掌故、人物故事、历史逸闻,以增加建筑的厚重度和知名度。而对于动物,大多由外在形态介绍到内在习性,从婚姻到繁殖,从生到死,多用拟人化笔法,赋予动物人的心性,以人的心思来揣摩动物的心理,可爱至极,写来形象风趣。endprint
由此,在比较中学生不仅可以牢记说明文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对文中的被说明对象印象深刻,再见到此物,联系文中所写,也是一大乐趣。此外,还能在练笔中运用到其中的写法。
2. 篇目之间
同在一个单元,同一种文体,不同篇目之间亦有若干可用作比较的点。七下新闻单元同为消息的两篇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出于事件本身的特点和新闻的价值及信息公示程度等要求,两则新闻在文字的繁简上大不同,比较标题,相同在于两者都概述了主要事件,但前者简洁,后者更具体严谨;比较导语,相同在于都概括了事件的中心内容,不同在于前者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报道渡江的情况,主要事件叙述清楚,后者篇幅较长,除概括了中心事件外,还写了该事件的意义所在;比较主体,相同在于都以时间为序,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都以叙述为主,穿插了议论,不同在前者还按事件本身的特点安排结构顺序,中路军首先渡江成功,其次西路军,最后东路軍,所以在报道中就以此为序进行。由此,学生不仅了解了两则新闻在写作上的不同以及这种不同的原因所在,并在练笔中自觉地以前者为范文,学会用简练的文字报道校园乃至社会新近发生的事件,达到以读促写的教学目的。
3. 段落之间
从微观角度来讲,能通过比较的方法将一个段落在某一个点上谕令一个段落相联系并找出其异同及异同背后的原因所在,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无疑更上了一层楼。七下六单元中《木兰诗》里有一段木兰凯旋于自己闺房回归女身后的妆扮,“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前两句体现乐府民歌铺排的特点,真正写其妆扮的仅四句“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着力表现木兰回归女身的欢快。《孔雀东南飞》里面也有一段刘兰芝妆扮的细节描写,“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两段文字相较下前略后详,一则与文章整体风格相关,二则与文章主旨有关。在这样的拓展比较中,学生可以不断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作品,使得他们的阅读面与阅读量不断向前发展。
(二) 从题材角度来讲
1. 文体不同
选材完全相同,但用不同的文体来表现,其中趣味纷呈。七下“荷”专题有诗歌、散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诸多样式,每一种文体所致力于表现荷的旨趣皆不同,各有各的特点,有的赋物写形,有的暗示象征,包孕着丰富的内涵,呈现出各异的形象,不同的作者在不同的背景下表现荷的不同取向。但又都能够表现荷“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
2. 立意不同
选材相同,文体相同,可以对立意加以比较。比如在教授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就可以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拿来加以比较,毛泽东咏梅词是反陆游咏梅词意而填,立意的不同导致二梅的形象品格都不同。相同点在于都写出梅不畏严寒的特点,都表现了梅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都以梅自比,赞颂梅花的高洁品格;都运用了衬托和拟人的手法。不同首先在于形象的不同,陆梅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象征屡受排挤的主战派,毛梅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象征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共产党人及其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其次在于感情基调的不同,陆梅低沉孤高,毛梅积极乐观、充满自信。
3. 表现手法不同
同一种文体相类似的选材,但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比如七下第一单元“人物风采”,同样是记人的散文,《一面》是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童年的朋友》通过几个场景来表现外祖母的内在品质,《我的老师》则主要通过几件事情的叙述来表现蔡云芝老师的性格特征。
应该说可以比较的知识点很多,即使是一篇文章内部的前后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值得比较的点。不管是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比较,一定要根据具体文章的个性找准具有典型意义的点进行比较,如此才能有助于知识的掌握与消化,否则反受其乱。当然比较不必面面俱到,古人云“多则惑,少则得”,抓住最具可比性的方面进行比较即可。在比较阅读的整个过程中,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并用表格的形式做好笔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部分,阅读很重要,正确的阅读方法更重要,今天,老师们要教授学生的不仅仅是阅读“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一维目标”转变为“三维目标”,比较阅读正是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的阅读变得立体可感。
参考文献:
[1]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140:143.
[2]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S].苏大出版社,2007.136.
[3]莫琴琴.语文比较阅读教学策略[J/OL].基础教育研究,2001.33:34.
[4]王力.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J/OL]2006.80:81.
作者简介:
马欧亚,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