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收获由阅读方法决定

2018-01-30 19:48郑由珍
考试周刊 2017年72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兴趣

摘 要: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方法的核心是兴趣,阅读内容选择阅读方法,读写结合让阅读如虎添翼。

关键词:阅读收获;阅读方法;兴趣

阅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在阅读行为中,智力活动的各个环节成为一个整体,即把识字、理解词句、把握段意、领会中心等逐渐联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生理、心理的角度来看,阅读的过程就是眼睛的运动过程,是眼睛以一定的速度,并伴以短暂的注意力和瞬间的理解力。它是一种强调行为主体自主性和体验性的实踐活动,它汲取了当代教育理论的思想,如建构主义、经验主义等。几乎所有类型的阅读都是隐蔽的心理语言的行为过程。与文本的对话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会遇到我们视野无法领略的画面。看到了“风景”,知道谁与我同行,在和他人所见的比较中,对照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的追求与调整。

一、 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很多家长、学生会疑惑,为什么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做作业,努力学语文,语文成绩还是难以提高。语文学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有些东西是教不出来的,但是阅读的力量却能够影响一个孩子的终生。当下语文教育乃至平时德育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丢失了读书之“根”上去寻找原因。语文并不等于语文课本,教科书并不是语文课程的全部,相对于语文教育而言,语文课本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用来指导读写的范本。一学期精学精读一本书,没有其他辅助的“精神食粮”,就会出现老师鞭长莫及的试卷题目,所以很多老师在每学期的试卷分析中都写道要激励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教育的“根”就是阅读。朱永新先生说过:如果我们的孩子在10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们离开校园就将书永远地丢弃在一边,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普普通通,但是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身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一定比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

二、 阅读方法的核心是兴趣

阅读收获取决于阅读方法,阅读方法的实施又受阅读兴趣的掣肘。

我们研究的课题给实验样本设置一个阅读情景,为了获得文学体验而进行的阅读,所谓文学体验,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置身于文本当中,专心于文本中的事件、环境、行为、因果关系、人物、氛围、情感和观点,并且享受语言本身。这类阅读测试主要以文学性文本(叙述性小说、故事、传说等)作为测试材料,关注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整体感受,对作品中形象、情感、语言的领会和理解。另外一个阅读情景就是为获取信息的说明文体阅读。

阅读结果测试以座谈的形式进行,例如女生甲对《红虾跳龙门》印象最深,因为喜欢这篇故事而读了两遍,复述故事情节很清晰。女生乙对书中《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很有感触,因为课文中也学过这篇课文,所以欢快畅谈自己的读后感。女生丙和丁表示看完了很快乐,但内容都记得不清晰了,因为书中有很多篇故事。男生甲记忆力惊人,能复述书中的四个故事。男生乙在母亲的引导下做了读书笔记,摘抄了喜欢的句段。母亲要求他每次看新书前把阅读笔记卡诵读一遍。所以男生乙不仅复述故事时绘声绘色,还积累了许多描写性的语言。

一般认为,在阅读方面女生比男生有更好的表现。我们这项研究测试是课题成员从每个年级选8~10名家庭阅读一直做得较好的学生参与测试。测试内容为:给同年级样本学生同一本课外阅读书,页码都在200页左右,一定时间阅读完后与被测试者座谈,从语文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感受能力、记忆力、表达能力个别座谈,对测试人的言谈举止进行观察记录,其中也有笔试部分。我们在测试者人数上发现女生比男生多,46位测试者,女生有26位,但在阅读成绩检测上发现男女生没有明显的差异。发现小学生自身的经验、记忆力、情绪、家庭环境、父母的引导决定了他们的建构反应及阅读收获。获取信息的说明文体阅读,小学生普遍不感兴趣。

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读书是慢工,习惯和兴趣的培养都需时日,贪心太重,功利心切是读书的大敌。下表为以小学生阅读引导推荐表。

三、 阅读内容选择阅读方法

当今的出版物越来越丰富,要知道和学习的事情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精读与泛读的巧妙结合是读书的一种艺术。

