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

2018-01-30 22:04董绍增王晓玲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成果导向工程教育课程改革

董绍增+王晓玲

[摘 要] 工程教育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有助于进一步缩短高校和企业的距离,真正培养出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从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实施及评价和教学质量监控三个方面对“企业管理”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成果导向;工程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1-0062-03

2016年6月2日,我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拉开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帷幕。工程教育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遵循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三个理念。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提出的12条毕业要求,成为当前工程教育改革的聚焦点。成果导向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培养出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成果导向教育也被称为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由美国学者斯派帝(Spady W.D)最先提出。学生产出成为驱动教育系统运作的动力源,而非教材或教师经验。教师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具有清楚的构想,并寻求适宜的教学设计来保证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主要强调教学成果或教学结果,教师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来进行教学设计,调整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评价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施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主要包含定义学习产出、实现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和使用学习产出四个基本过程。定义学习产出是实施成果导向教育的关键环节,学习产出的定义要具备可操作化和具体化,一般采用反向设计的方法。评估学习产出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成果导向教学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职业发展规划等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就业和从业的竞争能力。

二 “企业管理”课程背景

“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操作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我院面向工程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多学科团队中承担不同角色的能力;针对某一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沟通的能力;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前,针对《企业管理》课程的特点和目标定位,我院主要推行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的教学模式。当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但随着社会和企业对工程类专业毕业生能力要求的变化,以及自我个性对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的日益凸显,当前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课程内容体系庞大,不利于促进“教研相长”

“企业管理”课程内容主要包含企业管理概述、战略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业务。任课教师的科研和知识储备主要集中在某一个或者某几个部分。由一个任课教师讲授整个课程内容,不利于展现教师的研究前沿,不利于促进“教研相长”。

(二)授课班级容量大,不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由于“企业管理”课程选课学生多,我院当前主要采用专业合班授课模式。由于授课班级容量大,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以制定出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难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课程目标的实现。

(三)课程评价方式单一,难以考核学生的真实能力

当前,我院“企业管理”课程考核成绩主要包含平时表现考核(50%)和期末考核(50%)两部分组成。平时表现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互动、课后作业等情况;期末考核包含期末试卷和课程报告两种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由于课程内容体系庞大,知识点多,一卷难以达到全面测评的要求。同时,当前考核模式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的情况,并不能体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应用能力,违背工程教育认证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

(四)授课模式单一,难以实现课程培养目标

当前的授课模式主要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由于我院很多老师没有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授课内容缺乏企业实践支撑,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和对学生的培养质量。

三 成果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目标构建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管理”课程大纲,构建企业管理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构建一定要能够支撑专业培养目标,并且易于进行考核。结合工程教育背景,企业管理课程在工程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目标主要有:使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具备在不同环境下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在团队或组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得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了解和掌握项目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具备从事项目管理的能力。

(二)课程知识模块化

课程知识内容模块化是实施成果导向教学的前提。模块化教学是通过对教学模块的不同设计,使得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新型教学方法。模块化教学是以能力为核心的育人理念,是培养工程师人才的理想模式。模块化教学的关键是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有效分解、整合,形成课程知识模块。课程知识模块化不是将课程内容简单的机械分解,再组合;而是要结合学生特质、校内外教学资源,构建更有效的教學知识模块,以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结合荣成学院工程类专业对“企业管理”的课程定位,我们将“企业管理”形成以下课程知识模块: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论以及前沿发展,包括现代企业管理子模块、战略管理子模块、运营管理子模块、营销管理子模块、质量管理子模块、物流管理子模块、人力资源管理子模块、财务管理子模块、技术管理子模块。沟通模块: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包含沟通子模块和商务谈判子模块。团队合作模块:技能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管理模块:讲授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使得学生具备从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各知识模块及子模块的模块描述如表1。endprint

(三)教学团队配置

成果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应用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指导和引导的作用。为实现成果导向教学,笔者认为需要构建由理论教师和实践导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按照当前“企业管理”总学时30学时计算,学生的理论学时不小于18学时。剩下的12学时,由实践导师指导学生实践技能实训。实践导师由校企合作企业的相关人员组成,引导或指导学生认知、参与具体企业实践项目,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模块的理论知识,并训练其专业技能。

四 成果导向的教学实施及评价

(一)教学实施

成果导向强调的是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潜力,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个性化的授课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对未来不可知事物的可控性。所谓成果,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期望,是基于学生毕业五年后所达到或者具备某种能力的设想。同时成果导向教育的出发点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将来能够具备企业管理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生存力,提高就业和从业竞争力。

1 制定“企业管理”课程学习计划

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由实践导师向新生介绍企业管理实践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理论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个性、大学学习规划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企业管理”课程学习计划。

2 选修理论知识模块

课程指导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每学期开设的课程模块,原则上所有知识模块进入学期课程备选库。学生依据自己的课程学习计划,预选知识模块。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确定该学期最终开设的知识模块。

3 选修实践技能模块

创新能力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职业的持续发展,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从企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模块的选修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课程报告,每学期课程组会安排5~10场课程报告,由学者、企业高层等介绍当前最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另一种形式是企业实践。每学期末,组织假期实习项目,由实践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

(二)课程评价

成果导向的“企业管理”课程评价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更注重对学习成果的考核。依据学生的课程学习计划、大学学习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来考核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基于成果导向的“企业管理”课程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方法,课程综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课程报告、实践成绩和课程汇报。课程报告综合考核学生对企业管理理论知识点的理解,探索企业管理实践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占综合成绩的50%;实践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参加5次以上的课程讲座和至少1次的假期实习项目,该部分占综合成绩的35%;课程汇报主要考核学生正式沟通的礼仪、语言能力和沟通技巧,有理论老师和实践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打分,占综合成绩的15%。

五 成果导向教学的质量监控

成果导向教学是一种动态、全过程教学模式,其时间范围涉及从学生开始学习到学生参加工作后5年的整个过程。因此成果导向教学的质量监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课程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并设置关键的课程监控点,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企业管理”课程的主要考核标准就是课程目标达成度。一方面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每学期末的教学评价作为质量控制关键点,由学生选课倾向、学生对老师(理论和实践)的评价、督导团对老师的评价以及教师互评等信息作为下一学期课程设置调整的依据;另一方面建立毕业生追踪体系,密切关注毕业生就业后的发展情况,适时修订课程大纲、课程目标等。通过这两方面的成果导向教学质量监控,实现“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成果导向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动态的、全过程的教学模式。在成果导向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授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我国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成果导向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保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真正培养出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学校、企业的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 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 ——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

[2]刘荣,万丽丽,袁芳.OBE理论视角下高校课程学习评价研究[J]. 中国轻工教,2016(1).

[3]Chandrama Acharya. 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 A New Paradigm for Learning[J]. CDTlink, 2003(7).

[4]孙惠芳,张宝忠,杨志勇. 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及效果评价[J].中国轻工教育, 2015(6).

[5]郑浩,陶虎,王晓辉. 高校模块化教学模式及其效果评价方法[J]. 科技信息,2015(25).

[6]李德才. 关于模块化教学的几个问题——兼论工程师型人才培养[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學版),2013(11).

[7]王晓玲,董绍增. 经管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10).

[8]王晓玲,董绍增,赵雪迟.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国际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荣成学院为例[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1).

[9]凤权. OBE教育模式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2016(6).

[10]刘荣,万丽丽,袁芳. OBE理论视角下高校课程学习评价研究[J].中国轻工教,2016(1).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果导向工程教育课程改革
高校概率统计课程OBE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职计算机教育
软件技术专业成果导向课程设计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基于高职成果导向教育的行动学习模式构建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