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2018-01-30 20:23刘海英
考试周刊 2017年70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德育教育小学语文

摘 要: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道德修养的国度,《程门立雪》《弃官寻母》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在当今社会,似乎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过多地注重知识教育而逐渐忘记了思想道德的教育。文章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人们常说“有德有才是上品,无德无才是废品,而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如果疏忽了道德教育,可能会给学生本人和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反作用,可见德育有时甚至要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加重要,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将来社会的栋梁,德育是必不可少的。为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进行深刻思考。

一、 渗透德育充分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校似乎过于注重传授知識而忽视了思想道德的教育,然而逐渐的,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显现出来。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学生只能将知识应用于考试而缺乏思维创新能力,或者是拥有丰富的知识却利用它们做一些唯利是图的事情,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近年来国家为改变这种现状开始号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进行素质教育,即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培养一代又一代既富有知识、又能运用知识造福社会的人。在小学的所有科目中,语文是最适合渗透德育的一门科目,因为相对于其他科目,语文的课业负担相对较轻,并且语文知识可以良好地与德育相辅相成、融会贯通,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在对学生测评时不再单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标准,而是除考试成绩外,还要在课堂品德教育中和学生进行互动,对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和积极度打分,还可以不定期地播放有关德育的短视频并要求学生写观后感,或者组织德育活动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打分,最终以平时的德育分数与期末考试成绩分数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测评,这样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计划的良好实施。

二、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相关举措

(一) 课堂上将课本内容与德育事例相结合

语文课本上有许许多多有关道德教育的文章,老师在教育时如果单纯地鼓动学生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品质是非常缺乏实效性的,因为课文中的人物对

学生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仅仅存在于脑海中的构象,所以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后就会对课文内容抛之脑后,不会将其铭记于心并以此作为榜样。现实生活的德育事例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不足。在传授完课堂知识以后,老师可以再举出一些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或者学生身边的事例,帮助学生认为这些事情是实实在在的,并非遥不可及。这些事例和此节课的内容所传达的精神相一致,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另一方面,现实生活的例子更加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并且更具有鼓动性。因此,在课堂上将课本内容和德育事例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老师在讲《司马光》这篇课文时,如果老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同学们要见义勇为,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同学们感同身受。老师可以首先帮助学生理顺文章所讲述的“孩童玩耍、同伴溺水、搬石砸缸”的整个过程以便初次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老师向同学们提问“这篇课文主要想教给我们什么?”在听完部分学生的回答之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告诉同学们课文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课文讲完,老师需要引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比如广东大学生吴宏宇见义勇为的英勇事迹,告诉学生们“见义勇为并非只发生在古代,这种高贵的品质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通过引用实际事例并与课文《司马光》的内容相结合,可以引起同学们的深思,达到良好的知识和品德双重教育的目的。

(二) 组织以道德为主题的演讲与写作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于老师讲,学生听的方面,语文教师仅仅教给学生该如何做却得不到学生真是内心世界的想法是极其缺乏实际意义的,只有当学生能够将德育的内容感同身受并用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才能有更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说,需要在课堂之余,让学生以写作或者演讲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于某种高尚品质的理解。

例如,老师可以组织以父爱为主题的写作练习,不仅提高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父爱,体会父爱,并且让学生将对父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印象更加深刻,对学生内心的影响更加深远。另外,老师还可以组织与爱国、母爱等有关的演讲比赛,相比于书面更深一层的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更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高尚品德的深层含义。演讲和写作有利于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体会高尚的品德,并逐渐将高尚的品德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之中。

(三) 组织以提升道德水平为目的的实践活动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所以学习高尚的品德不能只表现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生活的实际行动中去,毕竟真正做出良好道德所崇尚的事情才是德育的最终目的。从最初的思想道德灌输,到学生对其内容充分消化并以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最终落实于行动,这一系列的德育体系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所以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学习了《父亲》这篇课文的有关内容后,老师可以组织“为父母亲洗脚”等的道德实践活动,要求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并且交回实践报告(姓名、时间、感受等)。当学生们真心诚意地参加此次活动,德育就真正地实现了它的价值。

三、 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不仅是医生,所有的职业都是如此。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更是在校教育的立足点。德育要注重方法而不能一味的盲目徒劳,要从思想传授,到学生自我思想表达,到最终以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层层递进环环紧扣。相信在国家的号召下、在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传统教育和德育的良好结合可以更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博.关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02).

[2]刘霞.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初探[J].科技展望,2017(15).

[3]刘善玉.浅析如何做好小学语文微课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

作者简介:刘海英,山西省大同市,水泊寺联校水泊寺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德育教育小学语文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