精读,读书时精力集中。南宋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随性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不动脑,等于吃了饭而不消化。读书如何思考?有疑有问有分析。有疑要问,要不断寻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读书还必须加以分析,只有认真分析,才能区别真伪,决定取舍。梁启超说,读一遍,专取一个注意点,读第二遍,另换一个注意点。我们读书时,即别人在代我们思考,我们只是重踏他的思路。所以读书快而多的人,无疑无问更无分析,在无所思考中得以消时自遣。长此以往,养成了思维的惰性。如同一个终身用电脑打字的人,最终竟不省握笔书写之方。又如同过多的营养伤脾败胃,所读之物就没有得到加工和消化,进而危及全身一样。在我身边就有这样鲜活的案例:70年代的青春少女迷恋琼瑶小说,不加分析接收,误导了她们的恋爱、婚姻和家庭观念。

精读应循序渐进,切忌贪多图快,囫囵吞枣。叶圣陶说:逐句循诵,摘出不了解的处所,寻求解答,弄清楚后又复读一遍,把应当记忆的记忆起来,把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把应当研究的研究出来。读一本书想让孩子更有收获,需要多侧面进行探索、理解、整合。勤动手,最烂的笔头也胜过最好的记性。

怎么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夏沔尊先生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观点:“如果把阅读分开来说,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读。”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懂它的内容,不必从文字上去瞎费力,只要好好阅读就行。根据自己的奋斗目标,只有那些经过时间的考验而保留下来的又是公认的名著或经典著作才是值得精读的。学习课文《草船借箭》后阅读诸葛亮舌战群儒、空城计、七擒孟获等经典故事,进而阅读《三国演义》。学习课文《最后一头战象》后阅读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如《狼王梦》《第七条猎狗》《斑羚飞渡》。学完了《蟋蟀的住宅》后阅读《昆虫记》……读一本好书,虽费时费力,读懂了却终身受益。

泛读通常指一般性阅读。意在追求对作品的整体理解以及阅读速度,而不注重一些字句的翻译,也不会逐字逐句地理解文章。泛读是成人最常用的普通阅读,它更多的是在闲适的情境中,休闲生活的方式,关注文本的情节推进、人物形象、语言情景,但不会去仔细推敲也没有必要,去揭开文本写作的言语奥秘。我们课题组访谈爱阅读但考试成绩位于中游的小学生,我们发现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现象是他们喜欢泛读,过度运用使他们养成了眼快的习惯,不能真正地做到静心精读每句,阅读完后,总觉得中间遗漏了什么,但也就这样过去了。这样的习惯带到了学习上,考试总是出现审题不仔细,难题对了,容易的题目反倒错了。再听听家长的声音:孩子爱看书,为什么写作文语言还是干巴巴的呢?这大概就是极端的阅读方法带来的负影响。

四、 读写结合让阅读如虎添翼

阅读是吸入,写作是输出。作家廖沫沙曾经说:没什么捷径,要说门路嘛,抓住两条,一个是读书,一个是写作。阅读好比是建造人生楼房的材料,而写作就是把材料运用起来进行建筑。材料再多,不建筑,那么永远是无用的材料,永远是沙子、灰和砖,但是如果行动起来建筑呢,自然沙子、灰和砖就慢慢变成了高楼大厦了。反过来,只要孩子天天坚持写作或者一周写一两次,那么孩子就会去阅读,去搜集素材。久而久之,孩子们因为写作而对文字有了敏感力和欣赏力,也有了喜欢和热爱,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去阅读书籍,就会养成爱书籍爱阅读的好习惯。在阅读写作的过程还能锻炼孩子运筹帷幄的能力,写作需要构思,需要谋篇布局,需要策划,需要选择为主题服务的材料,需要精思熟虑,需要层次分明,需要设计的合乎逻辑,需要在文字上排兵布阵……那么组织才能、策划才能、创新才能、魄力、自信力等等都成了阅读写作的副产品。

作者简介:郑由珍,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第一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兴趣
中国现代文学阅读方法的思考与研究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